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工作岗位类别、级别的设置,修订岗位说明书,岗位竞聘与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管理。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后,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手术室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有效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对31名手术室护士根据护士年资、岗位、能级、工作质量、工作时间、风险系数等,建立适合手术室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使护士职业满意度达100%;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0.00%上升为98.67%;绩效考核时间由(5.84±0.27)d缩短为(2.44±0.64)d。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麻醉师、手术医生、手术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的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生殖专科医院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绩效考核的要求,制定科室护士层级、任职资格及岗位要求,对比该项管理模式在全院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该项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具体来看,科室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比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结合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提升的动力和进一步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上述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计分评价,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绩效考核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工作目标的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应用。方法 2016年6月本院手术室构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和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和仪器设备检查和使用完好率。结果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实践后手术室亚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综合能力、职业认同感较实施前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及仪器设备检查完好率较实施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亚专科多元化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升专科护理水平、便于护士的培养和提高专科护理管理质量,便于专科护理的管理与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手术护士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名手术护士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术室护士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分阶段岗位管理反馈护士评价体系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为切入点,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分组岗位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实践与探索。结果:实施分组岗位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及医生对分组岗位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实行护士分组岗位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自律性,激励护士服务临床一线,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室护理岗位分设为A、B、C三个岗位,B岗位增设1、2、3级,制定各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同时从手术数量、复杂程度及质量、理论及技能、科研成果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建立月、年绩效考核制度。比较考核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成绩、手术操作合格率及科研任务的达标率,2012年与2013年手术室医师、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自身职业满意度。结果考核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手术操作合格率及科研任务的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度手术室医师(P0.05)、患者(P0.05)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P0.05)较2012年均有提高。结论在医院手术室中应用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的管理机制,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护士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为合理分配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岗位管理、层级管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士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后,护士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建立行之有效的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导向,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实施办法。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需设岗、分层管理,制定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建立逐级晋升的岗位管理机制,完善与护理服务数量、工作难度、工作质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体系。结果: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实施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可调动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和参与管理的热情,为护士指明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有利于建立稳定手术室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预算配置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临床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以我院3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建立并实施以预算配置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对比实施前(2012年1~7月)和实施后(2012年8月~2013年2月)护士工作业绩、业务水平、职业发展、护士工作满意度,同时选取实施前后患者各500例,对比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护理人员流失情况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分级护理正确执行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建立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减少护理成本,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机动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手术室机动护士的管理、培训、考核及调配的有效做法,调查手术室机动护士对手术室培训及管理模式的评价,统计机动护士在聘任期间的调配次数、工作时间、配合手术量等,比较聘任期间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岗位胜任力及对工作满意度的变化。结果: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培训手术室机动护士56人,通过考核37人,调配机动护士3 185人次,计25 168 h,配合完成手术7 518台次;机动护士对手术室的培训及科室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1.90%;聘任期满时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工作满意度评分及岗位胜任力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 :机动护士可有效补充手术室护理人员短缺,增加手术室与各临床科室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机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综合能力,节约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4个片区以及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手术室分片区管理模式,将绩效考核划分为能级绩效、岗位绩效及工作量绩效3个部分。能级绩效按照护士的职称、聘任年限、学历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为N1~N5 5个能级、13个亚级进行绩效分配;岗位绩效各片区根据每位护士的年资、能力分配手术,并且进行岗位完成质量的考核,按照护士当月担任的岗位职责及中夜班情况进行绩效分配;工作量绩效通过手术数量、手术分级和手术时长进行一次分配,各片区内部再根据护士个人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比较实施片区化绩效分配方案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考核、手术室工作质量安全指标。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室综合质量考核、首台准点率、接台等候时间、术中抗生素使用及时、漏收费等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片区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士绩效分配方案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探索该方案对改善护士薪酬分配体验、提高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基于护理岗位管理所要求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效率优先、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根据护士层级、岗位、班次和工作量,结合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进行护士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评价实施绩效考核与分配改革的效果。结果普外科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护士的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或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改善了普外科护士薪酬分配比例,调动了护士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发绩效奖励软件,为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方法与效果;采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采用计算机编程开发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软件。结果:绩效考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6.30%提升至98.50%;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由91.40%上升至94.64%;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由原来的75.60%提升至100%;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84±0.27)天降至(2.44±0.64)天。结论: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节约了护理管理者的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完善的科室绩效考核体制,以综合指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评价,使考核更全面、更科学。方法:以SMART原则和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工作质量、消毒隔离管理等各项手术室质量控制考核指标来衡量考核方案的有效性,并对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临床工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对绩效方案满意度有原来的79%提升为95%,绩效考核实施后科室不良事件由原来的117例下降至35例,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洗手护士工作质量、消毒管理质量、输血管理质量、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文书书写质量、压疮质量评价、坠床质量评价、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的评分均得到提升(均P 0.05);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个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提升(均P 0.05)。结论:SMART原则下绩效的制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得到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手术室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护士岗位管理办法及优质护理服务考核标准、护理管理规范等,医院、护理部对手术绩效进行二次分配,本科结合手术室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对绩效进行三次分配。结果通过新策略的应用,使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更规范,绩效分配透明量化,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结论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内涵质量,推进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深入、长期开展,稳定了专科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护士分级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在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4年以来以护士分级管理为基础,实施基于护士分级的绩效考核实践活动,比较该项护理管理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基于护士分级的绩效考核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病房管理合格率、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感染控制合格率等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士分级的绩效考核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的效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的改进护理质量,值得专科医院借鉴和引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合本院血液科护士的岗位管理机制。方法:对护士岗位配置、层级管理、分层培训、考核、评价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应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提高(P0.01)。结论 :血液科开展护士岗位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成长与发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利于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绩效管理模式。方法:从岗位层级分值、护理工作量积分、工作质量奖惩、七室规范化管理考核4个方面设计护理人员量化考核标准,进行动态量化绩效考核管理,每月汇总1次,考察护士综合素质、病人满意度等。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业务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