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Netrin-1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用CCK-8和迁移实验检测Netrin-1对HUVECs增殖、迁移的作用。检测HUVECs上各Netrin-1受体的表达,用siRNA沉默HUVECs上该受体,观察增殖、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Netrin-1对HUVECs的增殖和迁移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导向作用。沉默受体UNC5B后,Netrin-1对于HUVECs的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增强,而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etrin-1对HUVECs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浓度依赖性双重导向作用,其中抑制作用由UNC5B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细胞培养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剂量rHuEP0(10U/ml、20U/ml、40U/m1)对HUV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组照及10U/ml、20U/ml、40U/mlrHuEP0实验组内皮细胞PCNA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31±3)%、(40±5)%、(68±6)%和(65±5)%,与对照组相比,rHuEPO作用后内皮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P〈0.05),且随rHuEPO剂量提高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rHuEP0可促进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糖基化产物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方法: 分离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终末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HSA)、人血清白蛋白(HSA)与HUVECs在体外共同培养,并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HUVEC表达ICAM-1和VCAM-1。AGE-HSA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ICAM-1、VCAM-1的表达(P<0.05),而HSA对HUVECs上述粘附分子的表达均无影响。 结论: AGE能上调HUVECs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AS时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小檗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以探讨小檗碱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 方法: 用小檗碱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用Rhodamine123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不同浓度小檗碱与HUVEC共同孵育可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P<0.05,P<0.01),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效性;20 mg/L小檗碱与HUVEC共同孵育48 h,可显著降低细胞核PCNA的表达(P<0.01),并可见凋亡细胞数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小檗碱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能是小檗碱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调节和对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影响,以及LOX-1在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计算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结果:脂多糖(1 mg/L) 孵育24 h上调HUVECs TLR4、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抗LOX-1抗体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细胞与HUVECs粘附率的增加,阿托伐他汀(10 μmol/L)抑制脂多糖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激动上调LOX-1表达及增加内皮细胞粘附功能,LOX-1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功能中起部分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TLR4表达及TLR4 介导的LOX-1表达而发挥其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对细胞外蛋白水解酶表达和激活作用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RT-PCR法检测HUVE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MP-9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 mRNA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MMP-2和MMP-9蛋白酶活性,纤维蛋白酶谱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蛋白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u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TIMP-1及TIMP-2表达。 结果:在对HUVEC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内,BDNF可促进无血清培养的HUVEC MMP-2和MMP-9 mRNA表达,并可促进MMP-2和MMP-9酶原的激活产生活性明胶酶,BDNF对TIMP-1和TI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BDNF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上调HUVEC uPA和PAI-1的表达,并可促进uPA的活性。 结论:BDNF可激活MMPs和uPA/PAI相关的蛋白级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髓脂碱性蛋白(MBP)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作用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FCM检测HUVEC的VCAM-1,ICAM-1和HLA-DR的表达;用MTT法测定MBP刺激的PBM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较MBP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可诱导HUVCE特异表达VCAM-1和HLA-DR,上调ICAM-1的表达,经MBP作用的HUVCE可明显促进T细胞的增殖。结论MBP刺激PBMC的培养上清可引起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促进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激活物K877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应用K877干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fos基因表达增加(P<0.05);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K877组c-fos基因表达减少(P<0.05);与K877组比较,K877联合多聚肌甘酸c-fos基因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促进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激活物K877可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时细胞内活性氧(ROS)、NOX4 mRN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HUVECs中NOX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高AngⅡ刺激HUVECs时,NOX4 mRNA表达上调,细胞内ROS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增加。结论高AngⅡ上调HUVCEs内NOX4mR-NA表达并促进细胞内ROS生成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构建含鼠内皮抑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mEnd),并观察内皮抑素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Ad/mEnd感染BEL7402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显著抑制HUVEC增殖,阻滞HUVEC细胞S期,凋亡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osine kinase-1,sFlt-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并观察sFlt-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总RNA,扩增Flt-1基因胞外1-3结构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测序鉴定基因序列。将重组质粒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RT-PCR和SDS-PAGE检测sFlt-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Flt-1对VEGF诱导的HUVEC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插入片段序列正确;②sFlt-1在基因水平成功表达且转染后的Lewis肺癌细胞能分泌表达sFlt-1;③含sFlt-1的细胞上清液可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t-1,sFlt-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获得有效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可明显抑制由VEGF诱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hTM真核表达质粒,并导入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表达,为临床血栓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PCR法扩增hTM基因的全长表达片段,HindⅢ/EcoRⅠ酶切后与pcDNA3.1(+)/neo质粒连接成pcDNA3.1/hTM。经鉴定正确后,由阳离子脂质体包裹转染HUVECs,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hTM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hTM基因被成功克隆。pcDNA3.1/hTM经脂质体介导能有效地转染内皮细胞,转染效率约为10%左右。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TM重组质粒,并且能在内皮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基因治疗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离子通道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a 3.1)表达的影响,以及KCa 3.1在EGF诱导HUVECs体外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筛选EGF最佳实验浓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GF对HUVECs细胞KCa 3.1的表达;经KCa 3.1阻断剂TRAM-34处理,MTT法分析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分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表达的水平。结果 EGF处理细胞48h后,MTT实验证实25μg/L浓度的EGF促细胞增殖效应最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GF明显促进KCa 3.1蛋白表达,且Western blotting提示KCa 3.1的表达上调1.4倍。进一步研究显示,高选择性阻断剂TRAM-34阻断KCa 3.1通道48h后EGF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显著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DK4的mRNA表达下调,而cyclin D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KCa 3.1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调节EGF诱导的HUVECs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浓度为0、1、10、100 μg/L 的雷帕霉素孵育内皮细胞24 h,应用CCK8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DA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活性以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并用 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IL在凋亡的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1-100 μg/L)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能力(P<0.01)。除雷帕霉素1 μg/L外, 10 μg/L和100 μg/L雷帕霉素均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能力(P<0.01),同时雷帕霉素(10-100 μg/L)使TRAIL蛋白表达增加,两者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 雷帕霉素能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TRAIL表达上调与雷帕霉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10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运用RT-qPCR检测人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系NHA、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U251中miR-107和FOX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107组(转染miR-107 mimics)、si-NC组(转染si-NC)、si-FOXK1组(转染si-FOXK1)、miR-107+pcDNA3.1组(共转染miR-107 mimics和pcDNA3.1)和miR-107+pcDNA3.1-FOXK1组(共转染miR-107 mimics和pcDNA3.1-FOXK1);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至U8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K1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正常的星形胶质细胞NHA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U87、A172、U251中miR-107表达明显下调,FOXK1表达明显上调(P<0.05);过表达miR-107、敲减FOXK1均可抑制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107可抑制野生型FOXK1的细胞荧光活性,并负向调控FOXK1的表达;过表达FOXK1可逆转miR-107对U8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07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FOXK1有关,将可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靶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株胃癌细胞系中CADM1蛋白的表达。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MKN-45细胞,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CADM1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筛选的稳定细胞株。采用CCK-8试剂和Boyden小室分析过表达CADM1对MKN-4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KN-45细胞中CADM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KN-28和SGC-7901细胞(P<0.05)。此外,成功构建pcDNA-CADM1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过表达CADM1的MKN-45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101.53±6.89)和pcDNA3.1组(98.77±7.03)相比,pcDNA-CADM1组中MKN-45细胞穿膜的细胞数(52.35±3.89)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和pcDNA3.1组相比,pcDNA-CADM1组中p2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MMP-2和MMP-9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CADM1过表达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因而CADM1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超声微泡载基因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兴起的定向传输基因技术。 目的:构建含人脂联素基因脂联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六氟化硫微泡介导脂联素基因进行兔主动脉转染及表达,为脂联素用于体内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人心外膜脂肪组织提取总RNA构建pcDNA3.1-脂联素重组体,通过瞬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载体构建是否成功。21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脂联素转基因组(n=15),脂联素转基因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pcDNA3.1-脂联素与六氟化硫微泡的混合物,诊断超声仪照射兔胸腹主动脉区域,于照射后2,7,14 d取兔主动脉血管及血清,检测主动脉血管壁中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及血清中脂联素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pcDNA3.1-脂联素瞬时转染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有效表达。六氟化硫微泡传输脂联素基因2 d后即可检测到兔主动脉血管壁脂联素基因高表达,持续至14 d,且兔血清脂联素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 0.01)。说明pcDNA3.1-脂联素重组体构建成功,六氟化硫微泡可在快速血流状态下,安全、高效传输脂联素基因入兔主动脉血管壁并有效表达与分泌至血浆。关键词:六氟化硫微泡;脂联素;动脉粥样硬化;基因;重组质粒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10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 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构建表达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 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 H2O2)和bFGF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和Bax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 < 0.01),而bFGF 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活性亚单位、Bax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 < 0.01)。证实bFGF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L- 15, 以其转染小鼠骨髓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转染的DC刺激脾淋巴细胞中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用ELISA法检测T细胞产生IFN- γ的水平。结果: pcDNA3. 1- IL- 15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重组质粒转染的DC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 、CD8 T细胞增殖, 但CD4 /CD8 T细胞的比值降低。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转染可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调节热稳定蛋白1(CARHSP1)基因的表达对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凋亡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ARHSP1的蛋白表达;缺氧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将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缺氧组、缺氧+CARHSP1-siRNA组和缺氧+pc DNA3. 1-CARHSP1组,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凋亡率; RT-PCR检测IL-6和CRP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CARHSP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缺氧可明显增加CARHSP1的表达。缺氧组HUVECs活力及Bcl-2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组,细胞凋亡率及IL-6、CRP、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组(P 0. 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CARHSP1-siRNA组的活力及Bcl-2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及IL-6、CRP、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pc DNA3. 1-CARHSP1组的细胞活力及Bcl-2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IL-6、CRP、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升高(P 0. 05)。结论:CARHSP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升高,抑制CARHSP1表达可提高HUVECs的活力,降低细胞凋亡,下调免疫因子IL-6和CRP的表达,而过表达CARHSP1则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