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50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刻向产妇肛门置入卡前列甲酯栓,参照组即可向产妇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参照组,产后2h出血量减少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和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联合应用卡孕栓+催产素组(实验组)及单纯应用催产素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为(6.2±2.3)min,明显比对照组(8.6±3.8)min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38.5±37.2)ml、(321.5±21.9)ml和(205.8±35.1)ml、(409.3±43.1)ml,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可有效缩短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彩云 《医学信息》2010,23(15):2964-2965
目的探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6月~2009年12月108例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实验组肛塞米索前列醇400ug(A组54例)、缩宫素对照组(B组54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推缩宫素20U,两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肛塞米索前列醇具有比缩宫素更强的收缩作用,能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8年6月~2009年12月108例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实验组肛塞米索前列醇400ug(A组54例)、缩宫素对照组(B组54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推缩宫素20U,两组进行现察分析.结果 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肛塞米索前列醇具有比缩宫素更强的收缩作用,能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利津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综合服务站正常分娩非高危妊娠的3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当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嚼服400μg米索前列醇以增强子宫收缩;对照组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肌肉注射缩宫素10u,对比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嚼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此方法简便易行,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缩宫素20U联合应用,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分别观察第三产程时间、2h、24h的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2h、24h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无统计学变化(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确切,用药方便、安全、经济、吸收快,持续时间长,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分娩产妇分成三组,A组:缩宫素组。 B组:米索前列醇组。 C组:对照组。 A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ml加缩宫素10μ,继而缩宫素10μ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 B组于胎儿娩出后采取米索前列醇400μg直肠给药。 C组: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ml。比较三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对照组C组产后出血发病率5%,A组产后出血发病率1.6%,B组产后出血发病率0豫。观察组A.B两组产后出血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两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两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病例100例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100例单用缩宫素的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高危因素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同时10%葡萄糖10 ml+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600ug: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分别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以及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前补钙术后肛门置米索前列醇,可以很好地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正常分娩的非高危妊娠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药,米索组用米索前列醇6001μg置于直肠内(距肛门6cm),对照组经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U,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米索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米索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1),且产后平均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500ml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预防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h以及产后2h~24h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且并发失血性休克者,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快速做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从而保障了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了产妇的死亡率.我院自1995年开展业务以来,于2005年遇到1例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因抢救及时从而挽救了产妇的生命,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晓娟 《医学信息》2018,(21):112-114
目的 研究COOK水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我院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120例瘢痕子宫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500 ml林格氏液和2.5 IU缩宫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OOK水囊。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两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持续性枕横位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1.67% vs 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持续性枕横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强直子宫收缩等不良反应。结论 缩宫素联合COOK水囊引产方法简单,效果优于单用缩宫素,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不增加不良反应,适用瘢痕子宫患者。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期妊娠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晚期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年来孕28w以上住院分娩病例,以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8例作观察组,随机抽取正常妊娠孕妇480例作对照组,对比分析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和对孕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母婴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晚期妊娠的母婴结局有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疤痕子宫孕妇晚期妊娠阴道分娩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晚期疤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孕晚期疤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疤痕子宫自然临产组(n=38)、疤痕子宫计划分娩组(n=42),并设定对照组(n=50)。比较3组间的分娩结局如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滞留率、是否存在子宫破裂、急产率及钳产率等情况。结果自然临产组有9例(23.68%)孕妇以钳产术缩短第二产程终止妊娠,而计划分娩组则有8例(19.05%),均高于对照组3例(6.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临产组孕妇钳产率又稍高于计划分娩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临产组总产程〈3h者有9人(23.68%),急产率高于计划分娩组(2.38%)及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孕妇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滞留率以及非计生引产胎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子宫破裂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疤痕子宫并非阴道试产的绝对禁忌,产前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疤痕区域的良好连续性及低位钳产术是其阴道试产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93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规律产检组(干预组)389例,不规律产检组(对照组)204例,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孕产妇(正常组)500例,观察孕期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眼底出血、中重度贫血、HELLP综合征等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等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正常组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不良结局及剖宫产率均低于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27.25%)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42.4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期监测及保健治疗干预可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1例HELLP综合征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探讨。方法对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1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母婴并发症、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不同分娩方式的围产儿结局。结果 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为0.563‰,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3%。其母婴主要并发症有肾功能不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等,共发生11例,发生率为100%。无孕产妇死亡,死胎2例,无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为18.2%,1例未进围产期,围产儿死亡率10.0%。剖宫产率占90.9%。结论 HELLP综合征母婴并发症多,围产儿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积极终止妊娠,以保障母亲安全,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33例巨大儿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3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异常分娩、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巨大儿(A组)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并与同期分娩的体重≥3500g的859例正常体重儿(B组)及随机选择的335例体重〈3500g的正常体重儿(C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体重指数(BMI)、双顶径、股骨长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剖宫产率、异常产程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产后出血、活跃期停滞、新生儿窒息率比较,A组及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的增加与其母亲的体重、孕龄等因素有关,定期产前检查,根据妊娠情况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及运动,适时分娩是预防巨大儿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2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围产期发病率,药物治疗剂量及规范治疗后的母婴结局。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2月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255例,分为控制组153例,未控制组102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315例作为对照组,控制组均在我院产科高危门诊定期产前保健,每1~1.5月监测FT4,FT3,调整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剂量。对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生率,控制组的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以及3组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病率:我院近13年来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病率0.2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0.17%~0.32%)。(2)抗甲状腺药物剂量(ATD):控制组(116例)ATD的平均剂量孕前、孕早期、孕中晚期分别为:126.27±109.92,174.58±121.42,125.21±110.77,孕前与孕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与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与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结局:未控制组的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不良、胎儿窘迫发生率与控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控制组与正常妊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孕期需及时调整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量,规律治疗能明显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仿生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8例使用仿生气囊助产,对照组162例自然分娩。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妇会阴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宫颈裂伤情况、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8.40%,低于对照组的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宫颈裂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结论 仿生气囊助产技术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提高分娩安全系数,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镜像综合征病因、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20例镜像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结果水肿胎儿发病率0.219%,镜像综合征发病率0.0472%。平均发病孕周27.95±3.72周,Bart’s水肿胎为镜像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共12例,占60%,不明原因8例,占40%。超声和病理提示胎儿和胎盘水肿。母体100%发生水肿和蛋白尿,70%(14/20)发生高血压,20%(4/20)发生肺水肿。血液检查显示血液稀释HCT均值为27.58±2.72%,低血色素89.94±10.41g/L,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1.72±4.53g/L),尿酸水平增高612.53±124.20umol/L,15%孕妇肝酶轻度增高。临床处理为对症及终止妊娠。分娩平均孕周31.28±2.65周,20例围产儿均死亡。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8例。发生产后出血共7例,占35%(7/20)。母体症状在产后1—7天改善。结论镜像综合征病因主要为Bart’s水肿胎,表现为母体、胎儿、胎盘水肿三联征,围生儿预后不良,母体易发生高血压、肺水肿和产后出血,终止妊娠后,母体的情况得到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