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闭式穿针固定治疗复杂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闭式穿针固定治疗复杂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整骨研究所(264400)于兰先,谭振华,赵建波,王华丽主题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治疗,骨折固定术,病例报告复杂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若早期治疗不当,常可明显地影响患足功能的恢复。自...  相似文献   

2.
跖跗关节常被称为Lisfranc关节,该部位的损伤又称为Lisfranc损伤,其损伤比较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到所有骨折的0.2%,漏诊率高达20%。其治疗以往多主张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由于疗效较差,现在更趋向于手术治疗,以降低其远期并发症。自1998—2005年,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Lisfranc关节是跖跗关节、近侧跖骨间关节和前方跗骨间关节的统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关节复合体[1]。Lisfranc关节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人们运动量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呈现  相似文献   

4.
易漏诊的跖跗关节损伤(附2例报告)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崔中平,左士范,王仁鸿,刘纯良易漏诊的跖跗关节损伤是指第1—2跖骨基底间轻度分离移位。因临床对其认识不足,损伤后常见有较长时间的延误诊断。本文就其损伤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出讨论,并将我院所见2例...  相似文献   

5.
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损伤,容易忽视,容易误诊漏诊。一旦误诊漏诊,会造成伤者长期的畸形甚至残疾,及时准确的诊断、伤情判断、解剖复佗和坚强内固定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非常草要。  相似文献   

6.
闭合整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采用三种方法治疗的14例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手法复位钳夹固定效果最佳,复位和功能良好率均达100%。分析了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受伤机制及影响复位的原因。认为该病的治疗关键是第1、2跖跗关节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7.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跖跗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足部损伤,大部分为直接暴力损伤,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早期治疗不当或未能及时治疗,至晚期治疗相当困难。自2002年9月-2006年11月,作者先后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54例(63足),取得满意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并发症较多 ,损伤严重 ,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足部的负重障碍。自 1995~ 1999年 ,作者采用闭合手法整复和手术开放整复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10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其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6~ 62岁 ,平均 3 5岁 ;左足 6例 ,右足 4  相似文献   

9.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和其他骨伤疾病一样 ,主要依赖于放射学的诊断 ,但有一些骨折脱位 ,在常规X线片上不易显现 ,容易漏诊。现结合作者近 2年来收治的几个病例 ,讨论一下在常规X线片上不易显示的一些轻度骨折脱位的跖跗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问题。1 病例介绍【例 1】陶  相似文献   

10.
跖跗关节常被称为Lisfranc关节,该部位的损伤又称为Lisfranc损伤。目前治疗Lisfranc损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关节融合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其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更为广泛。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Lisfranc损伤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在跖跗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集的65例跖跗关节损伤的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图像。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1~65岁,中位数35岁。结果:65例跖跗关节损伤中CT薄层扫描及重建显示单纯骨折30例,骨折伴排列不稳(关节错位小于2mm)15例,跖跗关节骨折伴脱位20例,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5例(B1型6例,B2型9例),C型脱位2例。X线诊断准确38例,误漏诊27例。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及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类型,为临床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姬锋 《中医正骨》2005,17(12):40-40
跖跗关节错缝是指跖骨与跗骨间接触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离错,关节滑膜嵌顿,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且不能自行复位者.自2001~2003年,作者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敷药、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错缝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经皮钳夹联合穿针固定的方法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方法:采用经皮钳夹复住后经皮穿入多枚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A型5例,B型8例,C型4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2.67岁,病因多为高处坠落、摔倒或重物砸伤所致。手术时间为伤后1天~16天,平均4.8天。结果:17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钳夹及克氏针存留时间31~49天,平均43.8天。无发生切口感染,有2例踝关节跖屈功能5度之内轻微受限,有1例出现轻微的关节不稳,优良率达94.1%。结论:经皮钳夹联合穿针固定的方法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通过钳夹复位后联合穿针既简便快速地恢复其解剖关系,并能使损伤的韧带及关节囊在稳定的环境下愈合。由于此法属微创术式,减少了切开手术的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跖跗关节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孟宪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对关节内和近关节部位骨折的诊治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曾获得过数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1998年完成的《经皮钳外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1〕就是其中的一项。作者随孟宪杰老师参加了这项历时 10余年的研究 ,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为了推广这一科研成果 ,使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治疗方法。现将老师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复位手法整理介绍如下。1 手法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根据原始…  相似文献   

15.
改良手法治疗跖骨骨折合并跖跗关节脱位江苏省高淳县中医院(211300)梁冠荣跖骨骨折合并跖跗关节脱位,临床处理较困难,易并发前足区血运障碍。笔者对此种损伤的传统整复方法进行改良后应用于临床,自1985~1995年,共治疗跖骨骨折合并跖跗关节脱位6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3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并观察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5~18个月,平均为17.2个月。根据Myerson分型:A型17足,B型12足,C型10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次移位、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皮缘坏死、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均为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足功能评定为“可”的患者中1例出现足弓塌陷,诊断为扁平足;2例跖跗关节疼痛,诊断为创伤性骨关节炎,需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止痛。术后15个月依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中足评分标准对39例患者患足的功能进行评定,AOFA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优30例,良6例,可3例,差0例,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1%。结论:通过锁定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7.
经皮钳外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解决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的固定问题,作者对经皮钳外固定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经皮钳固定在第3跖骨基底部外背侧和第1楔骨内侧或第1跖骨基底部内侧,分析认为固定作用相当于Lisfranc韧带的作用,或是相当于在第1、2跖骨基底部之间临时建造了一条跖骨基底间横韧带,固定原理符合跖跗关节的解剖基础。选择性治疗27例,23例解剖复位,3例近解剖复位,1例复位失败。随访24例,平均5年7个月,采用Arntz标准,优16例,良6例,可2例,差0例。认为本法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推荐经皮钳外固定作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跖跗关节全脱位一例报告天津医院苏氏正骨门诊王洪金,庞桂根,苏宝恒跖跗关节全脱位第二跖骨基底无骨折者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近期收治一例跖附关节全脱位合并有第4.、5跖骨基底骨折的病人,报告如下:曹某,女,42岁,小学教员,门诊号:461811,X光号:3...  相似文献   

19.
Lisfranc骨折脱位又称跗跖关节骨折脱位,自2004年1月~2007年11月,笔者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方法:选取15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年龄18~36岁,中位数25岁;训练年限6~20年,中位数10年。对15名运动员的双侧踝关节和小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抽屉试验、牵拉试验,胫前肌群、外侧肌群、后侧肌群及其肌腱,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足弓高低,足舟骨位置,弹簧韧带复合体。在运动员备战比赛期间反复检查这些项目。结果:15名运动员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可达60°~80°,但双侧几乎完全一致;3例6踝抽屉试验阳性;15例29踝牵拉试验阳性。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在大强度训练后易发生僵硬,对应肌腱发生腱鞘炎的几率较高,其中胫骨后肌肌腱和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发生率最高,1例出现双侧腓骨长短肌腱慢性滑脱。15例踝关节前下方均能扪及骨性隆突,与X线片上距骨颈处圆锥状骨性隆突相一致,多无明显压痛;1名曾行双侧副舟骨切除术的运动员,呈完全扁平足,12例24个足弓变浅;12例24个足舟骨内突,舟骨至载距突跖侧压痛明显,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跗骨间及跗跖关节易发生小关节紊乱,其中以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紊乱最为常见,表现为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跖侧压痛敏锐,跖屈时疼痛加重、背伸时疼痛减轻,被动活动该关节时有弹响及摩擦感,训练强度增大后,紊乱发生率增高;15例跗骨窦区域均有压痛,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4例双侧外翻,训练强度增大时,会出现囊炎症状。结论:踝关节反复扭伤后,运动员大量的跑动训练造成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过度疲劳,跗骨间关节及跗跖关节发生小关节紊乱,步态失常,弹簧韧带复合体过载以致劳损,是引起足弓塌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