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城乡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向前发展,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发育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1年与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及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1991年比较表明,八五期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发育水平以及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有明显提高,城市学生低体重、农村学生贫血的患病率有明显下降。形态指标中的胸围增长不明显,呼吸机能肺活量的指标,素质指标中耐力、柔韧性均有明显下降;视力低下患病率逐年上升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城市学生中超重和肥胖人数在逐年增加。提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1985-2005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进行比较。结果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5年后的10a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增幅超过1985-1995年的增长水平;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指标均持续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在1995年后的10a中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在2000-200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结论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赵梅  黄艳林 《中国校医》2007,21(5):511-513
目的了解沈河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状况。方法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要求操作。结果部分指标与1996年所测相应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良好,体质量增加的水平大于身高增长,男生表现尤其突出;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呈下降趋势。结论学生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相似文献   

5.
段希  吴云云  张松 《中国校医》2006,20(6):617-618
目的通过对8所中小学学生1995年和2005年的体质健康监测,了解昆明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要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结果昆明市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并有长期增长及发育提前、生长速度加快的趋势,但存在着城乡差异。素质指标速度、弹跳指标有小幅提高,但力量、耐力素质指标提高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结论要改善学校体育卫生环境和设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  相似文献   

6.
李强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29-631
目的研究土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改善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青海省土族男女学生各年龄段的测试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同龄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土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各年龄段的平均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水平。结论应重视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膳食结构,尽快提高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保定城乡学生的健康状况,我们于1998年5月对保定市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并为今后的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l对象和方法l,1对象整群抽取某小学7-12岁学生392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196人。1.2方法检查方法按杨波编著《人体健康状况测定方法》一书中的规定进行,每项指标由专人负责测定和记录。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报告》一书中IWI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综合统计资料为评价标准。2结果与分析2.11pos年某小学学生三项指标发育状况表1显示,该小学学生总体发育水…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系统了解1985~2000年间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1985,1995,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及体重指数和维尔维克指数2项派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a间河南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城市学生增长值多数高于乡村学生;而1995~2000年间城乡间发生了逆转,即乡村学生多数指标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学生;1995年以来城乡学生青春突增期有提前趋势.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多数年龄组具有形态生长速度加快、快速增长期提前和持续增长期延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合肥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判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合肥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城乡男女学生形态、机能及运动素质指标、性发育和视力、龋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2000年同期资料比较。结果2005年合肥地区7~18岁城乡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四项指标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趋势,且均较2000年有所不同程度增长。男女生身高增长曲线出现两次交叉,体重、胸围两项指标无交叉现象。视力健康状况较2000年下降,而低血红蛋白和龋齿的检出率均较2000年降低。男女生各素质指标较2000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合肥地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指标城乡差异仍然存在,形态指标及性发育提示存在有了生长仅长期变化趋势。学生视力健康和运动素质状况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10.
孙衡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00-2302
目的:比较胶东地区7~18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2005年与1995年两次体质调研的形态指标变化,探讨胶东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方法:运用体质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对胶东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城市学生总体发育水平2005年高于1995年,男生优于女生;农村学生发育水平则是2005年低于1995年,男生甚于女生;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2005年胶东地区城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与1995年比较,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村男女生3项指标则是2005年较199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持续到突增期年龄出现高峰,但2005年城市女生的身高、城市男女生的体重及胸围均优于农村学生;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城乡均值呈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农村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下降,男生身体发育快速增长期后移,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市学生青春期提前,农村学生青春期后移。  相似文献   

11.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了解浙江省2007-2014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规律,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采集2007-2014年1 607 567名浙江省大学生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各项目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对各测试项目的等级进行统计.结果 2007-2014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波浪形变化.2010年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略有回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较前几年有所提高.2010-2014年大学生的柔韧(坐位体前屈)素质有下降趋势,学生肥胖率和超重检出率明显提升(超重率由3.3%增加到4.6%,肥胖率由5.1%增加到8.2%),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50 m跑)、爆发力(立定跳远)和耐力(1 000 m/800 m)素质逐年向好.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要形成学校、家庭及社区多元协同管理模式,以及构建“体教、体卫、教卫”融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高校636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和个性间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CL-90、应付方式问卷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636名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仅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均分上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均分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结论河南省大学生同其他省份大学生一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及个性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豫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豫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豫南地区的南阳、驻马店、信阳市农村地区共抽取3 864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豫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加情况≥60 min/d的学生占14.18%,掌握运动项目情况≥2项占42.52%,体育课外活动参加≥3次/周的学生占23.63%,大课间依然有27.98%的学生不参与体育锻炼。认为体育课无趣味(35.74%)、不喜欢体育教师(17.00%)、体育器材场地不足(28.57%)、父母不支持锻炼(8.41%)、无校外体育指导(38.22%)、体育成绩不影响升学评优(18.12%)的学生存在一定比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生(OR = 1.24,95%CI:1.03~1.45)、高中(OR = 0.56,95%CI:0.41~0.71)、不喜欢体育教师(OR = 1.86,95%CI:1.47~2.25)、无校外体育指导(OR = 1.54,95%CI:1.24~1.84)等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豫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状况不佳,应关注女生、高中学生、体育教师师资水平,以提高本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河南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调查42 734人。通过Z分法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综合反映体能状况。比较不同组别学生的体能指标,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对PF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生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PFI分别为[(2 552.1±1 226.5)mL、(26.0±13.9)N、(171.0±43.7)cm、(9.3±1.8)s、(132.1±22.6)s、(1.4±3.6)],均优于女生[(1 965.2±765.3)mL、(19.1±8.2)N、(142.4±26.6)cm、(10.5±1.4)s、(136.9±21.1)s、(-1.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35,62.66,81.87,-74.92,-16.72,85.96,P值均<0.01);而男生坐位体前屈[(7.0±7.5)cm]低于女生[(11.8±7.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7,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4地区(郑州、新乡、濮阳、开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情况,为做好中小学生视力保护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河南省4个地区20 148名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分析其视力低下状况.结果 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4.6 %;视力低下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为制定改善其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定义体质健康优秀/优良标准。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性别和年度差异。结果 2010—2019年,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从1.8%,0.7%,0.3%,0.5%和1.3%上升为4.3%,2.8%,1.2%,1.3%和3.5%,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壮族学生优良率分别从12.9%,8.0%,7.2%,8.4%上升为24.7%,20.1%,12.6%,19.8%(Z值分别为6.15,6.71,4.12,3.06,5.26;11.88,13.42,6.70,11.08,P值均<0.05)。2019年,各民族13~15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于16~18岁学生,男生优于女生,但性别差异在10年间出现缩小趋势。结论 五...  相似文献   

20.
The sociomedical status of senior military school students was studied, by examining the formed stereotype of a healthy lifestyle, spiritual and patriotic values, as well as physical health indice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among the significant spiritual and patriotic values, most (62.3%) cadets reported love for their country in the first three places: 68.4% of the schoolchildren called physical health; 47.6% put a readiness at defending the motherland in the first three places while 53.9% named physical health. Psychoemotional studies revealed a low level of anxiety and neurotization in the cadets than in the schoolchildren. Physical health studies (hand muscle strength, vital capacity, hypoxic resistance) indicated that the senior military school students had higher fitness than the general educational school children.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health indices of the adolescents are chiefly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er attention given by the cadets to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than that shown by the general educational school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