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采用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寻找微创的术式。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痔结扎外痔剥切术,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肛周水肿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24、48、72 h疼痛,术后肛周水肿,术后6个月随访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证明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寻找微创的术式。方法:将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痔结扎外痔剥切术,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肛周水肿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24、48、72 h疼痛,术后肛周水肿,术后6个月随访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证明内痔套扎加缚扎固定法外痔剥切缝合术能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交错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与传统内扎外剥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我科住院,明确诊断为Ⅲ~Ⅳ期混合痔,无特殊基础疾病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交错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手术,对照组予以传统外剥内扎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疼痛不适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治疗效果、术后疼痛不适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治疗Ⅲ~Ⅳ期混合痔,交错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的临床效果比传统内扎外剥的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痔套扎外痔切除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混合痔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痔套扎外痔切除保留齿线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3%,较对照组的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创面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水肿、出血、疼痛等)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67%,较对照组的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痔套扎外痔切除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其创面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内痔齿形套扎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内痔齿形套扎外痔剥离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渗血、创缘水肿及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渗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创面渗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2、7、10天,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与外剥内扎术相比,采用内痔齿形套扎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创面愈合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4)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RPH-4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混合痔内扎外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下坠、肛门狭窄)。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4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脱垂性混合痔与传统内扎外剥术相比,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疼痛轻、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痔切除联合内痔套扎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外痔切除联合内痔套扎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术后便血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术后疼痛及满意度有明显差异。结论:外痔切除联合内痔套扎术是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基础上的改进和发展,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少有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关于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交错内痔套扎与弧形切扎外痔保留齿线手术预后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90例进行环状混合痔诊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制定手术方案,分别采用交错内痔套扎和弧形切除外痔保留齿线术式、常规外剥内扎术式治疗,记录及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期间的数据。结果:经过交错内痔套扎、弧形切除外痔保留齿线手术干预疾病的观察组患者预后疗效好,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期间,要求医生选用应用价值高的交错内痔套扎+弧形切除外痔保留齿线术式预后,增强患者疾病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重度混合痔患者行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肛肠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共82例,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行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同时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痔套扎联合外痔切除术对重度混合痔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痔剥离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肛肠科对收治的96例混合痔患者采用外痔剥离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96例混合痔患者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46%)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短(或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剥离缝合内痔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创面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仅行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占比5%;排便困难5例,占比8.3%;肛缘水肿10例,占比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分和(3.0±2.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2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2例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其中106例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96.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14±1.14)d,短于对照组的(16.48±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肛门疼痛(7.55%vs 18.63%),切缘水肿(6.60%vs 19.61%),以及便血发生率(11.32%vs 19.6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了痔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1年以来收治的40例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诊断及相应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痊愈者28例,好转者10例,病情稳定出院者2例。结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实施相应的辨证护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可提高痔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已故老中医郑明印先生(1928~1992),系山西太原市中医研究所痔瘘科主任,从事中医痔瘘临床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享誉三晋。郑老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痔出血,血栓外痔、嵌顿痔疗效甚佳。笔有幸随其从师三年,受益匪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切口愈合时间、肛缘水肿、肛门有无狭窄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愈合天数为(11.6±3.0)d,对照组为(21.8±4.7)d。治疗组术后出现出血3例,水肿2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出现出血4例,水肿23例,肛门狭窄6例,复发率为16.67%。结论改良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PPH)手术治疗痔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PH01专用器械对32例痔病患者作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环切术。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住院3.2d,无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大出血等手术意外情况。结论:PPH治疗症状性环状痔具有疗效显著、手术简单、术后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正常生活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经验。[方法]115例以肿物脱出及便血为症状的Ⅲ、Ⅳ度痔患者分为PPH组45例和传统手术组(Milligan-Morgan组)70例.分别进行手术,对比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相比较,PPH组的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肛门狭窄少。[结论]PPH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PPH吻合器手术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国产吻合器(PPH)治疗重度痔15例患者作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环切术,并以分析.[结果]随访l~3个月,一次性治愈80%,无大便失禁、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PPH吻合器手术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环状混合痔术式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减少并发症,提高远期治愈率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内痔粘固注射,混合痔分段齿形剥扎加赘皮横切对口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16例。结果:216例全部近期治愈,远期随访复发2例,治愈率99.07%,术后因手术期并发症轻微。结论:粘固注射、分段齿形剥扎加赘皮横切对口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近年来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