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康健 《医药导报》2010,29(11):1520-1521
目的了解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及使用该药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对2005~2009年上报的60份红花注射液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及连续用药次数与ADR相关性。结果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中,高龄患者发生率较高,50~60岁和~70岁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发生ADR占所有ADR的比例分别为28.3%和31.7%;ADR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且多为首次使用红花注射液。结论临床医师、药师要注意合理使用红花注射液,保证该药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配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更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丹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15∶85);检测波长:403 nm;流速:1.0 m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线性范围为18.1~145.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回收率为99.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能起到控制丹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花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心脑血管中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化学萃取、蒸馏及柱层析等方法,将红花注射液分离,并将这些组分通过对豚鼠腹腔注射致敏、心内注射激发的方法,榆测红花注射液及各组分的致敏作用.并用RT-PCR法检测红花注射液是否对巨噬细胞有刺激作用.结果 红花注射液能够引起豚鼠Ⅰ型过敏反应,在红花分离、提纯得到的各组分中,以乙醚提取物的致敏作用最强.结论 红花注射液巾脂溶性较大的成分有可能足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计建军  王长江 《中国药房》2015,(9):1192-119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对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的17例病例中,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70.59%;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70.59%;用药30 min内发生的比例高达76.47%;58.82%的病例存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6例有联合用药情况;经抢救治疗后均恢复,无一例死亡。结论: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在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滴注、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措施救治。  相似文献   

6.
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极化液及硝酸酯类药物静脉点滴,口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药。治疗组除采用上述药物外,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红花2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ECG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为55.0%。两组心绞痛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而对照组为60.0%。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述近几年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进展,为红花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红花注射液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结果从有效成分、有关物质、指纹图谱、稳定性、生物安全性、质量标准等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红花注射液的质量。结论还需进一步加大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才能保证红花注射液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m L静脉点滴;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 m L。均为每天1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7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是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川芎、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8∶72∶1),流速为0.7 ml.min-1,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薄层色谱法快速、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阿魏酸的浓度,在4.264~25.584μg.ml-1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红花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花治疗组:红花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香丹注射液40ml加人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结果红花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6)。结论红花注射液在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花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组,心肺复苏+红花组。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法造成大鼠窒息心跳停止,制备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复苏不同时间内Fas、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脑复苏1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有少量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h后增多。(2)脑复苏10min再灌注3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达高峰,后下降。(3)神经细胞凋亡数随脑复苏时间延长而增加。(4)给予红花治疗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红花注射液对脑复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或延迟脑缺血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p53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奥扎格雷80mg加入0.9%氯化纳250ml,静脉点滴,2次/d,红花注射液20ml+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为14d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2p、CD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TI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点滴1次/d,红花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为14 d一疗程.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寇培艳 《北方药学》2012,9(4):4-4,124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冲德日-15味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冲德日-15味丸中的木香、石菖蒲、红花进行鉴别。结果:TCL鉴别方法分离良好、斑点清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耐用性好,可更好地控制冲德日-15味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宁宇杉  曾顺泽  彭果  陈铭  王丹 《中国药房》2012,(27):2538-2541
目的:建立测定藏药十三味红花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V/V)提取,0.22μm微孔滤膜滤过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50mm×2.1mmI.D.,3.5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源),离子源温度为500℃,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分别监测离子对m/z611.2→491.2(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m/z268.9→159.0(内标染料木素)。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检测浓度在10~1000ng·mL-1范围内同其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8%~106.2%范围内,RSD均<4.90%(n=9)。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藏药十三味红花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单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斯匹林,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检查明显较单纯西药组效果好。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23/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17/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蒙成药德都红花七味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进行验证和试验,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控制菌计数按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通过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蒙成药德都红花七味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9.
苏丹  杜贯涛  刘广军  王吉憨  于锋 《中国药房》2010,(42):3981-3983
目的:考察室温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5℃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分别在5%、10%葡萄糖注射液中24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2组混合液的pH值和外观变化。结果: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在2种溶媒中配伍后,24h内二者含量无明显变化,混合液pH值和外观亦无明显变化,性质稳定。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中性胰岛素注射液在5%、10%葡萄糖注射液中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的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糖类成分的测定提供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ID)法。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NH2P-504E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检测器为示差检测器,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40℃。结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进样量分别在19.1~127.3(r=0.9998)、15.9~106.5(r=0.9996)和6.5~43.5μg(r=0.9996)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99.2%和95.6%,RSD分别为4.2%、4.4%、5.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质量控制,亦可为中药注射剂糖类成分的测定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