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与伪刺激治疗(对照组)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P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Hz rTMS对WCST各项指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CST5(完成的分类数)治疗组治疗后增加,而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215,P=0.022)。结论 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以及自杀意念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40例伴自杀意念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和40例不伴自杀意念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两组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伴自杀意念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患者RBANS总分(t=3.230,P=0.002)、视觉广度分值(t=5.190,P=0.000)、即刻记忆分值(t=9.255,P=0.000)、言语功能分值(t=11.840,P=0.000)均低于不伴自杀意念患者;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分值(OR=1.205,P0.05)、即刻记忆分值(OR=2.237,P0.05)、言语功能分值(OR=1.193,P0.05)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伴自杀意念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功能缺陷,认知功能缺陷者可能存在更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和坦度螺酮联用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阿立哌唑联用坦度螺酮)47例,对照组(阿立哌唑)44例,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以及注意广度测验评定认知功能,采用副作用量表TEN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认知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认知测验中言语记忆、数字序列、持续操作、完成分类数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患者出现震颤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 120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名,均服用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合并银杏叶片治疗,观察12周.应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中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数字序列测验、言语记忆及视觉记忆测验测查治疗前后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结果 治疗12周末,研究组患者在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数、数字序列测验、言语记忆测验、视觉记忆测查5个方面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2.09,-3.40,-2.38,-3.72,-2.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数、数字序列测验、视觉记忆测查、言语记忆测验4个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2.62,2.21,2.83;P<0.05).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时间无明显差异(t=1.92,-1.62;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能够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做为增效剂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或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WCST卡片总数(t=3.93,P=0.000)、持续错误(t=2.09,P=0.039)、随机错误(t=3.78,P=0.000)、WMS-RC总分(t=2.37,P=0.020)、记忆商数(t=4.20,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在上述WCST、MS数字广度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而WMS-RC总分、记忆商数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阿立哌唑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数字划销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浓度。对6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认知功能和血清NSE浓度检测。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认知功能测验成绩各项目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00,P<0.01)。阿立哌唑治疗8周后,患者组CT的净分、WMS-RC的记忆商数有显著提高(t=-3.19,-6.97;P<0.05),CT的失误率及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显著下降(t=4.37,2.05,3.86,2.88;P<0.05),同时血清NSE水平显著降低(t=5.67,P<0.05);治疗前患者组的CT失误率与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5),记忆商数与NSE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治疗8周末CT失误率下降值和记忆商增加值均与血清NSE水平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r=0.36,0.29;P<0.05)。结论阿立哌唑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NSE水平与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治疗男性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方法,将120例男性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服用利培酮的基础上,分别合用多奈哌齐或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和12周末各测查1次中文版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12周后多奈哌齐组患者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4组神经心理状态的分值均较基线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2.480-5.913,P<0.05或P<0.01),而安慰剂组RBANS各项分值与基线比较则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奈哌齐治疗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3.20,P<0.05).其中以联合团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歌曲治疗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33例,按治疗组:对照组=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辅助"歌曲治疗技术",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歌曲治疗技术对PANSS测评的阴性症状(β=-0.259,P0.001)有显著性降低作用,对PANSS总分(β=-0.112,P=0.057)有边缘性的降低作用;歌曲治疗技术对RBANS测评的认知功能(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言语功能、注意和延迟记忆)没有显著的改变作用(P0.05)。结论:歌曲治疗技术可以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药物治疗难以改善的阴性症状;3个月的歌曲治疗技术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显著性的改善作用,其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病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抑郁症患者84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共病组(n=42);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非共病组(n=42)。对两组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伦敦塔、言语流畅性、言语记忆、Stroop、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WCST)测查,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3)浓度。共病组28例和非共病组25例完成认知功能和血浆测查。结果:共病组HAMD总分和躯体化障碍、认知障碍因子分高于非共病组(均P0.05),ACTH和COR的水平高于非共病组(均P0.05),两组TSH、F4、F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病组的WCST的完成第一分类所需的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均高于非共病组(均P0.05);共病组的伦敦塔因子分评分和认知功能的语言记忆评分方面的评分低于非共病组(P0.05);而WCST完成分类数和连线测验、言语流畅性和Stroop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TOL与HAMD得分之间呈负相关(r=-0.53,P0.01);COR水平同WCST持续性错误得分呈正相关(r=0.38,P0.05),与RVR和Stroop得分呈负相关(r=-0.56,-0.55;均P0.01);ACTH水平同WCST持续性错误呈正相关(r=0.528,P0.01),与HVLT-R和Stroop得分呈负相关(r=-0.64,-0.60;均P0.01)。非共病组认知功能和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神经内分泌指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结论:共病糖尿病后抑郁程度加重,认知功能受损严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语言记忆方面,可能与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n=42)和利培酮组(n=37),在基线、治疗4周和8周时进行探究性眼球运动测试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1眼动功能显示,治疗8周时两组的凝视点数显著提高(P0.01);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分),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均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分值两组治疗4周时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时平均降为负分;2WCST测验治疗前两组均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基线时相比,齐拉西酮组治疗4周、8周时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正确反应数和分类完成数均明显提高(P均0.01);利培酮组治疗4周、8周时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正确反应数和分类完成数均明显提高(P均0.01)。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对比,治疗4周时随机错误数齐拉西酮组(29.70±10.66)较利培酮组(35.07±12.36)显著降低(t=2.06,P0.05),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20.13±7.08)较利培酮组(23.26±6.28)显著降低(t=2.07,P0.05);其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球轨迹运动有显著影响,改善眼动功能,与对照组利培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齐拉西酮对执行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较利培酮效果显著;齐拉西酮是一种对认知功能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法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861~4.953,P<0.05或P<0.01)。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t=3.651~5.214,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均使用利培酮治疗,分别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以及通过利培酮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结果基线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P均0.05)。经过12周的利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均0.01);患者12周末与基线相比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与基线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中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性;利培酮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用利培酮片以及利培酮片合用舒肝解郁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患者的认知及大体功能。结果入组8周合用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TMT-A及TMT-B完成时间、GAF分数(t=-3.117,2.851,2.870,-3.344,12.377,8.988,-18.308;P均<0.01),单用组TMT-A及TMT-B完成时间、GAF评分(t=8.930,7.170,-18.976;P均<0.001),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8周3组间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TMT-A及TMT-B完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25,5.456,3.066,6.006,3.285,136.141,P均<0.05),合用组正确应答数、GAF分数高于单用组,持续错误数、TMT-B完成时间低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片合用舒肝解郁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利培酮片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住院病人195例,其中吸烟患者121例,非吸烟患者74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IND)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调查,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WCST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量表把吸烟组分成重度依赖组和轻度依赖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依赖组患者WCST正确反应数高于轻度依赖组(t=2.116,P=0.036)和非吸烟组(t=2.830,P=0.007),错误应答数低于轻度依赖组(t=-3.345,P=0.002)和非吸烟组(t=-3.513,P=0.001),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和非吸烟组在RBANS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组分析也未发现3组间在RBANS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在重度尼古丁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轻度依赖及非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以82例伴TD的(TD组)、70例不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为研究对象,两组一般情况相匹配,选用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连线测验(TMT)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①两组在WMS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在WCST方面比较,TD组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错误思考时间、持续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成绩均显著差于非TD组。③两组在TMT方面比较,TD组PartB耗时数显著长于非TD组,而两组PartA耗时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可能涉及额叶皮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47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以及37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B、视觉再生、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等神经心理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在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数字广度的倒背数(t=2.539,P0.05)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分类个数(t=2.482,P0.05)多于分裂症组;分裂症组WCST错误数多于双相障碍组(t=-2.29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双相情感障碍组仅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及总分数多于男性分裂症组(t=2.109,2.0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多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小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提示双相障碍的预后好于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563~4.256,P<0.05).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入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0例为研究组,6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字色干扰实验(Stroop Test)、连线实验(Trails)、语言流畅性测试(VF)、画钟实验(Clock Copying)等神经心理测验工具评测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比较。结果①基线时,研究组WCST、WMS记忆商数、时空定向、数字顺数、累加、短时记忆、瞬时记忆、Stroop test、Trails、VF、ClockCopying等神经心理测验评分均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t=-20.06~9.528,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完成分类数、记忆商数、个人经历、时空定向、数字顺数、累加、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触觉、理解、倒背数字、Stroop test、Trails、VF、Clock Copying等评分均明显改善(t=-16.20~9.209,P<0.05);③研究组治疗后在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记忆商数、图片回忆、视觉再认、理解、C-W、VF、Clock Copying等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t=-3.685~4.835,P<0.05)。结论 TRD患者的认知功能基线时表现脑功能的全面损害,治疗后显著改善,但在注意、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干扰抑制、概念形成、认知灵活性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n=29)和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n=30),以及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n=30)。所有被试接受威斯康星卡片、连线测验、河内塔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执行功能。结果:威斯康星卡片测验中,强迫症患者总操作时间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完成归类数目多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错误应答数目少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完成第一分类所需的应答需要的卡片数目多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连线测验中,强迫症患者在连线B的时间和错误数少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均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河内塔测试中,强迫症患者的移动次数和出错次数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多于正常对照(均P0.05)。结论:强迫症总体执行功能水平比精神分裂症水平高,但是概念理解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