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急诊科护士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提高急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以急诊科22名护士为对象,对8项常见抢救技能掌握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急诊护士抢救操作技能及心理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及时制订了定期培训计划,对培训前后护士技术操作进行了考核.结果 经过1个月的培训, 急诊护士的常见抢救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及急救意识都比培训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抢救技能的培训,能使护士具备较好的应对能力,为抢救急救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的方法 .方法 分三阶段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速培与渐进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培训.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手术室新护士的护理理念明确,培养了"慎独"的工作作风,并使操作技能从手术护士基本技术操作的掌握快步过渡到手术室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的熟悉及掌握. 结论 加强对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使其基础理论及专科基本技能操作更加扎实,手术配合操作技术更加娴熟,全面提高了手术室新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培养ICU新护士,强烈的急救意识、规范的应用急救流程及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方法 护士长根据新护士心理和业务需求,对每位新护士进行了上岗前工作能力的评估,制定培训计划,规范带教,定期考核.结果 使其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适应了ICU的工作流程.结论 经实践证明,培训后的新护士能尽快进入角色,为危重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护士素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玉琴  李晓娟 《中外医疗》2011,30(4):144-144
通过7年来对18位新上岗护士素质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对新上岗护士加强了自身品质、临床业务素质、安全实践能力、慎独能力、观察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使每个从学校到临床工作的新护士尽快适应了工作,减少和避免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质量, 培养了一批高智能结构、高情商素质的护理人才,塑造了护士良好形象.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护...  相似文献   

5.
浅谈精神科护士在职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在职教育(即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1].目的是使护理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水平[1].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经济状况还不发达,医院给予在岗护士的脱产再学习的机会较少,为了不断提高在岗护士文化素质,有关部门应创造一切可学习的机会,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终生教育。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概况,并提出加强在岗护士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文章中介绍了分层次培训是培养护士的基本形式。副主任护师以加强管理、教学、科研能力为主;主管护师就侧重知识更新、提高她们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护师主要提高她们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和带教能力、组织能力及写作能力,并要求她们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护士应抓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以实现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佩丽 《当代医学》2007,(15):137-139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轮转护士PDCA循环培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制订岗前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结果 新护士很快适应急诊科的工作,两年多来没有因新护士而导致纠纷.结论 通过PDCA循环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新护士的动手能力和急诊护理的质量,保证了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护士在急诊科接受系统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2名新护士分批到急诊科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培训.结果新护士经过系统培训后临床工作能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急诊科新护士通过接受系统培训培养了护士的预见性思维,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激发了新护士及带教老师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叶佩丽 《当代医学》2007,(8):137-139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轮转护士PDCA循环培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制订岗前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结果 新护士很快适应急诊科的工作,两年多来没有因新护士而导致纠纷.结论 通过PDCA循环法使新护士熟练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新护士的动手能力和急诊护理的质量,保证了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10.
赵淑兰  魏捷 《包头医学》2013,37(4):239-24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新入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使新入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达到具有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信息,采取果断护理救治措施,迅速处理突发危急情况的能力。方法:阶段性培训并侧重现场辅导。结果:新入科护士在一年内达到重症监护室护士专科技术能力要求和重症监护室管理能力要求,能独立、高质量完成工作。结论:新入科护士培训采取阶段性培训并侧重现场辅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新护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队伍质量,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护士岗位准入需要评价新护士是否具备各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否具有独立完成危重抢救配合工作能力,是否具有病情观察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余年《社区护理》课程开设过程中,笔者通过加强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模拟社区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教学以应用为主,吸纳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医护联合查房对提高护士业务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整体化护理对护士提出的新要求,针对肿瘤外科患者手术大、疑难病症多的特点,我科改变以往的医疗、护理分别查房的方式,开展了医护联合查房.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查房方式适合整体化护理的开展,能够增加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护理科研的能力,使护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改善了护理质量,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医院开放病床数的增加,新<护士条例>的颁布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使得护理人力资源紧缺,医院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新护士,其占到了医院护理人数的12.50%;但由于新护士大多数为应届毕业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技术操作水平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为快速提高新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达到临床护理岗位要求,2009年我院开始实施岗前技能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神经外科新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用型专科护士。方法对神经外科新护士实施一对一导师制,规范管理,实行系统化和个体化的指导培训。结果导师制培训后的新护士在各方面考核均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41-144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循环法在大批新到岗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对229名新到岗护士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岗前培训。结果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循环法培训后,新到岗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成绩均得到提高,考核成绩与岗前培训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改进后第二批培训成绩比第一批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法进行岗前培训比传统培训方案对于新到岗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能够有效地增强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临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刘媛媛 《当代医学》2010,16(12):125-126
目的对晨会提问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自2008年以来25名新护士采取常规的、系统化的、以晨会提问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果21名护士经过培训后,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能胜任临床工作。在科室内院内考核时成绩较上年提高80%以上。结论在以晨会提问为主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新护士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自学风气的养成,巩固了老护士的理论知识,丰富了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丹 《包头医学》2021,45(2):52-54
目的: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手术室护士信息接受能力的干预方案,为提高手术室护士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扩大手术室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和结构访谈构建手术室护士信息技术接受能力的干预方案,并将方案初步应用到手术室护士群体中,观察方案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获益感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室护士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干预方案应用在手术室护士中,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获益感,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手术室护士信息接受能力的干预方案方法科学、内容可靠,且初步运用于手术室护士中,干预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毕业护士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能力及培训需求,探索高质量的培训模式。方法对2008年-2013年我院从不同院校本科、大专及中专毕业从事护理工作的323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学历护士操作能力有差异,P<0.05;体温单绘制考核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科室常见护理技术操作不同,新护士最重视的护理技术操作依次为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静脉采血;工作后应重点加强培训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依次是CPR、鼻饲、除颤等;最感兴趣的护理技术操作依次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测TPR等;最不感兴趣的护理技术操作依次是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卧更等。结论根据新毕业护士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规范、高效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使新毕业护士尽快掌握护理技术操作,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36名精神科新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工作1年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培训的需求程度,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 精神科新护士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达100%,对培训内容需求提高的是专科知识、专科护理技能、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等.对培训方法满意度达100%.培训前新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科新护士核心能力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尽快适应环境,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