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老年人尤为多见。它是在急性丹毒的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急性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反复发作后,可使受累组织肥厚,淋巴管阻塞,形成慢性淋巴水肿,局部可呈象皮样肿。临床上大都重视急性丹毒的治疗,对复发性丹毒注意不够,但实际上老年性复发性丹毒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很多,而且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一旦再次受到细菌侵袭,就可能造成急性发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对该病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的来说,老年性复发性下肢丹毒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崔公让教授治疗下肢丹毒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和查阅文献,搜集相关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湿热毒蕴为致病的根本病机,治疗上着重清热祛湿解毒,分初期、中期、恢复期三个阶段辨证用药;且下肢丹毒患者多数有足癣,应注重足癣的治疗,可大大降低丹毒的发生。结论:崔师治疗下肢丹毒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方术来源]北京护国寺中医院“二陈汤加味治疗下肢慢性丹毒32例”(谢京旭.北京中医,2000,(1):29/欧阳建军教授点评) [适应病症]下肢慢性丹毒。  相似文献   

4.
慢性丹毒是外科常见病,急性期多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或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品治疗.如病情尚未痊愈而中断治疗,常久久不愈,或长期应用中药寒凉之品以致损伤脾胃功能,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湿阻络,使丹毒反复发作,发展成为慢性丹毒.笔者近年来应用二陈汤加味治疗下肢慢性丹毒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二陈汤加味治疗下肢慢性丹毒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丹毒是外科常见病,急性期多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或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品治疗.如病情尚未痊愈而中断治疗,常久久不愈,或长期应用中药寒凉之品以致损伤脾胃功能,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湿阻络,使丹毒反复发作,发展成为慢性丹毒.笔者近年来应用二陈汤加味治疗下肢慢性丹毒3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王军教授运用温通法治疗老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由湿热、寒湿、痰浊、脾虚、外伤等因素致使气血瘀阻脉中而成。王教授结合老年患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的病机特点,运用温通法治疗老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效果明显,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丹毒作为外科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黏膜细小伤口或者皮肤等部位的皮内网状淋巴管遭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发生于下肢的丹毒被称为下肢丹毒,临床上西医下肢丹毒主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愈,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中医治疗下肢丹毒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该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在下肢丹毒方面的治疗文献,就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复发性丹毒是指在原有部位反复再发的丹毒,由于诱因未除、感染未完全控制,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所致,常迁延不愈,临床疗效不佳。笔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2例,获  相似文献   

9.
下肢丹毒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的方法多种多样,疗程短,效果显著,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本文从内治、外治、内外同治、针刺、综合治疗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近5年来中医中药对下肢丹毒的治疗进展,认为在下肢丹毒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治疗将优于西医单纯抗生素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为中医外科名方,主治阳虚寒凝证;五皮饮主治脾湿皮水证。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慢性丹毒、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特发性水肿疾病,其关键是抓住下肢阳虚寒凝的基本病机,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慢性丹毒即丹毒在同一区域内周期性复发。临床较为常见。丹毒每发其局部症状仍以焮红、水肿、疼痛为主,并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或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但有部分病人,丹毒再发呈现虚寒性。其特征是:局部漫肿,疼痛不著,患处皮温稍低,皮色苍白或紫暗,自觉木胀感。我科从1977年7月以来,确诊为慢性丹毒属虚寒型17例。经用阳和汤加味治疗,取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17例中,男12例,女5例;下肢15例,上肢4例,口唇1例;年令最大8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服药最多30余剂,最少6剂。其中口唇1例治疗中转口腔医院,下肢2例呈慢性水肿样改变而中断治疗。故此3例均按无效论。阳和汤加味:鹿角霜30克,麻黄5克,熟  相似文献   

12.
治丹汤治疗下肢丹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耀明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10-510
治丹汤治疗下肢丹毒钱耀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5)丹毒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下肢丹毒是下肢浅表淋巴管链球菌感染的疾病,西医称下肢浅表性淋巴管炎,俗称为流火。其症为下肢特发性皮肤红、疼痛,常伴有发热、口干、便秘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与体征。西...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治、外治、内外合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近10年中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状况进行了综述,认为防治下肢丹毒复发是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14.
王诚喜教授是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在治疗慢性咳喘方面经验颇丰。王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喘时主张运用温法,从温肺、温脾、温肾三个方面入手,使用温药振奋阳气,恢复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以治本。本文从温肺、温脾、温肾三个方面选取王教授运用射干麻黄汤、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慢性咳喘的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抗生素静滴和硫酸镁外敷对于下肢丹毒的治疗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丹毒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50例丹毒患者全部痊愈,实验组5 d治愈14例,7 d治愈7例,10 d治愈4例,平均治愈时间(6±1.6)d。对照组5 d治愈7例患者,7 d治愈10例患者,10 d治愈8例患者,平均治愈(8±2.6)d。在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处理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静滴和硫酸镁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可有效治疗下肢丹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士全 《河北中医》2000,22(2):97-98
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下肢丹毒162例,治疗组102例用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用青霉素160万单位,或先锋霉素V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均以10日为1疗程。结论解毒化毒汤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李兰青主任结合诸家观点认为,湿、热、瘀为慢性丹毒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其在传统清热利湿法治疗基础上加用虫类药物以活血通络、搜剔伏邪,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在治疗慢性复发性丹毒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其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高兆旺 《陕西中医》2008,29(3):382-383
慢性复发性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下肢,是指丹毒症状消失后,在原发病部位再次复发,缠绵难愈.现就本病与瘀血的关系及从瘀论治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实,擅长扶正祛邪。从王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思路与特色等方面,总结王教授扶正祛邪、痰瘀同治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下肢丹毒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青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加自拟凉血消丹汤内服和院内自制赛金膏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