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和手术后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促进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童凤玲 《安徽医学》2015,36(6):750-7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18例,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手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下拔除尿管;对照组106例,按常规术后24 h后不定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尿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减少拔管后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义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83-884
目的:探究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8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2018年1月—2020年3月),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在拔管前3 d进行间歇夹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拔除尿管前1 d储尿时、排尿时尿道分布压力及膀胱压力、拔除尿管后4h尿失禁、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拔除尿管前1 d排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储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膀胱压高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4 h观察组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GC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可促使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3例,其中43例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术后留置尿管7 d作为对照组;50例行膀胱剥离面荷包缝合术,术后留置尿管14 d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术后尿潴留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留置尿管14 d可明显减少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对妇科阴式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A、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导尿管拔除前、拔除后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三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其尿潴留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正常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正常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后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可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腔导尿管气囊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放置膀胱内及腺窝内的优缺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5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A组气囊留置在膀胱内,B组气囊置于前列腺腺窝内,观察压迫止血效果,就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用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RU)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量:A组少于B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导尿管治疗效果相同,但A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膀胱造瘘管与长期留置尿管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潴留中的优劣.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仅适于保守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共165例,最终纳入147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造瘘组(n=73)与留置尿管组(n=74),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膀胱痉挛、尿路感染、肉眼血尿、瘢痕出血、尿道狭窄、漏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膀胱造瘘组与留置尿管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造瘘组漏尿的发生率高于留置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膀胱造瘘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留置尿管,对生活影响也更小,具有一定的优势,故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患者在无法耐受手术且仅适于保守治疗的情况下,首先建议长期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前给予心理干预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神经外科神志清楚,因治疗或病情原因必须卧床的留置导尿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3-4天后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夹闭尿管后,当患者自觉有尿意时床上给予便器,床头抬高,保护隐私等心理干预,使患者产生床上自解小便的感觉后开放尿管,经训练3-4天后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2.5%,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在拔管前常规夹管训练配合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此方法操作简便,不产生额外费用,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例,对照组2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25例采用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残余量及留置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第一次自主排尿后尿残余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缩短。结论:TEAS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林代琼  邓云模 《四川医学》2009,30(2):293-29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尿管早夹管行膀胱功能锻炼,早拔除与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将50例宫颈癌Ⅱa-Ⅱb期行子宫根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均采用冲洗膀胱,尿道口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盆底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比对照组早夹管4d,早拔除尿管4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观察组9d,对照组13d。结果两组比较尿潴留,观察组有19例,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15d,观察组15例,对照组3例;〉15d,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有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早夹管,早拔除尿管,可有效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膀胱治疗仪之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恢复。方法把80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表的分配方式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安排4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在留置导尿管的时候期间给患者注入给予0.2 mg/dl的口服盐酸坦索,期间还要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的辅助,留置导尿管7 d之后才能将导尿管拔掉;而观察组在完成了对照组的相关操作之后使用膀胱治疗仪器观察组。最后将这两组40例患者拔掉导尿管之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且对比第一次排尿和拔掉导尿管之后的残余尿量多少和具体时间。结果观察组拔掉导尿管之后成功的概率高达85%,而对照组仅达百分之67.5%,两组数据之间的不同之处能够代表一定的统计学概念;观察组患者在拔掉导尿管后的一天内残存的尿量比对照组的尿量更少,而观察组第一次排尿的时间比对照组排尿时间更早。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说明膀胱治疗仪能够有效地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4例,拔尿管前口服坦洛新,拔尿管后采用间歇性导尿法处理;对照组24例,拔导尿管前无特殊处理,拔导尿管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拔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尿潴留10例(41.7%),研究组为3例(12.5%),对照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3例(54.17%),研究组为7例(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1次拔导尿管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法可明显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LRBT)治疗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THLRB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排尿功能指标(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最大尿流率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复发率为2.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LRBT治疗老年NMIBC患者可缩短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排尿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优于TURBT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呋喃西林膀胱冲洗用于留置导尿管拔管后排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且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后拔出留置导尿管前,先将膀胱内尿液自留置导尿管排空,随后立即将留置导尿管拔出;试验组在术后拔出留置导尿管前患者有尿意时,先将0.02%呋喃西林溶液200~300mL以液平面高出床沿60cm处滴入膀胱,然后滴注完毕不再从留置导尿管放尿,立即将留置导尿管拔出。观察2组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拔出后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85.0%,P<0.05)。结论对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拔管前行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患者排尿通畅,并可有效地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开放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综合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4例。对照组23例行开放手术,观察组3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针灸加导尿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2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针灸加留置导尿管进行治疗(以下简称治疗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留置导尿管进行治疗(以下简称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提早4.22d。其中针灸1次,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者占61%,针灸2次者占26%,针灸3次者占13%。总有效率100%。因此采用针灸治疗,缩短了产后尿潴留时间,减少了尿路逆行感染。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妇分娩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 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膀胱容量测定用于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时机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6例)患者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进行膀胱容量测定评估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待膀胱功能恢复后拔除尿管;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持续开放尿管,直至术后第14天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首次排尿成功率、残余尿量及尿管重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2.88±3.13)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91.07%,残余尿量为56.32(22.67,88.45)ml,尿管重置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18.40±4.57)d,首次排尿成功率为66.67%,残余尿量85.21(29.32,95.67)ml,尿管重置率18.33%。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膀胱容量测定可以准确判断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缩短患者尿管留置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