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浅谈中药十八反实验与剂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基础理论内容之一。中药十八反是中药七情中“相反”这一配伍关系的具体体现,即药物配伍后产生毒、副作用,自古以来被视为中药处方配伍禁忌。近年来对中药十八反的源流、内容进行了一些考证,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但古今医药学家对十八反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中医药理论对各种剂型与药效的关系早有不少论述。如金元时代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曾指出  相似文献   

2.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源自《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相反”,既药物相互〈br〉 配伍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后世医者大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用取禁忌配伍的方药。然而十八反是不是纯粹的配伍禁忌,各代医家也各持所见。但至今从未有学者探讨“十八反”中“攻”“、战”“、叛”三字相互关系,是否与“反”字都同出一辙,本文将通过对十八反历史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辨析“十八反”中“反”与“攻”“、战”“、叛”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悉古人所创“十八反”歌诀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十八反”歌诀是专门描述配伍禁忌的一类本草药性歌赋.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医籍对“十八反”歌诀的记载,发现“十八反”歌诀所涉药物主要来源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而歌诀体裁的表述形式则出现在宋金元时期,《儒门事亲》与其他医籍中记载的歌诀并非同源.明代在宋金元时期形成的“十八反”歌诀基础上,又对歌诀所涉药物进行了阐释和补充,相反药物增多,歌诀篇幅加长.《儒门事亲》中的“十八反”歌诀在清代之后传播最广,以致成为迄今最为人熟知的中药禁忌歌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归纳"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特点,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十八反"新研究方法.结果:已有"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有不规范处,缺少含"十八反"中药在复方中应用情况研究;建立中药配伍数据库,规范"十八反"相关实验研究.结论:完善"十八反"相关研究,进行数据挖掘,开展复方中"十八反"应用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5.
"七情"(《神农本草经》)指的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而"君臣佐使"(《神农本草经》)为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十八反"(《儒门事亲》)、"十九畏"(《珍珠补囊药性赋》)指的是配伍禁忌;药对(《药对》)则是中药配伍的一种形式。"七情"在近代以前即是"配伍",在现代文献中只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而现代对于药物的配合使用已远远超过了其基本内容,"七情"已不能准确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产生了"配伍"这个概念,"配伍"既能保持原意,又能广泛地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能确切地反应术语的内涵。所以"配伍"作为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范术语符合考证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十八反"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归纳"十八反"文献与临床研究特点,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十八反"的新研究方法.结果:"十八反"中药在文献及临床中均有相关应用,其配伍禁忌的文献、临床均有不确切之处;应考证"十八反"的具体细节,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适当开展临床研究.结论:针对"十八反"已有研究的不足,完善"十八反"的文献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十八反的沿革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中药配伍宜忌问题,人们便会提到十八反。然这一理论自古至今,争议不已,一直未有统一认识,现就十八反当中药物沿革与演变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伍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谓之“七情”配伍.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近年来,在十八反问题上不断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反药可同用,有的则认为反药确实可以增加毒性而反对同用.上个世纪曾对十八反的研究从文献、药理、毒理、临床等各方面对十八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4].对于“半蒌贝蔹及攻乌”,其中乌头与贝母是否能配伍使用,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对大型蚤的毒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试验法评价了五种中草药的单独与相互配伍后药物的毒性效应,并初步探讨了它们配伍前后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十八反"中部分药物的配伍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用药禁忌。  相似文献   

11.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神农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均有不少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1985年版均采纳了十八反内容,规定:凡是“注明爱、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是从古今医案中又可见到应用十八反的案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也时有将十八反的药物同用治疗某些疾病,往往可取得满意疗效,为此,谈谈自己对十八反的肤浅认识。1十八反毒性两种中药配伍同用,能产生每胜或剧烈的副作用,称相反。两种相反药物能产生毒性而言,与中药听谓毒药的性质是一样的,因为评价中药有…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医学中,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界多年来存在争议的问题。瓜蒌反乌头,又是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最近我们做了瓜蒌与乌头类药材配伍后的急性毒性实验、离体蛙心灌注、镇痛实验、心电图测定及部分组织切片的观察,以期有益于探讨中药十八反的实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试验法评价了五种中草药的单独与相互配伍后药物的毒性效应,并初步探讨了它们配伍前后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十八反”中部分药物的配伍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用药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中部、东部地区不同三级甲等中医院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对比分析,探讨临床应用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同方配伍的应用及其特点。方法?从不同地区的临床应用处方中筛选含有甘草组十八反药对的处方,采取关联规则的方法对药物的配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海藻、茯苓、昆布、桂枝、白芍、丹皮、桃仁、夏枯草、柴胡等。甘草、海藻在两地区中支持度均为最高。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为海藻-甘草、甘草-茯苓、海藻-茯苓、海藻-昆布、甘草-昆布、甘草-桂枝等;东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甘草-海藻,其次为海藻-昆布、甘草-昆布等;中部地区除了甘草-海藻外,支持度较高的是茯苓-甘草、茯苓-海藻、白芍-甘草。两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核心药组为海藻-甘草-茯苓、海藻-甘草-昆布、海藻-甘草-桂枝、甘草-茯苓-桂枝、海藻-甘草-白芍等;东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甘草-海藻-昆布、甘草-海藻-茯苓、甘草-鸡内金-海藻、鸡内金-海藻-茯苓、甘草-鸡内金-茯苓等,以化痰消积类药物为主;中部地区支持度较高的是茯苓-甘草-海藻、甘草-桂枝-海藻、白芍-甘草-海藻、茯苓-甘草-桂枝、茯苓-丹皮-甘草等,以化痰健脾、温通活血药配伍为主。结论?临床上存在十八反甘草组反药同方配伍的情况,其中以甘草-海藻的配伍居多,但是十八反同方配伍药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十八反”药方的方药信息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7500首方剂中筛选出119首包含有“十八反”药物配伍的方剂,对其组配形式、剂型、主治病证、组方药物的药性与功效、配伍规律等进行了量化分析,较深入地揭示了反药方的组方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雷公炮炙药性赋》中的“十八反”歌诀:“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到目前为止,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还不完善。“十八反”是著名的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被收入《中国药典》。但在著名的传统方  相似文献   

17.
一、“十八反,十九畏”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配伍禁忌。二千年来被临床工作者视为不可逾越的常规,不但是历代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中医工作者不断探讨和验证的问题。不少学者为了发掘,整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预料彻底揭开“十八反、十九畏”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8.
十八反古今临床应用述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十八反虽是中药配伍禁忌,但古今临床应用颇多。对十八反临床应用的同方配伍、医案和临床报道等文献进行了整理,发现内容丰富,情况复杂。认为有关十八反临床应用的观察,依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强度分类,强度较低。因此设计并实施十八反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分组对照临床试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古今哮喘方中十八反药对应用特点。建立古今哮喘方数据库,检索含有反药的哮喘方,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进行分析。收集到哮喘方剂共1 196首,其中含有反药的方剂为46首,占总方数的3.8%;各朝代含反药哮喘方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宋和金元时期相对较少;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反药药对为附子-半夏,其次为附子-贝母、甘草-芫花;配伍关系较密切的为乌头类与半夏。药物性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辛热,其次为苦寒;剂型以丸剂应用最多,其次为汤剂、膏剂。结果提示医家在遵循十八反配伍禁忌原则的同时,也有少量的应用,集中在治疗顽固性哮喘的方剂中,并且在反药药对、剂型、配伍药物性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藻戟遂芫俱战草”属中药“十八反”,是指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相反,不宜同用.回顾“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理论的沿革及现代认识,可知药物“七情”之说出自《神农本草经》,包含着药物配伍禁忌的内容;《本草经集注》首次明确记载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十八反”歌诀将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相反概括为“藻戟遂芫俱战草”;后世本草著作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继承了“藻戟遂芫俱战草”相反药物配伍禁忌理论,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科学性值得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