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肝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程度是各种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疗。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检的肝病理学检测。但肝活检是有创的,且由于肝脏病变可能不均匀,单个肝组织活检标本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肝脏整体纤维化程度,不同阅片人判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偏差等,此外尚不好满足目前临床上所需的多次动态检查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由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B超形态学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及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关系。结果发现肝纤维化病理各期患者的肝脏B超形态学有显著性差异;肝脏B超各组患者的血清HA和PⅢ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肝脏B超形态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认为肝脏B超检查可提供非创伤性诊断依据,协助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而且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组织活检,但其有很多缺点和不足,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血清学相关检测指标简便快速,创伤小,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肝脏穿刺的患者。现就血清学检测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种病毒性肝炎类型.患者不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还发现部分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脂肪变性.目前认为,病毒和宿主代谢因素是导致肝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而脂肪变性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和抗病毒疗效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脂肪变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川  陈虹 《肝脏》2015,(4):331-333
<正>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抗各种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长期慢性刺激使纤维化持续发展,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大大增加患者死亡率。病理诊断目前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对肝纤维化进行确切地评估不仅有助于掌握疾病严重程度,而且对判断疾病预后、评价治疗效果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纤维化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行肝脏穿刺检查的CHB患者进行FibroScan检测,记录所检测到的肝脏硬度值。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无或轻度肝纤维化(S0~S1期)、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和早期肝硬化(S4期)。以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ROC),评价FibroScan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脏硬度值与肝脏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s=0.739,P0.01)。FibroScan对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AUROC值分别为0.865、0.940和0.944。结论 FibroScan可以较准确地估计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部分替代有创性的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活检是评估肝病性质、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最特异的手段,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肝脏炎症、纤维化血清学、影像学检查方面取得的进展,肝活检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越来越需要重新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层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潮10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此4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肝细胞癌患者4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C 4项指标,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关系。对140例行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SF、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HB临床各型SF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F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存在相关性。认为SF可作为肝脏组织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检测SF有助于了解肝细胞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83例肝病患者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对比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检测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51例血清HBsAg阳性者肝细胞中均有HBsAg和/或HBcAg表达,32例血清HB-sAg阴性者有9例(28.1%)肝组织中有HBsAg和/或HBcAg表达。75例慢性肝病患者中ALT在各炎症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和TBIL在不同的肝脏炎症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炎症分级越高,AST和TBIL升高越明显;ALT、AST、TBIL值在肝脏纤维化S2期最高。以病理诊断为标准,临床慢性肝炎轻度和中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1.9%(13/21)和62.5%(20/32),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40%。结论以肝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仍较低。为提高慢性肝病的临床确诊率,应尽可能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周双男  肖小河  凌昌全 《肝脏》2012,17(7):524-526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实质被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浸润,正常的肝脏结构被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常伴随隔膜和结节的形成、门脉循环受阻、门脉高压及肝硬化的形成等。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反复的炎症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也是肝细胞癌的诱发因素之一。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甚至是早期肝硬化如能及时接受抗纤维化治疗,是能够逆转的。慢性肝病成功的个体化治疗取决于肝纤维化分期的正确诊断。随着肝纤维化治疗研究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肝组织活检始终被认为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通过肝组织活检不仅能够提供肝纤维化分期方面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肝脏炎症坏死、脂肪变、铁沉积、铜沉积、免疫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协助对肝脏疾病更深入的诊断。然而,最近有研究表明,肝组织活检存在的重要缺陷如费用昂贵,取样误差,不同病理医师的诊断差异,疼痛、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以上问题使得患者依从性差,给临床判断纤  相似文献   

12.
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肝康Ⅱ号,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1或P<0.05),也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炎症活动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说明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可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判断慢性肝病的疾病进展、临床结局、选择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及其疗效考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肝穿刺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肝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较差;存在抽样误差和观察者误差;且仅取到五万分之一的肝组织.可能会低估真实病情[1].血清学检查具有无创、易检测、重复性好、价格适宜等特点.近十年的各类研究表明血清学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老年慢性丙型肝炎因为抗病毒治疗耐受性较差,临床治疗方法不统一,肝穿刺病理检查实施困难,有效的评价指标较少。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60~73岁,均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13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后无法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S1~S4期,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血小板(OR=0.440,P=0.022)、透明质酸(OR=2.224,P=0.033)、Ⅲ型前胶原(OR=2.163,P=0.034)及Ⅳ型胶原(OR=2.133,P=0.036)。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血小板水平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持续升高时,应及时行肝脏组织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通过测定肝脏硬度值来评估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仪器.他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FS不仅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测定,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测定.FS对测定早期肝硬化及合并肝硬化并发症患者的肝脏硬度值有较大的价值.由于FS能被患者普遍接受及可以重复测定,因此可用于监测肝脏纤维化的进展或逆转,指导临床治疗.但FS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和一定局限性.本文就FS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叶静  刘清华  王璐璐 《山东医药》2014,(42):101-103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可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大于降解,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目前认为,早期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有效控制肝脏基础疾病或抗肝纤维化治疗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药物治疗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主要方法,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控制原发病、保护肝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及调控与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支持对症治疗等方面。本文将近年来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修复反应,是所有慢性肝脏疾病的长期临床过程,是正常肝组织纤维化转换并组建异常结构结节的过程。传统的肝活检术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指标,新型分子标志物及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可减少甚至替代肝活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肝脏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是肝脏内的细胞外基质累积的结果。肝纤维化的精确诊断是慢性肝病至关重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组织学检查作出的一种形态学诊断,是诸多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病理学特征为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但并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肝细胞坏死、肝实质弥漫性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包绕、分隔,终致肝脏结构变形,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能否将病变终止在肝纤维化阶段或逆转至正常,是近年颇受肝脏病  相似文献   

20.
张占卿  陆伟  张丽军 《肝脏》2012,17(3):201-205
基于病因特点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是目前慢性肝病疾病状态评估研究的热点之一.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所致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失代偿是目前我国肝病临床实践的主要病种,其发展过程和病理特点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他慢性肝病如代谢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