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已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病人退出治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提高民族欠发达地区ART依从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HIV/AIDS病人退出治疗较严重的两个县作为研究现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88名调查对象中,退出ART的病人占37.91%(185人),维持ART的病人占62.09%(303人)。能够维持ART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接受ART后可以延长生命的占68.98%(209/303);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领药不方便占30.27%(56/185),强制戒毒停药17.84%(33/185),药物不良反应12.43%(23/185)和由于农忙等原因未去领药11.35%(21/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后外出务工[比值比(OR)3.823,95%可信区间(CI):2.384~6.131]、男性(OR=1.839,95%CI:1.133~2.983)、服用过中药(OR=1.836,95%CI:1.097~3.071)、就医不便捷(OR=1.694,95%CI:1.002~2.866)是退出ART的危险因素;而病人在ART过程中得到家人支持(OR=0.250,95%CI:0.093~0.671)、接受过ART服药依从性教育(OR=0.107,95%CI:0.044~0.260)、ART知识(按得分≥5分计)(OR=0.203,95%CI:0.095~0.434)是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问题,可通过完善抗病毒治疗的异地转介机制、推进戒毒所内ART的开展、加强ART人群的依从性教育等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者(MSM)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ART)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现有"治疗即预防"服务的质量,为提高ART覆盖率、加强HIV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对上海市静安区新发现的MSM HIV感染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目前身体状况、ART知识、对于早期ART的认知情况及接受意愿等相关信息。结果 218例MSM HIV感染者中,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接受率为81.7%(1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目前艾滋病可以治愈[比值比(OR)=6.68,95%可信区间(CI):2.09~21.44]、认为早期ART可以延缓发病(OR=5.51,95%CI:1.52~20.00)、认为治疗越晚越可能产生耐药(OR=5.08,95%CI:2.13~12.16)的感染者,更倾向于接受早期ART;而担心早期ART会让周围人怀疑自己有病(OR=0.14,95%CI:0.04~0.49)的感染者,更倾向于不接受早期ART。结论上海市静安区MSM HIV感染者对早期ART可接受性较高,对早期ART的认知是促进其接受早期ART的主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加强MSM早期ART正确导向和宣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波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依从性情况,进一步分析抗病毒治疗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病人依从性的政策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宁波市2004-2015年开始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对一般情况和服药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卡方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RT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依从性评价采用依从性支持评价中心(CASE)指数为判断标准。结果共调查ART的HIV/AIDS病人207例,依从性良好的182例,占87.9%。停服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遗忘,占48.4%。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服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占45.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调查者知识1(如果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可否自己停药或少吃些药)知晓情况差,是影响ART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调整比值比(aOR)=8.24,95%可信区间(CI):2.0~33.90,P=0.003]。受调查者知识2(如果不能坚持按时遵医嘱服药,是否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知晓情况好,是影响ART依从性的保护因素(aOR=0.26,95%CI:0.07~0.97,P=0.044);服药采用提醒方法,是影响ART依从性的保护因素(aOR=0.26,95%CI:0.07~0.90,P=0.034)。结论宁波市HIV/AIDS病人ART依从性整体良好,针对影响ART依从性的原因,加强服药依从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患者使用多种服药提醒方法,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福州市青年学生MSM影响HIV自我检测的因素,为提出学生MSM扩大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自建的MSM艾滋病自检平台,调查分析在校学生MSM人口学、行为学特征,开展自我检测情况,分析对自我检测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学生MSM 987人,参与自检比例47.62%(470/987),自检结果回传比例95.96%(451/470),自检阳性比例0.89%(4/4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户籍(OR=1.63,95%CI:1.21~2.19)、在校大学生(OR=1.97,95%CI:1.30~2.98)、本地居住时间1~2年(OR=1.62,95%CI:1.05~2.50)、本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OR=1.41,95%CI:1.05~1.88)、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OR=1.59,95%CI:1.20~2.11)、最近6个月作为被插入方(OR=1.34,95%CI:1.03~1.75)、既往接受HIV检测(OR=1.83,95%CI:1.41~2.38)的学生MSM参与HIV自我检测可能性增加。结论 加强青年学生性健康教育,强化学生MS...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保护动机与抗病毒治疗(ART)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为针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到湖北省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药、检测或治疗的206名HIV感染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6名HIV感染者中,ART依从性良好者占87.38%。ART依从性良好的保护动机评分为(77.46±9.91)分,高于ART依从性不好的(69.80±8.48)分(U=1 234.00,P0.01),其中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评分分别为(35.14±6.09)分和(42.31±5.82)分,均高于ART依从性不好的感染者(30.28±4.56和39.23±5.05)分(U=1 197.46,P0.01;U=1 471.5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ART时间与服药依从性有关[比值比(OR)=0.92,95%可信区间(CI):0.85~0.99;OR=8.88,95%CI:1.44~54.79;OR=4.97,95%CI:1.17~21.03],保护动机中威胁评估与ART依从性有关(OR=1.14,95%CI:1.04~1.25),主要通过易感性和内部奖励起作用(OR=1.30,95%CI:1.03~1.65;OR=1.36,95%CI:1.06~1.75)。结论 HIV感染者保护动机水平越高,ART依从性越好。可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对HIV感染者的服药依从性状况进行识别、预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正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对正在接受ART且发生性行为者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正在接受ART者243人,自确诊感染发生性行为的占59.3%(144人),其中70.8%(102人)自报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12.5%(18人)发生商业性性行为,56.9%(82人)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59.7%(86人)未告知全部性伴自己的感染状况。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性伴数量2~3个[比值比(OR)=3.971,95%可信区间(CI):1.568~10.054与≥4个、OR=5.045,95%CI:1.374~18.522]、认为自身已感染HIV无需使用安全套(OR=22.109,95%CI:2.388~204.686)、对随访服务总体满意度(OR=0.349,95%CI:0.135~0.899)、安全套价格偏高(OR=0.016,95%CI:0.001~0.268)为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接受ART后部分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在病毒未得到成功抑制前仍存在继发二代传播的可能,应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策略下不同感染时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ART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ART策略下促进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市6个区对尚未参与ART的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HIV相关健康状况、ART相关认知(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抑郁及焦虑情况信息,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9例HIV感染者中≤1个月250例(56.9%),1~12个月组72例(16.4%),12个月组117例(26.7%)。有315例(71.8%)愿意立即接受ART,感染时长在≤1个月、1~12个月和12个月3个亚组的HIV感染者中,分别有208例(83.2%)、51例(70.8%)和56例(47.9%)愿意立即接受AR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时长≤1个月组中,感知障碍[比值比(OR)=0.91,95%可信区间(CI)=0.83~0.99]、自我效能(OR=1.28,95%CI=1.14~1.43)与有轻/中度焦虑者(OR=4.41,95%CI=1.90~10.27)会影响ART接受意愿;感染时长1~12个月组中,感知严重性(OR=1.49,95%CI=1.13~1.97)和自我效能(OR=1.38,95%CI=1.13~1.69)会影响ART接受意愿;感染时长12个月组中,自我效能(OR=1.41,95%CI=1.23~1.61)会影响ART接受意愿。结论不同感染时长的HIV感染者ART的接受意愿不同,且ART相关认知对HIV感染者的接受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促进治疗行为中需要对不同感染时长的HIV感染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侧重干预感染时长较长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昆明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在研究期间检测新发现的和既往的HIV阳性MSM进行招募,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结果共调查195名MSM,60.0%(117人)的MSM愿意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MSM既往阳性者[比值比(OR)=1.99;95%可信区间(CI):1.05~3.77]更愿意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检测;相较于同性临时性伴,MSM更愿意动员其同性固定性伴(OR=3.06;95%CI:1.46~6.43)和异性配偶(OR=2.74;95%CI:1.09~6.88)接受HIV检测。结论在HIV阳性MSM中,相较于检测新发现的HIV阳性者,既往阳性者更愿意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检测;而相较于同性临时性伴,HIV阳性者更愿意动员其同性固定性伴或异性配偶接受HIV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淄博市MSM的行为特征、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淄博市MSM监测数据,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HIV感染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MSM 1 950名,平均年龄(32.01±15.64)岁,未婚1 128人(57.85%),本地户籍1 824人(93.54%),汉族1 896人(97.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07人(46.51%),通过网络招募1 396人(71.59%);共发现HIV抗体阳性111人,阳性率为5.6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省户籍(OR=4.54,95%CI:2.60~7.92)、来源于网络招募(OR=4.61,95%CI:2.10~10.13)、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OR=1.84,95%CI:1.03~3.37)、使用过毒品(OR=2.42,95%CI:1.25~4.77)、最近1年患过性病(OR=1.25,95%CI:0.52~3.03)、梅毒抗体阳性(OR=4.05,95%CI:1.98~8.27)为HIV感染的风险因素;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OR=0.42,95%CI:0.25~0.70)、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OR=0.40,95%CI:0.26~0.63)为减少HI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淄博市MSM的HIV感染情况严峻,需进一步探索"互联网+HIV防控"模式,深入开展安全套使用、安全性行为和艾滋病及性病检测等健康教育,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和双性性行为的MSM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丽水市MSM的HIV检测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7月,经VCT门诊、网络及同伴推介等途径招募MSM,面对面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及HIV检测行为等信息,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近6个月HIV检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422名MSM,年龄中位数(P25,P75)为30(24,39)岁,83名(19.7%)居住在市区。在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的MSM有214名(50.7%),其中接受过HIV自检的占比,市区和县城分别为40.0%(14/35)、70.4%(126/179)。近6个月及近3个月的HIV检测率分别为20.6%(87名),9.5%(40名),县城MSM近6个月、近3个月HIV检测率均低于市区MSM(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在县城(OR=0.448,95%CI:0.255~0.787),本地居住时间2年(OR=0.488,95%CI:0.284~0.839)、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OR=2.027,95%CI:1.125~3.654)与近6个月的HIV检测行为相关。结论丽水市MSM的HIV检测率低,应当针对居住在县城、居住时间2年者加强干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干预措施。居住在县城的MSM更倾向于选择HIV自检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性病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MSM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8-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济南两地两家医院内,抽取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MSM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调查380例HIV阳性MSM,其中梅毒感染者63例,感染率16.6%[95%可信区间(CI):12.9%~20.5%];尖锐湿疣50例,感染率13.2%(95%CI:10.0%~17.1%);生殖器疱疹和淋球菌感染各1例,感染率各为0.3%(95%CI:0~0.8%);未检出生殖道衣原体阳性者。总的性病感染者有98例,感染率为25.8%(95%CI:21.6%~30.0%)。影响性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9岁[比值比(OR)=4.94,95%CI:1.02~24.47]、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OR=2.20,95%CI:1.34~3.60)和不知晓性病知识(OR=1.82,95%CI:1.15~3.25),是感染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抗病毒治疗门诊中的HIV抗体阳性MSM的性病感染率相对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性病防范宣传教育以及性病的筛查和诊疗服务,将有助于降低性病感染率,从而减少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4-2018年上海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8年对上海市MSM哨点监测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18年共对2 003名MSM开展调查和检测,平均年龄为(30.7±8.8)岁,HIV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6.7%,HIV新发感染率中位数为3.7%。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高中及以下(aOR=2.1,95%CI:1.0~4.5,P=0.048)、感染梅毒(aOR=3.9,95%CI:1.3~11.4,P=0.015)、未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覆盖(aOR=2.4,95%CI:1.1~5.2,P=0.032)为艾滋病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2014-2018年MSM中HIV-1新发感染率未见显著变化,仍需继续加强艾滋病干预工作,进一步探索针对性干预模式,减少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荣昌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后免疫重建效果,探讨病毒抑制失败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的荣昌区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随访数据,对资料进行清理分析。结果 218例HIV/AIDS病人经ART治疗一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从(238.47±141.89)个/mm~3上升至(386.57±215.04)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96,P0.001)。病毒抑制失败17例,占7.8%,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奈韦拉平+其他组[比值比(OR)=4.183,95%可信区间(CI):1.378~12.693]比依非韦仑+其他组更容易出现病毒抑制失败;漏服药物(OR=3.196,95%CI:1.060~9.635)比没有漏服药物更容易出现病毒抑制失败。结论 218例HIV/AIDS病例经ART一年后免疫重建效果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是病毒抑制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医疗机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和并发症处置工作的能力,优化治疗方案,强化病人治疗依从性指导来提高ART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策略查找针对该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通过Meta分析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总结。结果共53篇文献入选。Meta分析表明,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相对危险度(RR)=0.27,95%可信区间(CI):0.13~0.58]、梅毒感染(RR=3.68,95%CI:2.61~5.19)、近6个月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习惯(RR=1.65,95%CI:1.17~2.33),是MSM 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MSM的文化程度[比值比(OR)=1.32,95%CI:1.20~1.46]、民族(OR=0.90,95%CI:0.82~1.00)、户籍(OR=1.30,95%CI:1.17~1.44)、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OR=0.80,95%CI:0.75~0.86)、寻找性伴场所(OR=1.33,95%CI:1.20~1.48)、梅毒感染(OR=2.06,95%CI:1.83~2.33)、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习惯(OR=1.22,95%CI:1.11~1.33)、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1.25,95%CI:1.03~1.53)等变量,与HIV感染相关。结论明确MSM HIV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利于识别该群体中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同时形成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HIV/AIDS患者ART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依从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静安区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生活习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ART依从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280名患者,其中依从性好者的比例为79.64%。ART时间>1年(OR=2.328,95%CI:1.080~5.037,P=0.032)、有机会性感染(OR=3.900,95%CI:1.320~11.508,P=0.014)、焦虑(OR=2.425,95%CI:1.090~5.393,P=0.030)的调查对象依从性更差,有中等水平(OR=0.347,95%CI:0.120~0.973,P=0.044)及高水平(OR=0.203,95%CI:0.090~0.450,P<0.001)依从性自我效能的调查对象依从性更好。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水平较低,应重点关注治疗时间较长或有机会性感染的患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干预,从而可能提高HIV/AIDS患者ART依从性水平,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贵阳市MSM对HIV PrEP使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在贵阳市推广PrEP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18岁以上、HIV检测结果为阴性及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研究对象填写PrEP调查问卷。了解服药人群和非服药人群的相关情况,并采用χ2/Fisher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问卷共调查252人,服药者111人,未服药者141人,服药者以按需服药(99.1%,110/111),线上取药(75.7%,84/111)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本地居住2年及以下(OR=5.812,95%CI:2.454~13.760),在校学生(OR=4.198,95%CI:1.673~10.537),最近一次肛交时使用安全套(OR=3.487,95%CI:1.536~7.917),愿意每月花500元以下用于PrEP(OR=4.017,95%CI:1.327~12.160)等是使用PrEP的促进因素,而性伴HIV感染状况不详(OR=0.229,95%CI:0.092~0.570)和近一年曾被诊断过性病(OR=0.037,95%CI:0.003~0.488)是使用PrEP的抑制因素。结论 本研究调查的MSM服药以按需服药和线上取药为主,同时影响该人群PrEP使用的因素较多,应针对其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防控策略和措施,促进MSM使用PrE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MSM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使用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9月22日至11月12日,在北京等八个城市的MSM中运用滚雪球的方式招募服用过HIV暴露前预防药物者,利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对PrEP的认知、PrEP药物的获取和使用等信息。运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PrEP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79名使用过PrEP药物的MSM,平均年龄为(29.9±7.2)岁,未婚占86.6%(415人),大专/本科及以上占84.1%(403人),88.7%(425人)自我认同为同性恋。近6个月当中14.8%(71人)只用过每日服药方案,69.5%(333人)只用过按需服药方案,15.7%(75人)两种方案都使用过,距调查时最近的方案为每日服药方案的和按需服药方案分别占19.0%(91人)和81.0%,(388人)。调查对象当中PrEP服药依从的人数占81.4%(390人)。“自我感知高HIV感染风险”(OR=4.21,95%CI:1.53~11.93)、“服药前仔细了解过PrEP相关注意事项”(OR=3.73,95%CI:1.03~14.51)、“认为PrEP对个人健康保护的评分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OR依次为3.74和4.92,95%CI依次为1.37~10.20和1.94~12.46)以及“经常使用安全套”(OR=2.69,95%CI:1.35~5.39)等因素和服药依从密切相关。结论 调查MSM暴露前预防用药的服药依从性较好,但仍存在着服药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依从性教育,尤其是对于高危性行为多发的重点人群,提高服药人群对PrEP的信心,促进MSM规范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