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雷米普利和螺内酯干预充血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和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雷米普利和螺内酯治疗32例充血性心力 心律失常患者,观察入院后48小时内和治疗4周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经治4周后,观察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有效率为81%,P<0.01,恶性程度降低,同时改善了心功能,结论:雷米普利和螺内酯的联合使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改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马建群,代培良(内科学教研室,256603滨州地区中医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由于血液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改变、血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洋地黄及儿茶酚胺类等药物的应用,常发生某些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3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通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等确定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病的关系.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成正比;室性心律失常好发于心肌病及冠心病患者.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与慢性充血性心率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伴随室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伴随室性心律失常的13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非胺碘酮治疗组)66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66例;心衰治疗总有效64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及心衰程度,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65例分析刘德高(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而且是心脏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因应激能力差,患此病后果更为严重。笔者对1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10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抗心律失常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心电指标。结果:试验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分别为76.36%、72.7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LEVF、E/A、QTc、QTd均高于对照组,而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纠正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昝安丽  朱新年 《实用医技》2008,15(3):339-340
地高辛属洋地黄的中效抗心力衰竭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安全范围较小,因此,中毒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c类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给予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和B两组。抗心力衰竭基本治疗两组相同,B组合并使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结果 A组心功能改善优于B组。心律失常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但B组心功能恶化多于A组,并出现7例新的心律失常。心律平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并可致心律失常。结论 Ic类药物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凤楼 《疑难病杂志》2007,6(5):290-29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且一旦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VT),常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很重要。我院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72例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引起心脏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我们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袁凤贤姜朝晖臧彬吴可光卡托普利是80年代以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最有影响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以便寻找治疗的最佳剂量。一、...  相似文献   

12.
陆军 《中原医刊》1993,20(6):23-24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终止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负性心力等风险。事实上,心律失常还有多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下称非药物治疗)的方法。1去除病因去除病因是首要的,特别是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时易被忽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碱中毒、酸中毒、高/低钾、高镁、高钙、低铜等。药物及药物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1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结果本组中98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好转,107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有效率达到90%。结论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仍可以取得明显疗效,有效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而导致心功能恶化及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分析胺碘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表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8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可控制心律失常,并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崔相一  彭芳 《医学综述》2007,13(15):1169-117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损伤而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很多。β受体阻断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被证实,而且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比较具有多种优点,在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归纳,对β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一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滴氨力农对35例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氨力农能使心力衰竭患的心胸比及左室舒张末期内任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而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故认为氨力农是一种疗效好、较安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丹麦的一项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有可能获益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dofetilide的治疗。丹麦Copenhagen大学附属医院的Bente Brendorp解释说,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具有最短QTC间期(心脏再极化的一种检测)的病人可从Dofetilide治疗中获得最大益处。如果这些结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那么这种类型的药物治疗将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  相似文献   

18.
地高辛中毒致心律失常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高辛属洋地黄的中效抗心力衰竭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安全范围较小,因此,中毒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生率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5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早期静脉与口服同时给药,静脉与口服并用3天后,口服开始起效时,停用静脉胺碘酮,完成从静脉到口服的平稳过渡。4周后通过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确定疗效。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达84.4%,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是首选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了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