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血流感染的住院患儿,分析其病原菌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7年间血流感染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44.0%和3.9%。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和婴儿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1~5岁患儿以肺炎链球菌为主,5岁患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耐药分析显示,50%以上的大肠埃希菌和70%以上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为31.8%,另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本文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不同年龄段致病菌分布各不相同。目前儿科血流感染患儿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着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069例,其中8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8.7%,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阳性率分别为10.1%,4.3%,3.7%和2.7%,连续两年病原总阳性率呈增长趋势。总病原阳性率以1个月至1岁最高,为32.8%。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真菌检出率以低龄组为主。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四季检出率不同。流感嗜血杆菌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下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儿童住院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病原菌以细菌感染相对多见,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则常因年代不同而发生变迁。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住院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和Vitek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儿共4238例,其中11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7.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2%,5.1%,5.1%,4.0%和2.1%。女性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显著高于男性(χ2=4.63,P<0.05),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男性中的分离率均高于女性(χ2=5.71,4.57,P<0.05)。年龄分布显示,1~3岁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好发年龄段,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及非常见菌感染则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多见。季节分布上,12月份至3月份是大多数细菌感染分布较集中的时段。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率分别为55.0%,16.5%,41.2%,42.6%和4.5%。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但在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儿科病房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用常规方法和法国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对我院儿科病房2001年6月~2004年6月360株呼吸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3%)、表皮葡萄球菌(8.9%)和肠球菌(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9.2%)、肺炎克雷伯菌(14.7%)和鲍曼不动杆菌(12.8%)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8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7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58.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肺炎克雷伯菌占34.0%,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占29.6%。结论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菌,并对MRSA菌株和ESBLs菌株进行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Zhang L  Wang XL  Huang C  Shen W  Liang QJ  Li XC  Xie YQ  Deng KF  Li JS  Wu 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927-93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小儿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变化规律。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1—2006年住院患儿所分离的2888株病原菌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1)2001—2006年分离株中格兰阴性菌占优势(1845株,63.9%),排列在前8位的儿科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血培养常见病原菌158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非发酵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痰培养常见病原菌2018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非发酵菌。(4)泌尿系统病原菌12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5)脓培养病原菌497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其他非发酵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6)各种体液(包括胸、腹腔液体和局部穿刺液等)病原菌85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001—2003年与2004—2006年相比,病原菌排序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2001—2003年和2004—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6.7%、17.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0%、70.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合计检出率分别为21.8%、43.8%;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9.4%、39.7%。结论近3年成都地区儿科常见致病菌分布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开展区域性耐药菌株监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4种常见病原体(339株)耐药情况以及各病原体组间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185株分离自支气管分泌物,72株分离自血样本,82株在两种样本中培养同时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474例病原体培养阳性新生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9%)、大肠埃希菌(19.2%)、肺炎克雷伯杆菌(19.0%)和阴沟肠杆菌(11.4%)是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多正常,多在生后24 h后入院,而感染G-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患儿则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且一般于生后24 h内入院。50%以上的G-杆菌对第2到4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且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发病时间一般较早。引起新生儿肺炎的G-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住院患儿肺炎细菌病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肺炎患儿的深部呼吸道吸引物进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和普通培养,并且对同一标本采用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m-PCB)扩增结合Luminex液态芯片检测平台进行定量测定,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4种病原菌的特异性DNA.结果细菌培养的总检出率为40.1%(75/187,含3例检出2种病原菌),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17.1%、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4.8%、肺炎链球菌3.7%、绿脓杆菌1.6%、鲍曼不动杆菌1.1%和阴沟肠杆菌1.1%.以细菌培养或Tem-PCR任一阳性为标准,联合检测的总检出率为78.6%(147/187),病原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28.9%、肺炎链球菌19.3%、大肠杆菌8.6%、肺炎克雷伯杆菌6.4%、金黄色葡萄球菌5.9%、鲍曼不动杆菌5.9%、绿脓杆菌2.7%和阴沟肠杆菌1.1%.结论 Tem-PCR能提高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例数.细菌培养与病原特异性DNA联合检测应用能显著提高肺炎病原的检出率,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肺炎的细菌病原学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222例住院患儿的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222例患儿气道深部标本病原阳性181例(81.5%)。其中细菌感染87例(48.1%),病毒22例(12.2%),真菌10例(5.5%),肺炎支原体8例(4.4%),沙眼衣原体1例(0.6%),混合感染53例(29.3%)。181例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共检出病原282株,其中细菌176株(62.4%),革兰阴性菌140株、革兰阳性菌36株,以肺炎克雷伯菌(43株)和肺炎链球菌(20株)为主;病毒70株(24.8%),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43株);真菌22株(7.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支原体13株(4.6%);沙眼衣原体1株(0.4%)。细菌在秋冬两季检出最高(40例,46.0%),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分别为14例(63.6%)和39例(73.6%)。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婴儿期(1~12月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年长儿(3~14岁)。181例患儿中59例(26.6%)行机械通气治疗,共检出病原79株;与其余非机械通气患儿不同的是,机械通气患儿检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毒则以腺病毒为主。结论重庆地区儿童重症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其次是肺炎链球菌;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中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一种罕见却严重的并发症,是病原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坏死性肺炎以肺实质结构破坏、液化坏死形成空洞为特征,各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导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国外报道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我国则可能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儿童坏死性肺炎较普通肺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程长且并发症多,其诊断有赖于胸部CT。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10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77列,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3%)、表皮葡萄球菌(14.5%)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为主,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院内感染26例,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26%)、大肠埃希菌(20.4%)、肺炎克雷伯杆菌(20.4%)、肠杆菌(18.5%)为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 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院内细菌感染比院外细菌感染耐药率高,但院内外感染的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SAP)在儿童中的发病现状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PICU1993-2003年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52例的发病、抗生素敏感性和预后情况。结果SAP临床表现无特殊性,SA最易致多器官感染,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病例。结论 SAP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出现并发症,细菌具有多重耐药.因此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对治疗SAP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1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病原学研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仍是研究热点。陈东科等[1] 对北京地区幼儿园 156名健康儿童做鼻咽分泌物菌群培养、分离鉴定 ,结果全部受检儿童细菌检出率达 10 0 % ,且近 70 %分离到 2种或 2种以上细菌。其中 1~ 3岁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分别为 71%、7%和 14% ,4~ 6岁组检出率分别为 30 %、18%和 13%。分离到的 58株肺炎链球菌用OX纸片法鉴定出 5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2 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产内酰胺酶的占 76% ,对苯唑青霉素耐药菌为 4 %。流感嗜血杆菌血清不可分型株占 85% (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 10 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 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 77例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3 %)、表皮葡萄球菌 ( 14 5 %)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16 8%)为主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 3 0 %以上 ;院内感染 2 6例 ,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 ( 2 6%)、大肠埃希菌 ( 2 0 4%)、肺炎克雷伯杆菌 ( 2 0 4%)、肠杆菌 ( 18 5 %)为主 ,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结论  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院内细菌感染比院外细菌感染耐药率高 ,但院内外感染的细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均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SAP)在儿童中的发病现状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PICUl993—2003年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52例的发病、抗生素敏感性和预后情况。结果 SAP临床表现无特殊性,SA最易致多器官感染,尚未发现万古霉紊耐药的病例。结论 SAP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出现并发症,细菌具有多重耐药,因此选择适当的抗生察对治疗SAP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分离株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4月,以成都市健康儿童、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或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应用PCR方法检测菌株的PVL毒力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培养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株174株、感染株51株。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金葡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定植株59.3%,感染株52.9%;PVL基因阳性率分别为,定植株55.6%(15/27),感染株80.4%(41/51);mecA耐药基因阳性率分别为,定植株11.1%(3/27),感染株62.7%(32/51)。对健康儿童定植株以及感染株进行MLST分析,共发现33个ST类型,定植株以ST121、ST59和ST398为主,感染株以ST121、ST88和ST398为主;这些菌株属于15个克隆类型,以CC121、CC59和CC398为主。结论成都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感染分离株具有较高的PVL毒力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携带率,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使用API和VITEK-2系统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年来我院儿童血流感染共分离致病菌724株,分离最多的前五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5株)、肺炎克雷白菌属(91株)、大肠埃希菌(59株)、粪肠球菌(50株)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8.7%和27.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73.6%的肺炎克雷白杆菌和67.8%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除两株肺炎克雷白杆菌外,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儿童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重视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以下简称金葡菌肺炎),病变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多数有严重并发症。因此,掌握本病的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1985年5月~1990年7月资料较完整的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蒲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染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 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中百日咳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42例百日咳婴幼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分析.采用气管插管结合负压吸引方法采集痰液标本,提取细菌DNA后,经双重PCR方法检测百日咳杆菌.痰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及嗜血巧克力平板进行其他病原的培养.部分呼吸道病毒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142例百日咳杆菌PCR检测阳性患儿中,有40例患儿诊断合并肺炎,其中≤3月龄组和3~6月龄组除感染百日咳杆菌外,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较为多见,6~19月龄组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较为常见.117例进行了痰培养.培养结果显示正常菌群33例;阳性8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9株,鲍曼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各7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肺炎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各3株,溶血葡萄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卡他莫拉菌各1株.24例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结论 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且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中,小于6月龄组以合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6~19月龄组以合并肺炎支原体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感染分离株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4年1月 - 2009年4月,以成都市健康儿童、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或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实验,应用PCR方法检测菌株的PVL毒力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 培养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株174株、感染株51株.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金葡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定植株59.3%,感染株52.9%;PVL基因阳性率分别为,定植株55.6%(15/27),感染株80.4%(41/51);mecA耐药基因阳性率分别为,定植株11.1%(3/27),感染株62.7%(32/51).对健康儿童定植株以及感染株进行MLST分析,共发现33个ST类型,定植株以ST121、ST59和ST398为主,感染株以ST121、ST88和ST398为主;这些菌株属于15个克隆类型,以CC121、CC59和CC398为主.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感染分离株具有较高的PVL毒力基因和mecA耐药基因携带率,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