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目的探索豚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观察豚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从2周龄豚鼠的膝关节面削取软骨片,采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计数,将细胞按1×106个/孔接种于25 cm2细胞培养瓶,传代培养,描绘生长曲线。利用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甲苯胺蓝染色、1,9-二甲基亚甲蓝(1,9-Dimethylmethylene blue,DMB)染色、阿利新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甲苯胺蓝染色、DMB染色或阿利新蓝染色时均可异染;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时,软骨细胞胞浆被染成棕黄色,胞核不着色。透射电镜分析显示细胞核圆形,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分泌的基质成分。生长曲线分析显示第3、4代细胞生长速度稳定,细胞传至第5代以后,出现"成纤维细胞样"。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豚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第3、4代细胞生长速度稳定,适合于实验研究;软骨细胞5代培养后,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体外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支气管灌洗分离法、两步消化法等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肾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分离成活率,用单层贴壁法分别培养;采用飞片法,将5种细胞的飞片放入同一培养皿,用体积分数为10%的FBS DMEM培养基培养7 d,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原代细胞在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的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的大鼠原代肝细胞、肾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方法稳定,细胞分离成活率均达90%,其中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肝细胞的存活率达90.3%,两步消化法培养肾细胞的细胞存活率达91.9%,心肌细胞的胶原酶消化法细胞存活率达93.0%.3~15 d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速贴壁法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率可达90.8%,以胶原酶消化法培养的原代真皮细胞存活率达92.7%,细胞生长状态良好.5种原代细胞的多器官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时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良好,单独培养与共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基本重合.结论 所建立的大鼠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鉴定体外单层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3周龄健康新西兰兔双侧膝关节及股骨头软骨,以机械分离与酶阶段消化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软骨细胞,以DMEM高糖型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以胰蛋白酶结合EDTA消化传代。逐日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细胞形态,以四唑盐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分化与生长能力,并采用组织学染色和ELISA的方法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约48~72h贴壁,细胞形态多为小的梭形、纺锤形或三角形。传代细胞贴壁时间缩短,随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形态逐渐向长梭形发展,而第1~3代细胞的胞形、生长与分化无显著变化。生长曲线显示,软骨细胞传代后经历典型的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停滞期。H、E.染色、番红O染色及甲苯氨蓝染色细胞核被染成相应的蓝紫色、红色和蓝色,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细胞核基本不着色。结论:成功进行了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并发现体外单层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有去分化的趋势,而其第1~3代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对稳定,适合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4.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法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Simpson经典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及搏动率。方法采用低浓度的胰酶消化3~4次后,再用低浓度的Ⅱ型胶原酶消化一次,用短时间的2次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结果在分离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过程中,胰酶和胶原酶合用,并改变差速贴壁时间,得到高存活率和高纯度的心肌细胞,细胞搏动率高,持续时间久。结论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时,低浓度的胰酶和胶原酶合用,并用2次差速贴壁,可提高原代心肌培养的存活率和纯度,使细胞搏动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原代人子宫在位内膜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比较分离培养单一间质细胞和混合培养间质细胞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单纯胰蛋白酶,分段消化人子宫内膜组织,经过两次筛网过滤、离心纯化技术,分离、纯化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和腺上皮细胞(EEC),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Cell Titer96~ Aqueous One Solution Reagent(MTS)方法监测细胞之间增长速度。结果间质细胞多呈梭形或多角形,纯度可达97%以上。腺上皮细胞多似蝌蚪形或多角形,纯度可达93%以上。混合培养细胞比单一培养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单纯胰蛋白酶分段消化法和二次筛网过滤法可成功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具有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的优点,混合培养间质细胞,保留细胞间整体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细胞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受损肝细胞的病理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实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四氯化碳(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模型,选择CCl4最适损伤浓度,进一步研究含药血清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选取了CCl4造模的最佳浓度为9 mmol/L。结论:通过四氯化碳成功诱导了大鼠肝细胞损伤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冻存的精原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冻存精原干细胞的批量培养和长期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取7~8d的sD雄性大鼠,分离睾丸组织,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时间贴壁法,分离精原干细胞和支持细胞。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冷冻保护液,将分离到的精原干细胞放置于液氮中冻存;利用体外培养体系,进行支持细胞的培养和饲养层的制备;然后将复苏的精原干细胞接种到支持细胞饲养层上培养,并利用碱性磷酸酶鉴定精原干细胞。结果: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能分离到纯度较高的精原干细胞和支持细胞,冻存的SSCs解冻后能在支持细胞饲养层上贴壁、生长、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定呈阳性。结论:冻存后精原干细胞在体外支持细胞饲养层上呈集落样生长,并能长时间维持细胞集落形态及数目,可为体外研究药物或毒物干扰精原干细胞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基鉴定的方法。方法 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 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神经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巢蛋白的表达;并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试验,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况;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 分别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获得大量悬浮生长的单克隆神经球, 并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成功培养的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 为体外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联合细胞刷刷洗气管-支气管分离上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鉴定,于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中培养.结果实验中可得到大约106个细胞/鼠,并且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细胞纯度,在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消化后刷洗法是一种实用的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提取方法,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是一种可行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染氟软骨细胞中刺猥蛋白基因(Hh)信号通路中音速刺猬蛋白、跨膜蛋白(Smo)及下游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因子表达在氟中毒软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1周龄健康SD大鼠,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膝关节软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对原代软骨细胞进行鉴定.实验设对照组和染氟组(5、10、20、40 mg/L).培养48 h后,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蛋白印迹及逆转录PCR分别检测各组细胞Smo、Shh、BMP-2蛋白及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10 mg/L染氟组细胞活力[分别为(113.33±11.74)%、(127.25±10.24)%]明显升高,40 mg/L染氟组细胞活力[(73.91±9.94)%]明显下降(P<0.05);染氟组细胞中Shh、Smo、B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随染氟浓度增加而升高;40 mg/L染氟组细胞凋亡率为(11.13±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氟可激活软骨细胞中Hh信号通路,Hh信号通路与软骨细胞凋亡可能共同参与氟中毒软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1.
Xiao H  Jiang Y  Qi Y  Zhou X  Gong C  Huang C  Li M 《卫生研究》2012,41(2):185-19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硒、锌灌胃大鼠血清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基础饲料组、低硒组、高硒组、低锌组、高锌组、低硒低锌组、高硒高锌组),每组8只。喂养30天后取大鼠血清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人正常肝上皮细胞株HL7702。用AAS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硒、锌;采用MTT法、3H-TDR掺入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硒、锌灌胃大鼠血清对两株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1)基础饲料组血清硒、锌水平最低,高锌组血清锌最高;高硒高锌灌胃组大鼠血清硒水平最高,低硒低锌灌胃组血清硒水平次之,均明显高于基础饲料组;而此两组大鼠血清锌与基础饲料喂饲组大鼠血清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小牛血清对照组相比,只有高硒高锌灌胃组大鼠血清从第72h起抑制癌细胞生长(P<0.05),其余各组均促进食管癌细胞的生长;且该组大鼠血清也抑制肝细胞生长(P<0.05);(3)高硒高锌灌胃组大鼠血清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DNA合成(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作用相近,但该组对肝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也最强。结论硒、锌在吸收、代谢等方面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血清硒、锌含量较低会促进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而增加硒、锌的摄入可提高血清硒、锌的含量且可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高脂膳食大鼠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血清生理学方法直接从细胞水平研究膳食脂肪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分别喂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30d时取血并分离血清,用含20%大鼠血清的:RPMll640培养液培养人肺腺癌细胞SPCA1,从MTT比色法、Giemsa染色、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三个方面观察两组血清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高脂组细胞在第5天出现生长活跃的状态,使生长曲线反常上扬。Giemsa染色结果发现高脂组细胞呈局灶样增殖,在每个增殖灶的周围有多个呈花瓣状分布的细胞坏死灶。对照组中细胞染色较浅,有多个坏死灶,而无增殖灶出现。核增殖抗原检测结果发现高脂组PCNA阳性细胞数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阳性信号表达较强。结论 高脂膳食大鼠血清能促进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其机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is prevalent in Yanting (YT) country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Residents in the YT region have an unusual diet pattern and the role of the YT diet on the risk of ESCC is still uncertain.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era from rats fed with the YT diet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 Eca-109 by means of a sero-physiology approach. Firstly, two feasibilities were assessed to set up the sero-physiology method. We found that rats fed with a human adult diet in Chengdu region (ESCC-low-risk-area) for 30d had very close body weight gai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rats f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iet, confirming the feasibility of feeding rats with a human diet without affecting their normal growth. Cell growth results showed that 5% non-deactivated rat serum had exactly the same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Eca-109 cells compared with the fetal bovine sera (FBS) control, confirming the feasibility of cultivating Eca-109 cells with the rat serum instead of FBS. Subsequently, cell prolifer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ts’ sera fed with the YT diet significantly promoted Eca-109 cells proliferation but inhibited human normal liver epithelial cell line control HL7702 proliferation, whereas rats’ sera fed with the Chengdu diet didn't have these effects on the two cell lin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two human diets on proliferation of Eca-109 cell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ro-physiology method is effective i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and cancer, and there maybe exist cancer-promoting factors in the YT die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血清生理学方法直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高脂膳食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探讨合适的血清生理学实验条件后,将20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自由进食普通饲料,高脂组自由进食高脂饲料(猪油∶普通饲料=1∶9),喂养7周后取血分离血清,用大鼠血清代替细胞培养液中小牛血清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用MTT比色法、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从细胞生长曲线、细胞DNA合成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观察高脂膳食喂养的雌性大鼠血清对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1)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血清浓度为15%时,人肺癌细胞生长较好,并且未灭活组好于灭活组。(2)从MTT比色法、3HTdR掺入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来看,高脂膳食喂养的大鼠血清(RSTHFD)能促进肺腺癌细胞SPCA1的增殖和癌细胞DNA的合成,并能促使细胞进入活跃的有丝分裂状态。结论(1)用血清生理学方法可以直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膳食因素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增殖活性的影响。(2)高脂膳食能促进人肺腺癌细胞SPCA1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RI基因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并观察外源基因对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以脂质体为介导,将携有RI基因的重组载体pLNCX-ri转染SKOV3细胞,实验分3组,RI基因转染组(SKOV3/RI组)、空质粒转染组(SKOV3/Neo组)和空白对照组(SKOV3组)。采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后,通过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各组细胞中RI基因的表达;通过MTT、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检测方法观察该基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外源性RI基因已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稳定表达。转染RI基因后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G1期细胞增至69.23%,S期细胞降至24.34%,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检测表明SKOV3/RI组细胞凋亡率为58.25%,与SKOV3组(17.97%)及SKOV3/Neo组(21.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脂质体介导,可以建立RI基因稳定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且RI基因对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的LX-2细胞系,并初步研究HBx对于肝星形细胞(HSC)的增殖及其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包含HBx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V5-X,并转染LX-2细胞,同时用对照质粒转染LX-2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HBx稳定表达的LX-2-X和对照LX-2-C细胞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株中HBx的表达。在LX-2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方面,应用CCK_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Real—timePCR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ELISA法愉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慢病载体LV5-X,感染LX-2细胞后建立细胞系LX-2-X和LX-2-C,嘌呤霉素筛选3d后,荧光显微镜显示近100%细胞发出绿色荧光,Western印迹证实LX-2-X细胞稳定表达HBx。培养72h和96h后LX-2-C细胞增殖明显高于LX-2和LX-2-C细胞组(P〈0.05);PCR证实LX-2X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高于LX-2和LX-2-C细胞组(P〈0.05);ELISA结果显示LX一2一X细胞I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LX-2和LX-2-C细胞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Bx的LX-2细胞系;HBx能够促进HSC的增殖,并增加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长、增殖特点,以及接种密度、培养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机体退行性疾病等提供多潜能的种子细胞.方法 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SD大鼠BMSCs,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仪鉴定、检测大鼠BMSCs表面标志抗原,并通过分析对接种于96孔板不同接种密度(2×103、5×103、1×104个细胞/ml)连续培养10 d细胞生长曲线的特点,研究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细胞阳性率为97.68%(7607/7788),CD34、CD45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93%(661/8340)、2.76%(215/7788),符合BMSCs表面标记物表达特征.通过换液及消化传代,3代以上的BMSCs较为均一纯化,呈典型的旋涡或放射状生长,约传代至7~10代时出现细胞衰老并衰老细胞逐渐增多;中等密度(5×103个细胞/ml)接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呈较典型的S形曲线.第1、2天为潜伏期;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第6天细胞数目进入平台期;第8~10天细胞数量稍有下降.结论 全骨髓贴壁法是获得BMSCs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且中等量接种密度更有利于细胞增殖,可获得更多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硫氧还蛋白5(EndoPDI)基因表达对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等生物学特性及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EndoPDI基因特异的核糖核酸干扰(RNAi)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胃癌细胞系细胞(MKN45),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经过免疫细胞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blot)法证实。使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徙实验等方法分析稳定转染株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每种检测实验均设立RNAi载体转染细胞组、点突变对照组和空白MKN45细胞组。结果稳定转染的EndoPDI RNAi细胞系经过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证实,表达抑制率可达70%左右。与对照组细胞相比,EndoPDI RNAi组细胞株生长减慢,各时间点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EndoPDI RNA i组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EndoPDI RNA i组穿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ndoPDI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降低EndoPDI表达可减少处于分裂周期细胞比例、提高凋亡比例,降低EndoPDI基因表达可能对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国玲  张玉霞  芦琨  李宜川  胡灵卫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48-5350,5352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足爪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足爪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观察不同剂量的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用ELISA法检测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7的含量.结果 大、中剂量组的胞浆内NF-κB/p65的阳性表达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GP大、中剂量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能明显改变佐剂关节炎大鼠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现象,TGP小剂量组对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足部皮肤的病理状况无明显作用.中、大剂量的TGP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VEGF和IL-17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TGP能抑制佐剂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TGP可下调NF-κB/p65蛋白的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血清VEGF的产生,最终抑制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墓头回提取液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于宫颈癌U14细胞株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墓头回提取液对宫颈癌U14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有关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胞体变长,颗粒感增强,细胞浆减少,细胞质减少,细胞脱落呈悬浮状,可见细胞碎片。结论:墓头回提取液可抑制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