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与其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30例,依其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n=66);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mg/g,n=39);临床白蛋白尿组(UACR≥300mg/g,n=25);另选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31)。比较各组TBIL水平差异及T2DM患者TBIL水平与UACR的相关性。结果:T2DM各组血清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上述UACR分组依次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204)。结论:血清TBIL水平可间接反映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对儿童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儿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其中B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33例),C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R≤300mg/24h,28例),D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31例)。选择同期42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A组)。同时测定各组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患儿血清Cys-C、HCY、Scr、BUN、UA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同时其水平随UAER的逐渐升高而升高,Ccr与对照组比较则逐渐下降。B、C、D3组中Cys-C、HCY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和HCY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1%,高于Cys-C和HCY单独检测的阳性率(59.8%、56.5%,P〈0.05)。结论血清中Cys-C和HCY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Cys-C和HCY的联合检测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76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组),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A组。其中,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1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8例(UAER 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7例(UAER〉200μ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及Cys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而Scr在B组、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与hs—CRP的关系。方法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hs—CRP测定,并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微量白蛋白尿组hs—CRP值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hs—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慢性炎症可能起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怡琪  卢文 《医学信息》2019,(6):101-104
目的 探讨皮肤AGEs荧光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122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眼底检查及CKD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0组)42例、糖尿病肾病eGFR≥45 ml/(min·1.73 m2)组(DKD1组)49例和糖尿病肾病eGFR<45 ml/(min/1.73·m2)组(DKD2组)31例,选取同期行肾穿刺肾功能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51例为对照组(NC组),分别检测各组皮肤AGEs、血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AGEs、SBP、SCr、TG、TC均高于对照组,ALB、H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DMO组比较,DKD1组和DKD2组的SBP、肌酐、UA、24hUP、尿微量白蛋白、皮肤AGEs水平均升高,且DKD2组高于DK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LB、HB水平均降低,且DKD2组低于DK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84,P<0.05)。④皮肤AGEs是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OR=1.113,95%CI(1.055,1.174)]。⑤ROC曲线分析显示皮肤AGEs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71.43%。结论 AGEs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荧光检测皮肤AGEs可用于早期筛查DKD并且评估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和胰岛素抵抗(IR)与尿白蛋白的关系。方法:137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n=47);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n=45);大量蛋白尿组(DM3组,n=4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组,n=50)。采用ELISE检测各组血清SFRP5、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T2DM各组HOMA-IR、FINS、FBG和UAER均升高(P0.05或P0.01),以DM3组升高最明显(P0.05或P0.01);DM1组SFRP5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但DM2组、DM3组则较DM1组升高,以DM3组升高最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SFRP5与HOMA-IR呈正相关(r=0.507,P0.01),且SFRP5和HOMA-IR与UAER亦成正相关(r=0.791、0.345,P0.01)。结论:SFRP5可能与IR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或可成为DN诊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部位。方法同期检测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晨尿A lb/Cr比值、A lb和α1-mG浓度,并计算A lb/α1-mG比值。结果(1)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晨尿α1-mG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晨尿A lb/α1-mG比值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晨尿A lb和α1-mG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晨尿A lb/α1-mG比值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3)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晨尿A lb和α1-mG浓度及A lb/α1-mG比值均有显著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在尿白蛋白尚在正常范围时已有近端肾小管受损,在微量白蛋白尿时肾损害以肾小球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90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ACR)分为微量蛋白尿硫辛酸治疗组(尿ACR 30~300 μg/mg)30例,微量蛋白尿常规治疗组30例,大量蛋白尿硫辛酸治疗组(尿ACR>300 μg/mg)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降糖、降压治疗,硫辛酸治疗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300 mg/d静脉滴注。疗程10 d。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所有参与者尿ACR及血清内脂素。结果 微量-常规组治疗后内脂素无改变(35.17±10.64 vs 33.28±9.51 pg/ml,P>0.05),尿ACR无改变(59.5±29.4 vs 60.14±32.51μg/mg,P>0.05);微量-硫辛酸组治疗后内脂素下降(33.31±9.5 vs 28.76±10.79 pg/ml,P<0.01),尿ACR无改变(62.09±35.1 vs 58.29±30.08 μg/mg,P>0.05);大量-硫辛酸组治疗后内脂素下降(65.7±17.0 vs 54.62±12.51 pg/ml,P<0.01),尿ACR无改变(459.1±103.5 vs 443.61±109.44 μg/mg,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可以减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但短疗程(10 d)硫辛酸治疗不能减少尿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9.
评价随机尿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能.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完成其24h尿样收集及白天随机尿收集.白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h UAER<20μg/min,102例)及微量白蛋白尿组(24h UAER 20-200μg/min,96例)两组.并绘制随机尿白蛋白浓度(UAC)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是:UAC与UAER相关(r=0.92,P<0.001),UAC-ROC 100%敏感度截断点UAC值为15mg/L(特异度为74%),敏感度与特异度最佳截断点UAC值为30mg/L(敏感度90%,特异度89%).随机UAC对于筛选微量白蛋白尿准确性较高,且较UAER简便、经济,适用于筛检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EDF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病情进展的关联,进一步研究血清及尿液PED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12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n=30)、单纯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组n=30),糖尿病肾病Ⅲ期(微量蛋白尿组、n=30)、Ⅳ期患者(临床蛋白尿组、n=30),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PEDF,尿液PEDF水平,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小时尿白蛋白(24 h-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24hU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io,UAER)。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中PEDF水平逐渐增高(5.51±0.44、6.27±0.52、8.85±0.68、12.44±0.87μg/mL),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3.07,P<0.05)。各组尿液PEDF水平逐渐增高(4.98±0.21、5.20±0.18、6.29±0.46、8.63±0.85μ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2, 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清PEDF含量成正相关(r=0.880,P<0.01);与尿液PEDF含量成正相关(r=0.809,P<0.01)。结论:本研究观察到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尿液PEDF水平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升高,提示PEDF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血清PEDF和尿液PEDF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及合并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情况。方法:设正常对照组、无并发症糖尿病组、合并肾病组三组,比较三组间血清Hcy的水平。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BUN和Cr在三组间无差异,但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Alb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各组血清总Hcy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合并肾病患者增高更为明显,与无并发症组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两组糖尿病患者中Hcy均有明显增高,且在有肾病合并症的患者中不仅尿Alb比无合并症患者明显增高,Hcy也明显增高,但肾功能损伤并未进入失代偿期,在临床上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总Hcy水平,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从而预防或缓解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12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观察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ysC、Hcy、hs-CRP和U-mAlb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Hcy、hs-CRP和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sC、Hcy、hs-CRP和U-mAlb单项指标检测对DM早期肾损害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32%、75.40%、84.13%、63.49%,特异性为95%~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至96.83%,且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血清CysC与Hcy、hs-CRP和U-mAlb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952、0.971、0.926,P〈0.01)。结论血清CysC、Hcy、hs-CRP和U-mAlb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的患者147例,按照是否有CAS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5例)和糖尿病合并CAS组(6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并观察各组hs-CRP、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胆红素与CAS的关系。结果 hs-CRP、D-二聚体和HbA1C水平依次从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和DM合并CAS组递增,而胆红素中的TBIL和DBIL出现依次递减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IL的各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和HbA1C水平随着CAS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1),而胆红素中的TBIL和DBIL水平随着分级的增加出现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分级的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D-二聚体、HbA1C和胆红素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与CAS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糖耐量正常(NGT)、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孤立性糖耐量低减(I-IGT)、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低减(IFG/IGT)、新发2型糖尿病(T2DM)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胰岛素水平及血糖、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I-IFG组、1-IGT组、IFG/IGT组及新发T2DM组脂联素均明显低于NGT组(P均〈0.01);新发T2DM组和IFG/IGT组的HOMA-IR均〉I-IGT组〉I-IFG组〉NGT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P〈0.01);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及HOMA-IR呈负相关(Pa〈0.01)。结论在I-IFG阶段已存在脂联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具有向糖尿病转化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提高脂联素水平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背景:核因子κB与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探讨其与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关系。 方法:横断面分析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71例患者各项指标,将其中糖尿病肾病22例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12例、血糖控制不良组10例,余49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核因子κB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②糖化血红蛋白与核因子κB、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显著负相关;核因子κB与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均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负相关。提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血糖控制越差,核因子κB活性越强,炎症反应越明显,营养不良程度越重。血糖控制欠佳导致的核因子κB异常活化是增强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加重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测定2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2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IGT组)和3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Lp(a)、apoA1、apoB等血脂指标,同时检测T2DM组和IGT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HOMA-IR,分析T2DM及IGT患者血脂指标的变化及其与HOMA-IR的关系。结果 T2DM组、IG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a)、apoB、apoB/apoA1显著升高(P〈0.01),apoA1显著降低(P〈0.05);T2DM组与I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apoB、apoB/apoA1与HOMA-IR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Lp(a)、apoB、apoB/apoA1等血脂指标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关,且apoB、apoB/apoA1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在CV危险评估、病情与治疗监测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Y),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0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2hPG有望改善T2DM人群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DF)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DF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DF组和非DF组,回顾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结果 DF所占比例为15%。DF组与非DF组相比,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进入回归模型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测定41例DM2无肾病组和32例DN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DM2患者无论有无肾病组其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4108,P〈0.01)。DN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2组。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DN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DM2)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DM2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水平。DM2患者分为无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脑梗死及周围大血管病变6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间Hcy水平。结果:DM2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组间比较结果显示,DM2合并肾病、脑梗死及周围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均〈0.05);但DM2合并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无并发症组的差异不明显。结论:高Hcy是DM2合并肾、脑血管及周围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Hcy水平的监测对于早期预防及延缓DM2慢性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