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和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江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08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88.90/10万、185.35/10万、263.66/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蓬江区、鹤山市;2009-2011年共发生1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的93.15%(22430/2408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3∶1。结论江门市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别、年龄差异,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5年丰台区3岁以下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008-2015年丰台区3岁以下儿童共报告由病毒性引起的传染病10种20400例,累计报告4例死亡病例,年度报告发病率为5 247.20/10万.总体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河东地区高于河西地区.手足口病和水痘是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结论手足口病和水痘是丰台区3岁以下儿童需重点防控的病毒性传染病,需结合流行特征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广东省云浮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浮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0年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云浮市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7262例,发病率为299.33/10万。其中城镇发病2938例,发病率为401.58/10万,农村发病4324例,发病率为254.45/10万,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P〈0.01);男性发病率为381.39/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8.8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6047例,占83.27%,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散居儿童6050例,占83.31%;3-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3699例,占病例总数的50.94%,10月份有一个次高峰,报告病例数664例,占病例总数的9.14%。结论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重点是5岁以内的散居儿童;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桐梓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防控我县手足口病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按现住地址统计,对2009~2013年桐梓县的手足口病3153例个案数据使用Excel软件处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桐梓县手足口病累计发病3153例,报告发病率为112.84/10万,死亡2例,死亡率0.07/10万%,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774例,占全部病列的89.17%,男女性别比为1.38:1,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共计2053例,占全年发病的65.11%,为发病高峰期,病例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城区尤多,重症病例68例。结论2009~2013年桐梓县手足口病以幼儿为主,采取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病例处置、医疗救治等相关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避免重症病例,杜绝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共报告病例10102例,2008年5~6月、2009年4~6月出现发病高峰,2008年12月出现小高峰;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3.76%,2~4岁最多占49.89%;性别比男:女为1.55:1;主城区发病高于其它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44例,EV71阳性率52.91%;共报告10例以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3起,均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10起检出肠道病毒阳性,其中6起为EV71阳性。结论重庆市存在4~6月手足口病流行高峰;高危人群为2~4岁男孩;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托机构;EV71肠道病毒是该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263例和22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2014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北京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北京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7 440例,发病率为224.32/105,达到2008年以来报告病例数最高峰.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共35 126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4.04%.全市发病率较前一年上升37.4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区县为大兴区(405.75/105,6 100例)、通州区(355.60/105,4 544例)和顺义区(306.56/105,2895例).发病率性别比为1.35∶1(男∶女).患者以0~5岁病例居多(88.47%).病例主要为托幼儿童(42.09%)与散居儿童(50.00%).结论 在北京市夏季流动人口较多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应针对该人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58例,每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报告,其中本地感染病例2366例,输入性病例92例。年发病率在0/10万~20.14/10万之间。疫情涉及12个区县,主要集中在荔湾区(26.24%)、越秀区(25.65%)、天河区(14.41)、白云区(12.00%)和番禺区(8.77%)。4-12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月份前为输入性为主的散发病例,6-12月为流行期,8-10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8.12%,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率以中壮年和老年人群居高。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暴发的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广州市登革热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传染病,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部分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病原学检测方法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发病高峰在5—7月份;学龄前儿童好发,特别是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最高达150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占43.28%,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结论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影响广州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应重点加强夏秋季托幼机构和社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溪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3例,报告发病率为25.87/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1起。病例报告最多的是市级医疗机构,占48.1%。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46d。疫情呈散发趋势,构成比以龙涓(13.78%)和官桥(7.77%)较高,发病率以福田(110.10/10万)和桃舟(58.08/10万)较高,兰田构成比(0.4%)和发病率(3.83/10万)均最低。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0~3岁高发(84.45%),以散居儿童(89.00%)为主。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11和12月发病最少,9月最多,全年以4-5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和群众防病及就医意识,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黄石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对2012年1—12月8957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石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从3月份开始增多,4—5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11-12月病例数又出现轻微的抬升。发病集中在4—6月份,发病病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3。3岁以下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91:1.男性显著性高于女性(X^2=4.29,P〈0.05),且70%以上为散居儿童。病原学分析显示,2012年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导。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异,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2009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2009年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2009年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份,2009年风疹高发月为5月份;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发病群体主要为学生(24.44%),散居儿童(20.00%),商务工作者(11.1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别比为0.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的流行特征。手足口病的肛拭子标本从哨点医院获得,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疫情暴发月份提前,流行强度增大,高位持续时间延长;市区病例构成从2008年下半年的48.32%逐步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35.09%,农村地区则从2008年的11.95%逐步升至24.67%,城乡结合部相对稳定在40.30%左右;病例主要在5岁以下婴幼儿,但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的两极化发展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病例数构成比从2008年下半年的60.04%增至2011年的68.92%,托幼儿童则从2008年的38.09%降至2011年的28.27%,学生病例2009年以来相对稳定在2.55%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呈现交替流行的现象。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不断向低龄儿童、散居儿童和农村地区扩散,同时不同型别的毒株交替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