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DL-96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及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5软件分析。结果2013年共分离出129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分离株最多占64.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4%。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为头孢噻肟34.1%,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1.7%,头孢哌酮17.0%,亚胺培南16.3%。敏感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98.4%,其次为妥布霉素9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5.3%。结论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动态监测其耐药率,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天津地区某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和近5年的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耐药变迁。结果 5年内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542株,其分布主要以呼吸内科、ICU以及普通外科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80%、17.30%、15.40%、13.30%、15.30%、8.30%、3.6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基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最常见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离人群主要以呼吸内科、ICU和普通外科为主。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体外敏感性。因此,临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由于该细菌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且近年来少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波动范围较大。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关注实验室药敏结果报告和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2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85%),其次来自分泌物(9.0%),在临床各病区分布情况:重症监护室(ICU)23.0%(46/200)、脑外科22.0%(44/200)、呼吸科,19.5%(39/200)、急诊科6%(12/200)、神内科5.0%(10/200)、肿瘤科4.5%(9/200)、烧伤科4.0%(8/200)、西骨科3.5%(7/200)、其他科与肾内科等12.5%(25/200)。药敏结果显示,该细菌对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仅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5%、24.I%。耐药率较高的是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70.1%、68.5%、61.0%、60.2%、57.8%、56.2%、55.3%、54.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控和药敏试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本院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63.8%,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3%,尿液标本占9.2%,血液标本占2.5%;其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是妥布霉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检出多重耐药株约占35%,未出现泛耐药株。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重视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测工作,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于文清 《医学信息》2018,(24):74-77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出革兰阴性菌占78.25%,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占13.49%,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8.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妥布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是阿米卡星。结论 呼吸科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水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送检的2156例腹水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58例腹水培养阳性,共分离272株菌,阳性率为11.97%。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44.85%,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1.03%、8.82%、6.99%、6.25%。革兰阳性菌150株,占55.15%,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0.96%、11.40%、7.72%、5.88%。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低,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率均在90%左右,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现阶段资料显示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属比例上升。通过正确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临床用药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245例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创面细菌培养、鉴定细菌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45份标本中237份阳性,检出细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1株,革兰阳性球菌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7株,大肠埃希菌12株,肠杆菌属11株,肠球菌属9株,真菌4株,其他细菌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9%、80%、38%、39%、6%、0%,革兰阳性球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6%~89%之间,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8%、18%、11%、14%,革兰阴性杆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在8%~18%之间。结论 目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次之;且这些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另外肠球菌和真菌也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早期应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宜滥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收集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BALF标本共547例,培养出病原菌株共117株,总阳性率为21.39%,其中革兰阴性菌属92株(78.63%)、革兰阳性菌属10株(8.55%)、真菌15株(12.82%)。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属,检出的前四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83%,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91.67%,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哌拉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偏高,达到55.56%;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5.71%;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4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常规细菌进行监测.按CLSl2009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细菌18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6%,革兰阴性菌占58.O%。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8.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1.9%。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非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SP)占2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43.2%和22.4%。检出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本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不是十分严重,尤其是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IRI)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329例IRI行痰培养,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结果:从329例IRI痰标本中分离出117株致病菌,G-菌占6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2%,G 菌占39.3%,其中肺炎链球菌占23.1%.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22.6%)、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35.5%)、头孢哌酮(38.7%)耐药率较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为46.2%.结论:IRI病原菌以G-菌为主,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及其外排泵存在的状况。方法采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9种常用抗生素(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B)的耐药情况;通过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对四种药物(羧苄青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琼脂稀释法抑制试验分别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MexXY-OprM)的表型;应用PCR检测MexAB-OprM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的存在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36.67%(22/60),氨曲南33.33%(20/60),头孢他啶31.67%(19/60),亚胺培南28.33%(17/60),阿米卡星26.67%(16/6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3.33%(14/60),环丙沙星21.67%(13/60),左氧氟沙星11.67%(7/60),多粘菌素B为0。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依次为:MexAB-OprM35株,阳性率58.33%(35/60);MexXY-OprM13株,阳性率21.67%(13/60);MexCD-OprJ11株,阳性率18.33%(11/60);MexEF-OprN10株,阳性率16.67%(10/60)。35株MexAB-OprM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中有28株扩增出mexR基因片段,检出率为80.0%(28/3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最低;MexAB-OprM外排泵的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重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4月我院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1936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10种细菌是我院主要的病原菌,占检出菌的74.69%。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最低,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0.00%,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5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0.00%,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50.00%,屎肠杆菌以及粪肠杆菌对头孢唑林以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均为100.00%。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4.80%、29.07%、15.09%;耐甲氧西林类抗菌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2.45%。结论 医院应定期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以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海南省人民医院2002-2009年住院烧伤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并对比前、后4年病原菌构成比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6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89株(61.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96株(30.9%)、鲍曼不动杆菌89株(14.0%)和大肠埃希菌56株(8.8%);革兰阳性(G+)球菌220株(34.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17.2%)和表皮葡萄球菌79株(12.5%);真菌25株(3.9%)。前、后4年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而条件致病菌如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P〈0.05)。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47.8%),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近8年来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条件致病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常见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三年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WITEK2系统并分别用K-B法和E-test法测定48株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的敏感性。结果 230株不动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93%(214/230)。主要分离自痰标本(203/230),以呼吸内科和ICU最多见,分别占36.5%和14.3%。2007-2009年不动杆菌年分离率分别为5.1%(53/1039)、6.4%(81/1266)和7.3%(96/1307),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5.7%(2009年)、阿米卡星9.2%(2009年),耐药率较高的有环丙沙星50.6%(2009年)和复方新诺明47.1%(2009年),而且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2007年为11.3%(6/53),2008年为24.7%(20/81),2009年为35.4%(34/96),其中泛耐药株2007年0株,2008年2(2.5%)株,2009年4(4.2%)株。48株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52.1%,多粘菌素敏感率为100%。结论本院分离的不动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大多数来自痰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耐药率、多重耐药株及泛耐药株均有上升趋势,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从临床住院患者分离出来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2253株阳性菌株中,G-杆菌有1598株,占70.93%,以铜绿假单胞菌(21.88%)、鲍曼不动杆菌(12.16%)、肺炎克雷伯菌(9.19%)为主;G+球菌有448株,占19.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06%)为主;真菌有207株,占9.1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81%)。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的现象。结论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治疗,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督查,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代表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80株葡萄糖不发酵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碳青霉烯类水解酶(KPC酶)的耐药菌株。结果在葡萄糖不发酵细菌的构成比中,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6株(31.1%),产AmpC酶22株(12.2%),KPC酶2株(1.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6株(8.9%),同时产ESBLs、AmpC、KPC酶1株(0.6%)。3种主要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葡萄糖不发酵细菌中泛耐药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有较高的多重耐药性,临床上应重视葡萄糖不发酵细菌引起的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6400例血培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菌株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640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并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采用BDBACTECTM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进行培养,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药敏性进行检测。结果6400例血样中共检出细菌971株,阳性率为15.1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515株,占53.04%;革兰阳性菌425株,占43.77%;真菌31株,占3.19%。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肠球菌等。其中,葡萄球菌对于甲氧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都有很好的受药性。结论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重症监护室中属于多发常见的病原菌,该种菌的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性都非常普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对837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375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2858例,阳性率34.13%,其中UU阳性患者2358例(28.16%),MH阳性患者107例(1.28%),UU和MH混合感染患者393例(4.69%);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4.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9.4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为38.35%;MH感染者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6.37%,其次是克拉霉素为80.67%;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54%,其次是罗红霉素为86.02%。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益严峻,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