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颈静脉穿刺好固定,不易脱出,较股静脉穿刺感染发生率低,且其术式穿刺快、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术后护理较方便、好固定,能达到快速补液、输血的目的,需要时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静脉穿刺困难者及需长期输液及化疗患者等.现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实施的43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进行分析,提示本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总结了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共454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8.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18%;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置管术在急诊抢救病人紧急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我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时的经验及优缺点.方法:对67例急诊抢救病人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并发症预防、注意事项、应用价值等问题.结果:手术短时间(3~15分钟)内顺利完成,操作简捷,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严重感染.结论: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的气管切开技术,是急诊抢救病人气管切开的理想选择.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快捷,组织损伤轻微,出血量少,可以单人操作,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44-145
目的:为了避免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对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采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很好的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病人化疗顺利完成.方法:对500例肿瘤患者实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后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0.56±20.60天.本组实验未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穿刺置管应其操作迅速 ,损伤程度小 ,而被应用于危重患者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我院于 1995年 5月~ 1999年 2月应用此项技术32 1人次 ,在操作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 1例中 ,男 2 2 5例 ,女 96例 ;年龄 9~ 76岁 ,平均 4 0 .8岁 ;其中严重颅脑外伤 12 0例 ,急性中毒30例 ;严重创伤、休克 14 1例 ,各种内科急诊 30例 ;置管时间 5小时至 32天 ;锁骨下静脉置管 80例 ,颈内静脉置管 80例 ,股静脉置管 161例。不同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见表 1。表 1 不同途径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接受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其中52例颈内穿刺,32例锁骨内穿刺,观察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5),并发症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易成功,且对血管损伤较小,保留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快速恢复,较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姬萍  朱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34-135
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其并发症与操作及护理有关。急重症抢救及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较多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现总结我科80例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急诊室休克病人抢救的穿刺体会。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急诊科79例休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结果为急诊复苏、严重休克患者及时提供静脉通路,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锁骨下静脉置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加强置管护理,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输入途径、肿瘤化疗病人药物输注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对2000年-2004年施行的69例中心静脉置管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气胸1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堵塞5例、皮下血肿2例,共10例,所有患者经正确处理无一因并发症死亡。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置管术中技术性及术后护理技术所致并发症,采用合理技术及正确护理对防止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部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丁代万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61-1562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深部静脉穿刺置管术除可以建立可靠的输液通道外,还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安装床头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多种用途。该文就深部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急救中应用体会介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肿瘤化疗病人应用静脉输液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15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经锁骨下静脉13例,颈内静脉2例;术后行X线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及观察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术后24 h后才能输液。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加强肿瘤化疗病人应用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在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重症患者在其抢救中进行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结果本组穿刺置管成功96例,2例穿刺置管第3天发生置管内血栓,2例因意识障碍在置管第3天无意识性自行拔管,均重新置管。置管期间均未发生大血肿、静脉炎,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全部病例抽样做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是急救和静脉通路中的快速、安全可靠的方法,对保证患者急救时及时准确的静脉用药和大量的输液及输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了解颈内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急性大出血。结论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适应于静脉穿刺困难、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可以保证抢救时液体和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减少病人痛苦的特点。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危重病人的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结合病例谈一谈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龙岩市第一医院行脐静脉置管术的207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汇总新生儿的各项资料,将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设为并发症组(50例),将未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设为正常组(157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并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7例新生儿中有50例脐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是24.15%。并发症组新生儿的性别、分娩方式、置管前是否泡管、穿刺血管次、无菌敷料更换频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组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操作标准、并发先天性疾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5 kg、肠外营养支持、导管留置时间≥7 d、置管操作不标准、并发先天性疾病属于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积极分析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高危儿并实施有效处理,可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血胸、气胸、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减少了术中穿刺次数及穿刺术所需的时间,减少了穿刺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更好地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