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过语训后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的聋儿在言语交流上仍存在不适应,从聋儿自身讲,除了听的障碍外,主要是发音说话让人听不懂,无法与师生沟通,导致接受普通教育失败。聋儿说不好话的原因,其共性和主要原因是发音说话不会控制气息所致。所以要解决聋儿把话说好的问题,应当从聋儿言语呼吸训练入手,在言语呼吸训练中引导和训练聋儿把话说得清晰.准确.响亮,为日后接受有声语言教育和进行正常言语交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言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聋儿的语言训练是在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单就训练内容而言.广义的语言训练一般可分为语音、词语.句子和语用四项。但在聋儿早期康复实践过程中.教学上常采用“二分法”以明确构成语言训练的内容项目。即将听觉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词语训练和句子训练统称为语言基本训练.而将对话训练.复述训练.朗诵训练和体态语等方面的训练统称为语言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3.
S/Z比值在聋儿言语呼吸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通过本实验证明s/z比值在聋儿言语呼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在上海市随机选取4—17岁640名健听儿童,从国内外数家康复中心随机选出共29名配藏助听器且采用腹式呼吸的聋儿接受s/z测试,以及30名接受胸式呼吸训练的配藏助听器聋儿。方法 采用“实时言语矫治仪”进行测试,令受试者先发/s/音,然后发/z/音,均符合最长声时的发音要求,然后求其比值。结果 s/z比值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且聋儿组康复训练前后s/z比值有着显著性差异,胸式呼吸的s/z比远大于腹式呼吸组。结论 s/z比值能够进一步检测出聋儿言语呼吸不协调的问题,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证明胸式呼吸不仅使得聋儿的言语呼吸支持不足,而且造成呼吸和发音系统的严重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适合聋儿身体发展的体育活动,使聋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促进聋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方法:聋儿康复机构应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聋儿进行体育教育,体育应包括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结果:各种适合聋儿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锻炼聋儿的身体,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帮助聋儿学会正确呼吸,避免因说话换气.停顿不当而出现的断句现象:还能训练聋儿的听力。提高聋儿主动交往、主动开口说话的能力。结论:体育活动在语言训练中能够带动聋儿学习情绪的高涨。帮助聋儿吸收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聋儿敢于创新.自主自立,不怕挫折和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能较好地发挥聋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聋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影响聋生言语清晰度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言语清晰度是评价聋儿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尽早发现影响聋儿语言清晰度的原因,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构音器官和构音技巧是两个重要因素,构音器官的原因,如唇、舌、齿,软腭、声带;构音技巧的原因,如发音方法.拼读.声调.停顿.重音。针对原因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构音器官的训练,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聋儿感知觉互动语言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科学,本文从人类语言习得的规律,聋儿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特殊性等方面入手。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实践的体会,分析和阐述了聋儿感知觉互动语言训练的相关概念,必要性及进行感知觉互动语言训练的方法,强调语训既要有感知觉。又要有互动;语训工作者既要深入细致地观察聋儿。用心体会聋儿的内心世界。又要与聋儿进行角色互换。用符合聋儿需要和接受能力,符合即时情景的语言。以听为主进行生动形象的感知觉互动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和训练者在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后急于让他们发音或把音发清楚,这是不符合听觉言语发展规律的。每个人言语的产生都需要有相当时间的听觉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模仿发音:而表达性语言的发展更需要以理解为前提。所以,初期训练中应以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和语言的理解积累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 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 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 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口腔轮替运动速率(diadochokineticrate,DR)是衡量言语产生过程中舌部运动灵活程度以及言语清晰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是采用DR指标监控聋儿言语矫治及训练的效果,同时对采用不同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聋儿的DR进行比较,以验证腹式呼吸方式是言语技能训练中应采用的正确方式。方法对33名腹式呼吸言语矫治前后和30名胸式呼吸聋儿言语矫治后的4项DR分别进行测量,采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①腹式呼吸组的聋儿在腹式呼吸训练前后的DR有着显著性差异;②胸式呼吸组聋儿DR的4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常模,而通过一年腹式呼吸训练的腹式呼吸组DR中的两项指标接近常模值范围。结论①在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过程中,口腔轮替运动速率参数应作为言语训练效果有效监控的重要指标;②两组聋儿的DR比较结果表明:腹式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言语肌群的协调性以及言语清晰度。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小班聋儿发音学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训练不仅能使聋儿身体灵敏、灵活,而且还可以培养聋儿良好的聆听习惯及良好的听觉感知、记忆、分辨能力,并能促进聋儿语音节律的学习和掌握,最终促进聋儿听力言语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激发聋儿兴趣,培养其听觉能力,发音技能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小班聋儿发音学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