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量PCR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模拟DNA体内复制过程,在体外将DNA片段加人工扩增的技术,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PCR的扩增效率,导致常规PCR的特异性不强,准确性不高,为此,大量学者设计了定量PCR技术,从克服各种因素对PCR扩增的干扰,从而提高PCR的特异性及准确性,本文对定量PCR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PCR方法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朱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利用酶在体外大量合成DNA特异性片段的方法。1983年Mullis首先利用DNA多聚酶,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DNA片段的方法,1985年Saiki用以检验血液系统有名的分子病──镰状细胞贫血...  相似文献   

3.
PCR扩增IS6110用于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PCR扩增IS6110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用Bactec培养法对45例可疑肺结核病人痰样品进行分枝杆菌检测;用4对分别针对IS6110不同区域引物和一对分枝杆菌属特异的16SrRNA基因引物对这45例痰样品及其培养物和27株已知分枝杆菌属菌株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所有分枝杆菌DNA均扩增出了16SrRNA基因片段,结核分枝杆菌DNA均扩增出了IS6110的4个不同区域片段,非典型分枝杆菌DNA均未扩增出IS6110片段,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4.
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病理标本,由于出现DNA降解,不适于做大片段靶序列的PCR扩增。本文就不同的固定液、固定不同时间对DNA模板的降解影响、DNA提取各步应注意的事项及选用长短适宜的靶序列进行PCR扩增等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学者运用PCR技术成功地对布氏菌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显示:PCR对6种19型布氏菌均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而对十几种与布氏菌同源性高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特异性扩增片段,灵敏度为60-100fg,充分说明PCR技术用于布氏菌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复合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恶性疟原虫及混合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一种简易、快速的复事PCR扩增系统检测恶性疟的虫及混合感染。方法 以间日疟原虫(P.v)和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特定片段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复合PCR护增系统。采用煮沸法快速制备DNA模板研究本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于临床血样的检测。结果 从P.v和P.f感染血样中分别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705bp和575bp的特定扩增带。而食蟹猴疟  相似文献   

7.
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用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细菌DNA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用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选用肠道菌广泛存在的基因间重复片段作为引物,比较不同的聚合酶链反应的扩增条件,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作了初步分析。结果 建立了重复片段引物PCR的扩增方法,对大肠埃希菌扩增出了较为丰富的区带图谱,其中1例病人的两个分离株其PCR产物图谱变化与其抗生素耐药变化极为相关。  相似文献   

8.
细菌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反相杂交初步分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加反相杂交技术在细菌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加反相杂交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标本的细菌DNA。结果对24株不同标准菌株进行PCR扩增,均出现371bp长度的DNA片段,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0-12g的细菌DNA,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22例血培养阳性标本及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标本均扩增出371bp长度DNA条带,反相杂交法区分革兰阳性/阴性细菌与培养结果相符。结论16SrRNA基因PCR加反相杂交技术检测细菌DNA,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为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检测混合样品中微量目的基因的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混合样品中微量男性DNA的SRY序列,分别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比较二者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毛细管电泳可检测到20pg男性模板DNA(相当于3~4个细胞中的DNA含量)PCR扩增产物总量的1/600,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到74pg男性模板DNA(相当于13个细胞中的DNA含量)PCR扩增产物总量的1/3。毛细管电泳检测微量目的基因扩增产物的综合灵敏度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750倍。结论毛细管电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与PCR技术结合可广泛用于各种混合样品中微量核酸分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用PCR技术通过两对引物扩增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基因VI区一段特异性DNA片段,并用非伤寒沙门菌作对照,结果仅伤寒沙门菌为阳性。实验表明,经二次扩增,当反应体系中达10^1/ml个伤寒沙门菌时,即可检出。  相似文献   

11.
套式PCR用于检测新生儿及随访CID患儿白细胞及尿中HCMVDNA。两对引物序列取自HCMVIEA基因区,第一对引物扩增721bp片段,第二对引物扩增167bp片段,后者穴居于前者之中,结果33例可疑新生患儿检出CMV感染21例,7例随访患儿中4例尿或血中仍有CMVDNA存在。PCR与病毒分离相比,既快速又敏感,尿标本用于PCR检测CMVDNA较之血本具有检出率高,标本采取及处理均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用PCR技术通过两对引物扩增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基因VI区一段特异性DNA片段,并用非伤寒沙门菌作对照,结果仅伤寒沙门菌为阳性。实验表明,经二次扩增,当反应体系中达1011/ml个伤寒沙门菌时,即可检出。检查伤寒患者血液标本7份,粪便标本6份,PCR阳性分别为6份和5份,而血培养阳性仅为3份和4份,肥达反应均为阴性的发热患者血液标本12份,健康成人粪便标本60份,PCR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热启动PC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热启动PCR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PCR技术的革新。它的问世较圆满地解决了传统PCR中的非特异性扩增问题。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传统PCR技术较难扩增的单拷贝基因和超长片段等变得更简便。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热启动PCR的原理及方法学进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反转录PCR检测临诊可疑丙型肝炎感染的结果分析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蔡雪珍,董婷,魏惠永,李质怀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放大作用,使微量的靶DNA放大至百万倍而被检出,因此非常适合...  相似文献   

15.
用PCR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PCR技术从宫颈分泌物中直接检测沙眼衣原体。PCR所用的引物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中具有特异性的稳定区域中的两条核苷酸序列,扩增片段长度为144bp。将经过蛋白酶K处理的标本作了模板,经变性,退火和延伸,在毛细管PCR仪上循环60个周期后,扩增出的衣原体特异性片段在2.0%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后即可被检出。在77个标本中,16个为PCR阳性。与荧光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方法比较证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人hIL-10cDNA610bp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pUC18质粒中,经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扩增片段和发表序列一致酶切电泳回收纯化片段,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制备了hIL-10基因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检测了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该基因探针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方便等特点,初步用于细胞系及EB病毒阳性的淋巴瘤组织中hIL-10mRNA表达的检测,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降下素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病例组待检细胞DNA经HpaⅡ消化后,再用两对CT基因特异性引物作PCR扩增,分别产生长度为566bp和1.4kb特异片段。  相似文献   

18.
检测HPV的新策略—简并引物P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用PCR法检测HPV多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该法有很多弊端。最近人们采用简并引物PCR法来检测HPV,即借助一对HPV简并引物用PCR技术扩增HPVs DNA,进而用分子杂交法或用酶切片段长度多形性来确定HPV类型,该法较型特异性引物PCR有很大优点。本文就HPV简并引物的设计、HPV类型确定方法等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9.
用于微生物分型的现代技术包括表型和基因型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ilfict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分型法。主要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进而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其指纹图特征供以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细微差别。这种方法简单、快速、现已在许多微生物分型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20.
PCR—DNA指纹图识别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重建造血的细胞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多态性小卫星DNA的33.1,33.6位点,联合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以小卫星DNA的PCR-DNA指纹图为特异性遗传标志,识别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接受同供髓的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起源。结果显示均有供源性造血细胞植活。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同位素污染,尤其适用于同性别、同血型、HLA全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植活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