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尿液HCMV-DNA联合血清HCMV-IgM检测在患儿HCMV感染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 7月-2022年 8 月收治HCMV感染患儿112 例.据主诉、体格检查及第一临床诊断将HCMV感染患儿分为肺炎组(n=68)、肝炎组(n=26)及其他组(n=18,主诉主要为发热、腹泻等).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疾病组、年龄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检测结果.结果:尿液HCMV-DNA阳性率为30.35%、血清HCMV-IgM阳性率为33.03%,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50%.观察组不同性别之间HCMV感染患儿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炎组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及两者联合检出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和其他组;且其他组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及两者联合检出阳性率低于肺炎组(P<0.05).>180 d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及两者联合检出阳性率均高于<90 d和90 d-180 d;且90 d-180 d尿液HCMV-DNA、血清HCMV-IgM及两者联合检出阳性率均高于<90 d(P<0.05).结论:尿液HCMV-DNA联合血清HCMV-IgM检测在患儿HCMV感染中的诊断效能高,结合临床表现可全面判断患儿HCM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小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疑似HCMV感染患儿血清或尿液标本,其中血清标本454例,尿液标本1 001例,患儿男女比为1 005∶394,年龄1天~3岁。用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患儿血清和尿液中的HCMV-DNA,比较两种标本的阳性率。结果 1 001例尿液标本的HCMV-DNA阳性率为46.35%(464/1 001),显著高于血清标本的阳性率5.95%(27/454);56例血清和尿液标本HCMV-DNA进行配对检测,其中血清检测阴性的52例中有23例尿液检测为阳性,而血清检测阳性的4例尿液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应用FQ-PCR检测患儿HCMV-DNA,采用尿液标本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和母婴传播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或尿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优生管理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育龄妇女及新生儿脐血进行巨细胞病毒(CMV)检测 ,明确诊断HCMV感染的基础上,观察孕前、孕后HCMV感染对胎儿的影响,以此提出适合推行的综合管理机制,预防和降低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低质儿出生,达到优生的目的.方法用ELISA技术,对31 165例育龄妇女血清进行HCMV检测,对HCMV阳性者1 490例和HCMV阴性者8513例进行跟踪随访.并对84例母血清HCMV-IgM抗体阳性和237例HCMV-IgM阴性者,分娩时对新生儿脐血清HCMV-IgM进行检测.结果 HCMV-IgM抗体的阳性率为5.41%;HCMV-IgG抗体阳性率为71.56%;84例母血清HCMV阳性者新生儿脐血清HCMV-IgM抗体阳性率47.62%;而 237例母血清HCMV阴性者新生儿脐血清HCMV-IgM无1例阳性.结论 HCMV感染阳性对妊娠各期胚胎、胎儿发育的危害性影响明显高于未感染的孕妇,并对HCMV感染的高危人群实行分类建档、跟踪随访、积极治疗、干预性指导等综合管理措施,能明显地降低宫内感染的机会,有效预防和降低因HCMV感染引起的低质儿出,提高人口出生质量,达到优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晚期孕妇血清sIL-2R水平与先天性HCMV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孕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与先天性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法筛检外周血HCMV-IgM和HC-MV晚期mRNA均阳性的妊娠晚期孕妇,再用套式PCR法(Nest-PCR)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CMV-DNA,然后随机选择新生儿HCMV-DNA阳性34例和阴性4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定量检测其相应孕母外周血血清sIL-2R水平.结果其新生儿脐血CMV-DNA阳性和阴性的孕妇血清sIL-2R平均水平分别为301.01±35.14U/ml和197.75±17.51U/ml(t=2.83,P<0.01).结论活动性HCMV感染的妊娠晚期孕妇血清sIL-2R水平可能与先天性HCMV感染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肝炎综合征婴儿HCMV-IgM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肝炎综合征婴儿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IgM含量在诊断和动态监测婴儿HCM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了97例肝炎综合征婴儿(婴肝患儿)血清HCMV-IgM含量,并对其中48例HCMV-IgM阳性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血清HCMV-IgM定量和肝功能的动态监测。结果:97例婴肝患儿血清HCMV-IgM阳性率为49.48%(48/97),H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均值分别为(27.7±3.92)、(12.84±2.87)IU/ml,HCMV肝炎患儿治疗后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值显著下降(t=19.35,P〈0.05),并与肝脏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下降同步。结论:HCMV感染为婴肝患儿的主要病因,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有助于婴肝患儿的诊断和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用ELISA法筛选早孕妇女和中孕引产妇女积压人巨细胞病毒IgM(HCMV-IgM),早孕妇女阳性者在旱12.20周(中孕引产妇女阳性者在引产时)留羊水,用生物素标记的HCMV-DNA探针斑点杂吏检测其羊水中的HCMV-DNA。对胎儿巨细胞病毒惑染作出产前诊断。结果:早孕妇女384例.血HCMV-IgM阳性26例,此26例羊水HCMV-DNA阳性9例,其中7例出生时留脐血进一步检测HCMV-IgM和HCMV-DNA。证实有HCMV感染。中孕引产妇女125例。血HCMV-IgM阳性10例。此10例羊水HCMV-DNA阳性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秦巴山区孕妇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与血清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PCR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秦巴山区HCMV活动性感染的妊娠妇女5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检测的52例未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锌含量,随访妊娠结局并检测其分娩的新生儿尿液中的HCMV-DNA.结果①新生儿尿液HCMV-DNA阳性者共21例,宫内传播率40.38%(21/52).②HCMV活动性感染孕妇血清锌平均值为46.29±13.81μg/dl明显低于未感染孕妇组82.73±23.98μg/dl(P<0.05).结论该地区HCMV活动性感染孕妇体内明显缺锌,可能与该地区智力低下(MR)发病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住院的120例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蓝光照射方式不同分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结果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20例(66.7%),有效9例(3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2例、腹泻8例、皮疹6例。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18例(60%),有效12例(4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8例、腹泻12例、皮疹9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降低蓝光治疗的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出生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JD-2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黄疸指数测定12—18的轻中度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采用每次3~6h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同期选择81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患儿做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2h以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副作用:皮疹、腹泻及母乳减少等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传统长时间连续照射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常规蓝光照射,观察组49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4 d末测定患儿血胆红素水平,评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与孕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孕龄与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的垂直传播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ELISA方法和PCR方法检测273例不同孕龄的孕妇外周血标本中的HCMV-IgM和HCMV-DNA,新生儿血样或胚胎组织用PCR方法检测HCMV-DNA以诊断先天性HCMV感染。结果孕早期妇女外周血中的HCMV-IgM和HCMV-DNA的阳性率均低于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05)。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宫内感染的垂直传播率显著高于孕早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发生宫内感染的几率和垂直传播率均显著大于孕早期妇女,应加强对孕中期和孕晚期HCMV感染孕妇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管春梅 《医学信息》2010,23(3):745-745
目的总结提高蓝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方法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密切观察与保暖、喂养等.细心护理。结果99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时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方法;精心有效的护理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19例孕妇血清1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抗体IgM,并用聚合酶涟反应(PCR)检测41例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结果:孕妇HCMV活动感染率10.10%(113/1119),晚期孕妇感染率略高于早中期(7.43%和10.50%),其感染与孕妇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母血HCMV—IgM阳性的21例新生儿尿液HCMVDNA阳性6例,(28.57%),41例新生儿尿液检测结果可见表.母血HCMV—IgM阳性与新生儿尿液HCMVDNA阳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为该病的诊断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合并感染的患儿29例,同期无感染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炎症因子、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验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因子与各器官功能异常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PCT(降钙素原)在感染组患儿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CK(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B)、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FIB(纤维蛋白原)在感染组患儿高于非感染组(P<0.05)。WBC、CRP、PCT分别与Cr、Bun成正相关;WBC、CRP与FIB成正相关;WBC与CK、LDH、HBDB成正相关。结论WBC、CRP、PCT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诊断的有效指标。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感染因素可能对心肌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对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上对感染性黄疸新生儿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全面评估,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赵凤艳 《医学信息》2018,(9):117-118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平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将68例高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用蓝光照射8-10h,持续3-5d,对照组持续光照72h。结果 治疗第4d检查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与临床黄疸消退天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法与持续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三黄汤、茵栀黄联合西药、蓝光照射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轻度:三黄汤加鲁米那、强的松口服治疗三天,中重度:茵栀黄加白蛋白、强的松、维生素、鲁米那、蓝光照射等。结果 31例轻度患儿给予三黄汤加鲁米那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3-4天23例,5-6天8例,血清总胆红素平均6天降到正常值;137例中重症患儿,茵栀黄加白蛋白、强的松、维生素、鲁米那、蓝光照射后嗜睡、呕吐消失,二便正常,皮肤及巩膜黄染6-20天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平均6-8天(105例)、8-10天(24例)、10-18天(8例)降到正常。结论早期发现并早期应用中药配合西药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并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低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董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4):631-63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足月黄疸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5 d后抗氧化能力、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DBIL、TCB、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可减轻蓝光照射所致氧化应激损伤,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