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420例,根据是否为首次IS发病分为首发组235例与复发组185例。检测2组的房颤检出率。另根据患者出院诊断分为房颤组124例与非房颤组296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指标。结果首发组房颤检出率明显低于复发组(23.40%vs 37.30%,χ2=9.602,P=0.002)。房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肌钙蛋白I、高血压、心肌病或瓣膜病、左心房内径(LAD)、心功能不全(LVEF50%)、B型钠尿肽(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年龄(95%CI:1.089~1.153,P=0.000)、高血压(95%CI:1.017~2.403,P=0.042)、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95%CI:1.056~7.337,P=0.038)、LAD(95%CI:1.280~1.524,P=0.000)、心功能不全(95%CI:1.009~2.352,P=0.041)、BNP(95%CI:1.010~1.015,P=0.000)、频发房性期前收缩(95%CI:1.018~2.550,P=0.042)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IS较首发IS有更高的房颤检出率。年龄、高血压、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LAD、心功能不全、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为影响IS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居民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并分析影响两民族高血压患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部分地区三代内无与其他民族通婚的352名蒙古族和260名汉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身体一般指标和生化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人群中,蒙古族和汉族在教育程度、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肌酐和空腹血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高血压人群中,蒙古族和汉族在教育程度、食盐量、收缩压、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肌酐、CO_2和总胆固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蒙古族居民的高血压与年龄(AOR=5.281,95%CI:2.979~9.364)、体质指数(AOR=3.485,95%CI:1.942~6.254)、总胆红素(AOR=1.082,95%CI:1.026~1.142)、三酰甘油(AOR=1.417,95%CI:1.015~1.979)有关,而汉族居民的高血压与年龄(AOR=4.853,95%CI:2.167~10.864)、体质指数(AOR=4.048,95%CI:1.836~8.923)、三酰甘油(AOR=1.842,95%CI:1.194~2.841)、载脂蛋白B(AOR=1.042,95%CI:1.245~1.655)有关(均为P0.05)。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居民的高血压均与年龄、体质指数和三酰甘油明显相关;不同的是,蒙古族的高血压还与总胆红素相关,而汉族的高血压还与载脂蛋白B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房颤)的现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年龄≥65岁常住居民3758例进行现况调查。以心电图或Holter检查作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18例,非房颤组3540例,设计统一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并计算房颤患者的CHADS2评分。结果入选者中,房颤患病率为5.8%,其中≥85岁房颤患病率高达27.7%,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房颤组年龄、腰臀比、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76.78±7.32)岁vs(72.32±5.46)岁,P=0.000;0.90±0.60 vs 0.88±0.10,P=0.002;24.3%vs 17.1%,P=0.007;72.0%vs 45.0%,P=0.000;17.4%vs 11.0%,P=0.012;18.8%vs 10.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房颤组CHADS2评分≥2分176例,占80.7%,年龄与CHADS2评分存在线性趋势关系(P=0.002)。结论社区老年人群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年龄、高血压、心力衰竭均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房颤脑卒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房颤患者320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16例,持续性房颤组204例,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年龄[(75.7±8.2)岁vs(69.1±10.3)岁]偏大,血肌酐[(101.0±40.0)μmol/L vs(91.4±26.7)μmol/L]、TG[1.2(0.8,1.5)mmol/L vs 1.0(0.7,1.1)mmol/L]、高敏C反应蛋白[17.8(2.0,18.8)mg/L vs 8.4(1.2,9.2)mg/L]、血尿酸[460.8(348.0,521.1)μmol/L vs 322.1(255.0,377.2)μmol/L]、冠心病(57.8%vs 31.0%)、心脏瓣膜病(34.3%vs8.6%)及慢性心力衰竭(68.6%vs 24.1%)比例偏高(P<0.05),LVEF偏低[(46.0±12.0)%vs(57.0±9.0)%,P<0.05];年龄、血尿酸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6,95%CI:1.014~1.103,P=0.009;OR=1.008,95%CI:1.005~1.022,P=0.001);ROC曲线显示,年龄最佳截断点为71.5岁(敏感性76.5%,特异性52.5%,ROC曲线下面积0.684,95%CI:0.624~0.745,P=0.000),血尿酸最佳截断点为394μmol/L(敏感性61.8%,特异性20.7%,ROC曲线下面积0.756,95%CI:0.702~0.809,P=0.001)。结论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血尿酸可能是阵发性颤动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733例CLBBB住院患者资料,对比合并冠心病和不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回归分析找出CLBBB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73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者分别占49.4%、44.1%和26.5%。合并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者58%,合并其他心律失常者19.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性别(P〈0.01,B=1.991,95%CI:1.375~2.882)、年龄≥65岁(P〈0.01,B=2.793,95%CI:1.948~4.005)、高血压(P=0.022,B=1.522,95%CI:1.062~1.640)、糖尿病(P〈0.001,B=2.459,95%CI:1.540~3.926)、高血脂(P=0.803,B=1.057,95%CI:0.682~2.180)与冠心病发生正相关,而扩张型心肌病(P〈0.001,B=0.072,95%CI:0.045~0.127)、心脏瓣膜病(P=0.027,B=0.253,95%CI:0.075~0.853)、房颤或房扑(P=0.024,B=0.564,95%CI:0.343~0.927)、其他传导阻滞(P〈0.001,B=0.418,95%CI:0.263~0.665)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结论CLBBB患者中年龄≥65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而扩张型心肌病、房颤或房扑、合并其他类型传导阻滞、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在未合并冠心病的CLBBB患者中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调查心房颤动(房颤,AF)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抗栓治疗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231例,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2组:房颤合并稳定性冠心病(SCAD)组(n=173)、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58);根据出血风险分为高风险组(n=139)及低风险组(n=92)。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抗栓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入院期间规范抗栓和导致出院抗栓不足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住院期间患者规范抗栓104例(45.0%),出院规范抗栓仅66例(28.6%);房颤合并ACS组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高于合并SCAD组(74.1%vs. 35.3%,P0.01);高出血风险患者住院规范抗栓率明显低于低出血风险组(32.6%vs. 53.2%,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卒中[OR=2.427,95%CI:1.16~5.077]、合并ACS[OR=8.111,95%CI:3.862~17.033]、HAS-BLED评分[OR=0.424,95%CI:0.284~0.634]是入院规范抗栓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OR=3.536,95%CI:1.803~6.935]、合并ACS[OR=3.647,95%CI:1.514~8.783]、非心内科患者[OR=3.62,95%CI:1.685~7.777]是出院抗栓不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临床实践中,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规范较指南有很大差距,出血风险高低、合并冠心病类型、合并卒中、房颤类型、入院科室是影响抗栓治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7):661-667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11~17岁青少年中学生高血压、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探讨青少年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年龄、性别及不同年级段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地区10所初级及高级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参加初筛的调查对象进行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等的测量。对血压进行非同日3次的测量,按照2017年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高血压进行判别;超重和肥胖的定义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的标准。腹型肥胖的标准为腰围身高比(WHtR)0.46。结果参加调查的学生10 047人,共采纳样本10 004人(女性4 774人,男性5 230人),年龄为11~17岁。经非同日3次测量得出高血压的总患病率为9.8%,其中女生患病率为7.2%,男生患病率为12.2%。肥胖青少年共1 495名,占总人数的14.9%,超重人数为1 698名,占总调查人数的17.0%。正常体质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5.6%,超重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2.8%,肥胖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5.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生(OR=1.450,95%CI 1.256~1.674)、年龄(OR=1.770,95%CI 1.537~2.037)、超重(OR=1.858,95%CI 1.465~2.357)、肥胖(OR=4.010,95%CI 3.084~5.214)、腹型肥胖(OR=1.497,95%CI 1.184~1.892)、初中和高中三年级(OR=1.488,95%CI 1.250~1.772)是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男生中,年龄14岁青少年高血压患病风险是年龄≤14岁的2.456倍(OR=2.456,95%CI 2.050~2.943),而女生中,年龄14岁与年龄≤14岁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体质量类型中,腹型肥胖患高血压风险是非腹型肥胖的1.848倍(OR=1.848,95%CI 1.334~2.559)。结论徐州地区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腹型肥胖、不同年级为青少年中学生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超重、肥胖为青少年患高血压的最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房颤)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临床中心诊断为非瓣膜病房颤,并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高龄老年(年龄≥80岁)728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73例,女性355例,年龄80~98岁;治疗1年后随访,参考Mofisky-Green(MG)测评表进行依从性评判,分为依从性好(476例)和依从性差(252例)2组。结果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依从性在冠心病史、房颤类型、心力衰竭(NYHA≥Ⅲ级)、恶性肿瘤、CHA_2DS_2-VASc≥5分、药物≥5种、脑卒中、出血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冠心病(OR=405.98,95%CI:64.797~2526.332)、出血(OR=0.07,95%CI:0.021~0.27)、阵发性房颤(OR=0.11,95%CI:0.033~0.389)、脑卒中(OR=19.38,95%CI:3.705~101.393)、CHA_2DS_2-VASc≥5分(OR=0.05,95%CI:0.016~0.138)、恶性肿瘤(OR0.01,95%CI:0.000~0.004)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依从性差者影响因素较多,需针对相关因素实施干预,改善抗凝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食管超声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以同期收治的116例未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血栓组较对照组高血压、脑卒中比例增高(65.52%vs 51.72%,13.79%vs 5.17%,P<0.05),2组慢性心力衰竭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5.721,95%CI:2.069~15.820,P=0.001)、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2)、CHA2DS2-VASc评分(OR=2.021,95%CI:1.316~3.103,P=0.001),LAD(OR=1.104,95%CI:1.002~1.216,P=0.046)是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LAD扩大、NT-proBNP水平高、CHA2DS2-VASc评分高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人口调查,于2014—2016年期间共对36 483名40岁及以上昆明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和体检调查。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的患病率比值比。结果参与者冠心病的总体原始记录中的自我报告率为6.1%(95%CI:5.5%~6.8%),高于卒中患者(3.7%,95%CI:3.4%~4.0%)。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年龄特异性患病率分别为8.6%、47.2%、43.2%和15.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2),而女性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均为P<0.05)。此外,冠心病患者糖尿病、肥胖、1级和2级高血压的调整后患病率比值比(95%CI)分别为2.50(2.30~2.76)、1.53(1.38~1.69)、1.14(1.00~1.28)和1.35(1.20~1.52),卒中患者为2.22(1.96~2.49)、1.25(1.10~1.45)、1.41(1.22~1.68)和1.69(1.44~2.00)。结论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率高,部分流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汕头地区在职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第二医院对汕头市的在职人员进行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年龄为18~60岁、性别不限。采用问卷、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获取汕头地区7个行政区的在职人员临床数据资料。完成调查共计6895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4453例)和女性组(2442例)。根据年龄分为20岁(43例)、21~30岁(1267例)、31~40岁(2272例)、41~50岁(2056例)以及51~60岁(1257例)共5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当地在职人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21~30岁(7.49%vs.2.38%)、31~40岁(10.84%vs.4.40%)、总体(17.43%vs.12.94%)高血压患病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男性组41~50岁较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1.59,95%CI:1.256~2.022)、年龄(OR=1.061,95%CI:1.051~1.071)、尿蛋白(OR=4.403,2.813~6.892)、血尿酸(OR=1.007,1.006~1.008)、血糖(OR=1.427,1.323~1.5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94,1.073~1.811)。结论汕头地区在职人员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5.84%。年龄、男性、蛋白尿、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当地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3,自引:3,他引:133  
Hu DY  Sun YH  Zhou ZQ  Li KB  Ni YB  Yang G  Sun SH  Li L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3):157-16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中国人心房颤动 (房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全国 1 8家医院共登记房颤患者 4 51 1例 ,其中风湿瓣膜性房颤 1 0 86例 ,非瓣膜性房颤 342 5例。通过比较房颤合并脑卒中与房颤无脑卒中患者 ,筛选房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国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 2 4 81 % ,房颤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年龄≥ 75岁 (OR 1 76 ,95 %CI 1 0 8~ 2 98) ,高血压病史 (OR 1 52 ;95 %CI 1 2 8~ 1 80 ) ,糖尿病史 (OR 1 39,95 %CI 1 1 1~ 1 76) ,动脉收缩压升高(OR 1 71 ,95 %CI1 2 1~ 2 2 8) ,左房血栓 (OR 2 77,95 %CI 1 2 5~ 6 1 3)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国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 ,上述因素对决定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海高行社区老年人束支传导阻滞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6月~10月间对上海市浦东高行社区老年居民进行系统抽样调查,共纳入受试者3950例,男性1745例,女性2205例。根据年龄分为三组:65~69岁(1850例),70~79岁(1492例),≥80岁(608例)。根据束支传导阻滞情况分为:正常组(3717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5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180例)。问卷调查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收集静脉血检测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以及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随年龄增加,三组空腹血糖、Hcy、Cr和尿酸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岁入选者较65~69岁吸烟比例下降,HDL-C、Hb A1c、收缩压、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束支传导阻滞总患病率为5.9%,RBBB患病率为4.6%,LBBB患病率则为1.3%。亚组分析:男性RBBB、LBBB患病率均高于女性,5.8%vs.3.6%,1.9%vs.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年龄升高,LBBB、RBBB患病率均有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LBBB组和RBBB组年龄、男性比例、Hcy、Cr、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BBB组较正常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比例升高,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81,95%CI:1.038~1.126)、高血压病(OR=1.973,95%CI:1.007~3.866)、心肌梗死(OR=5.807,95%CI:1.616~20.862)、心脏瓣膜病(OR=5.566,95%CI:1.152~26.892)、性别(OR=2.089,95%CI:1.106~3.945)是高行社区老年居民患有LBBB的危险因素,LVEF(OR=0.968,95%CI:0.937~0.999)为保护因素;年龄(OR=1.079,95%CI:1.053~1.105)、男性(OR=1.608,95%CI:1.102~2.346)是高行社区老年居民患有RBBB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高行社区老年居民束支传导阻滞的总患病率是5.9%。LBBB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应注意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6 88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254例(年龄≥65岁),对照组9631例(年龄<65岁),对比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房颤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总患病率为9.4%。老年组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4%vs5.6%,P<0.01),老年组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房颤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房颤动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评价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43例,无颈动脉斑块组547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饮酒、缺乏休闲活动等基本信息,测量血压和腰围,检测TC、LDL-C和空腹血糖,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7.6%。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77.2%vs 62.7%,P0.01);60~64岁、65~69岁以及≥7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9%、71.3%和73.4%,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8.455,P_(趋势)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性别和年龄外,高血压病程[OR=1.19,95%CI:1.05~1.35,P=0.006]、高TC血症(OR=1.43,95%CI:1.14~1.79,P=0.002)和饮酒(OR=1.62,95%CI:1.17~2.23,P=0.003)与颈动脉斑块发生显著相关。颈动脉斑块组与无颈动脉斑块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2.2%,P=0.240)。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性(OR=1.09,95%CI:0.80~1.50,P=0.587)。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延安市年龄≥60岁居民脑卒中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安市年龄≥60岁的居民27 153例进行脑卒中筛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地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4.4%;高危人群占16.1%;男性吸烟及低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中危人群、运动缺乏、血脂异常、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出率低于女性(P0.01)。脑卒中人群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者[(71.23±7.76)岁vs (69.44±8.04)岁,26.9%vs 21.8%,24.6%vs 10.1%,63.8%vs 24.7%,12.8%vs 4.9%,12.7%vs 4.3%,16.5%vs 9.3%,8.8%vs 3.2%,P=0.000];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B=1.427,B=0.712,B=0.640,P=0.000)。结论延安市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家族史是本地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甘肃陇西县≥35岁的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分层随机抽取陇西县5个社区≥35岁的居民共12040例,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26.8%,男性为28.3%,女性为2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盐摄入量(OR=2.403,95%CI2.066~2.759)、超重(OR=1.566,95%CI1.417~1.730)、高血糖(OR=1.700,95%CI1.303~2.217)、总胆固醇(OR=2.617,95%CI2.294~2.986)、三酰甘油(OR=2.147,95%CI1.960~2.351)、脑力劳动(OR=0.640,95%CI0.490~0.830)、吸烟(烟龄>10年)(OR=1.567,95%CI1.413~1.738)、饮酒(每周>2次)(OR=1.372,95%CI1.340~1.479)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陇西县35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男性、高盐饮食、超重及肥胖、高血糖、腰围超标、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4月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县年龄≥60岁的自然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入选者共3421例,男性1612例,女性1809例,60~69岁1722例、70~79岁1541例和≥80岁158例。根据血压水平,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组1695例和正常血压组1726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风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入选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9.5%、46.1%、12.4%和3.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虽高于女性(50.0%vs 49.1%、46.8%vs 45.4%),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虽低于女性(10.8%vs 13.8%、3.2%vs 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70~79岁和≥80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6.9%、51.8%、56.3%,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P0.01);≥80岁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均高于60~69岁和70~79岁;治疗率高于70~79岁、但低于60~69岁(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LDL-C水平升高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P0.01)。结论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5-01至2016-02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747例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CAG结果和患者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n=138)、晚发冠心病组(n=364)和非冠心病组(n=245)。冠心病诊断标准即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早发冠心病指冠心病发生时男性低于55岁,女性低于65岁。分析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比例及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均0.05),合并高血压比例低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OR=2.98,95%CI:1.04~8.57)、高血压家族史(OR=3.50,95%CI:1.28~9.57)、血糖异常(OR=1.98,95%CI:1.04~3.80)和高水平载脂蛋白B(OR=36.67,95%CI:3.51~99.83)增加早发冠心病的风险。高龄(OR=1.20,95%CI:1.15~1.24)、男性(OR=6.22,95%CI:3.31~11.69)、合并高血压(OR=1.75,95%CI:1.08~2.82)、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OR=3.25,95%CI:1.42~7.46)、高水平载脂蛋白B(OR=16.39,95%CI:1.74~99.44)增加晚发冠心病的风险。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比,双支病变患者比例高(38.4%vs 22.3%),多支病变患者比例低(31.2%vs 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发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比例及体重指数和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晚发冠心病组。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河北省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抽取邢台市6个居民委员会和6个村民委员会年龄≥15周岁的常住居民4 010人。参照《全国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监测资料》调查表,结合本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情况、健身锻炼情况及家族史(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及冠心病)等一般资料,腰围、身高、体质量及外周血压等体格检查指标,食盐量及食油量等饮食习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共发放4 010份调查表,回收3 801份,回收率为94.8%。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9.0%(724/3 801),且城市居民〔18.3%(343/1 903)〕与农村居民〔20.2%(383/1 898)〕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13.32,P=0.00);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吸烟,不同健身锻炼情况,有无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及是否为中心性肥胖、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食盐量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食油量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14,95%CI(1.691,1.947)〕、婚姻状况〔OR=1.485,95%CI(1.146,1.923)〕、吸烟〔OR=1.906,95%CI(1.463,2.483)〕、高血压家族史〔OR=3.111,95%CI(2.452,3.946)〕、中心性肥胖〔OR=1.430,95%CI(1.147,1.783)〕、BMI〔OR=1.982,95%CI(1.703,2.306)〕及食盐量〔OR=1.323,95%CI(1.121,1.562)〕是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OR=0.729,95%CI(0.654,0.814)〕。结论邢台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年龄较大、婚姻状况差、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或超重及食盐量大的城乡居民高血压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