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1个新的胰岛素受体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AIRS)家系。先证者以“月经不规律5年”为主诉入院,有黑棘皮病、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表现,家系中母亲及哥哥均有高胰岛素血症,3例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检测到胰岛素受体( INSR)基因c.3163G>C(p.A1055P)杂合突变,均诊断为T...  相似文献   

2.
目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以难治性低血糖以及与血糖水平不相称的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 目前已报道16种基因与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相关。本研究对1例以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餐后低血糖为表现的患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 以进一步明确其遗传病因。方法收集1例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家属临床资料和外周血, 提取基因组DNA,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致病基因, 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餐后低血糖, 但无运动后低血糖。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SLC16A1基因c.1259A>G(p.K420R)杂合突变, 家系验证发现其父亲、哥哥均携带该突变, 临床表型均有肥胖及高胰岛素血症, 其母亲和姐姐SLC16A1基因检测及临床表型均正常,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未见SLC16A1基因c.1259A>G突变报道, 提示为新突变。采用MutationTaster、FATHMM-MKL、PolyPhen-2和CADD软件对对c.1259A>G突变进行功能预测, 结果均提示为有害突变。结论本研究报道了1例SLC1...  相似文献   

3.
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1例伴有反复自然流产的Gitelman综合征可疑患者及其父母进行SLC12A3基因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077C>G,c.2890C>T),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p.N359K,p.R964W)。家系成员中母亲携带c.1077C>G(p.N359K)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2890C>T(p.R964W)杂合变异。提示Gitelman综合征患者因内环境失衡、复杂激素改变和电解质紊乱等可能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应加强妊娠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例31岁男性患者因LMNA基因杂合突变导致非典型Werner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资料,并分析该突变的致病性。方法 对患者进行体格及各项检查、皮肤活检,同时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中的DNA物质,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明确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检出变异,对检出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患者存在早老,“小鸟”样面容,脂肪萎缩,皮肤色素沉着,胰岛素抵抗等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提示患者LMNA(Lamin A)基因1号外显子上存在一个c.G139T(p.D47Y)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无该基因突变,为新发突变。多种统计方法预测出该变异会对基因或基因产物造成有害影响。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LMNA基因c.G139T(p.D47Y)可能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该结果可为患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特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方法特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9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查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BSEP基因的第7、8、11、12、14、15、18、21、26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针对发现的突变位点,在71例健康婴儿中进行筛查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在2例患儿BSEP基因的第7外显子上检测到相同的杂合突变c.499G>T,导致基因编码的BSEP蛋白的第167位丙氨酸(Ala)被丝氨酸(Ser)所替代(p.A167S)。该位点的突变未在71例健康婴儿中发现,排除了BSEP基因的多态性。结论在特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中,发现一种新的BSEP基因突变,位点为c.499G>T。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FEPS)是一种罕见病, 为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阵发性非炎症性疼痛综合征, 是家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分为3种类型。本文报道1例因"全身多处疼痛"就诊的患者, 结合临床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 结果显示携带SCN11A基因NM014139.2: c.673C>T: p.R225C杂合突变, 综合临床症状诊断为FEPS。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 syndrome, RTH)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变异检测, 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 抽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致病基因, 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 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蛋白功能分析。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和持续性房颤等临床表现,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 临床高度怀疑RTH并进行基因检测。报告显示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存在c.1313G>A杂合突变, 导致第438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组氨酸(p.R438H), 为错义突变, 遗传情况未明。根据ACMG指南, 这个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这种变异未见报道, 被认为是新发变异。结论 THRβ基因第8号外显子c.1313G>A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先证者RTH的原因, 该变异c.1313G>A位于THRβ的配体结合域, 可能通过影响蛋白的三维结构及活性, 从而影响THR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玉萍  王宏  韦旺  谭来红  程斌  谢华平 《山东医药》2013,(48):65-67,I0003,I0004
目的 观察Gilbert综合征(GS)患者血UGT1A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对4例GS患者(包括1家系)进行外周血UGT1A1基因检测,检测内容包括UGT1A1基因的启动子TATA盒、c-3279位点及全部5个外显子核酸序列.结果 1例UGT1A1第5号外显子存在Tyr486Asp纯合突变;1例UGT1A1启动子TATA盒TA插入杂合变异,且c-3279T>G杂合突变;1例UGT1 A1基因无遗传变异;1例家系中先证者为UGT1A1启动子TATA盒TA插入纯合变异,患者父亲、母亲为A(TA)6TAA/A (TA) 7TAA杂合基因型.结论 GS属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UGT1A1基因遗传变异包括启动子TATA盒TA插入变异、c-3279T>G以及外显子碱基突变,在GS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FHLP)家系的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 并分析蛋白三维结构。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4月4日门诊收治的一疑似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通过全外显子测序, 对先证者进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筛查,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先证者亲属进行突变位点验证。通过Discovery Studio 4.0和PyMoL 2.0软件对突变前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该家系患者表现为以总胆固醇(TC)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脂异常。易感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和弟弟在突变脂肪酶C(LIPC)基因的第8外显子存在一个杂合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LIPC:c.1330C>T, 导致LIPC蛋白序列第444位的精氨酸(Arg)被半胱氨酸(Cys)替代(Arg444Cys)。该家系中携带该突变的成员表现为TC升高, 而未携带该突变的先证者母亲血脂正常, 提示LIPC:c.1330C>T可能是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蛋白质功能预测提示该突变主要影响其配体结合功能, 对催化功能影响有限。结论 LIPC:c.1330C>T是新的FHLP易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例低磷酸酶血症(HPP)患者及家系进行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拓展国人HPP致病基因库,探讨HPP的致病机制。方法对HPP家系先证者和其父母进行生化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钙、磷等]和骨密度检测。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alkaline phospatase,live/bone/kidney(ALPL)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直接测序。结果来自家系1的先证者为36岁成年男性,身高131.0cm,体重35.0kg。X线提示多发性胸腰椎骨折和骨盆畸形,生化检测示血清ALP27U/L。测序发现ALPL基因6号外显子532位杂合突变(c.532T>C),致ALPL成熟多肽中酪氨酸被组氨酸替代。该先证者母亲身高140.5cm,体重39.5kg,血清ALP30U/L,基因测序证明也是该杂合突变携带者。来自家系2的先证者5岁,其外祖父母为近亲结婚。该患儿身高100.0cm,体重18kg。血清ALP55U/L[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范围(<10岁)75~344U/L],牙齿发育不良并脱落,有左股骨中下端骨折史。测序发现该患儿存在ALPL基因2个错义突变,其中9号外显子c.871G>A突变。4号外显子269位突变(c.269A>G)是一个新的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成熟ALPL多肽中天冬氨酸被甘氨酸所替代。该患儿母亲亦是4号外显子c.269A>G错义突变携带者,但其生化指标正常,无骨骼和牙齿异常。结论ALPL基因6号外显子c.532T>C突变和4号外显子c.269A>G突变是以往未曾报道过的新错义突变,为上述2例HPP患者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收集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阐明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的30个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该家系内及另选择2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验证,确定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磁共振检测结果。结果该家系12例有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中4例携带MYH7基因c.G2389A杂合突变(A797L)。4例携带TTN基因c.G10306T杂合无义变异(E3436X)。3例携带GLA基因c.G196C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GLA基因的第2号外显子并使66位的谷氨酸变为谷氨酰胺。该家系先证者同时携带上述3种突变基因,先证者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早,临床症状重,彩色超声显示室间隔梭形肥厚(厚度为24mm),心肌回声斑点状增强,心肌纹理排列紊乱,运动减弱,心脏核磁共振显示室间隔及毗邻前壁增厚,延迟强化室间隔心肌壁内可见轻度晕状强化。结论 MYH7基因c.G2389A突变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突变,携带复合突变的家系成员心肌病发病早、表型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外显子测序(exon sequencing,ES)联合Sanger测序技术检测1个尿道下裂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对这一致病基因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并提取DNA。对先证者的DNA进行性腺疾病相关基因的外显子测序找到致病基因,并针对该致病基因对先证者父母的DNA进行Sanger验证,明确是遗传自亲代。对先证者母亲再次妊娠的羊水标本提取DNA,采用Sanger测序对该致病基因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SRD5A2(NM_000348):c.607GA,P.(Gly203Ser)杂合突变及c.680GA,P.(Arg227Gln)杂合突变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而其表型正常的母亲为SRD5A2(NM_000348):c.607GA,P.(Gly203Ser)杂合突变;其表型正常的父亲为SRD5A2(NM_000348):c.680GA,P.(Arg227Gln)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再次妊娠产前诊断结果为SRD5A2(NM_000348):c.680GA,P.(Arg227Gln)杂合突变。结论 ES联合Sanger测序可用于检测尿道下裂家系的致病基因及进行产前诊断。且此方法快速、准确、经济。  相似文献   

13.
田莉  柯琴梅  张凌  朱元洲  祝建芳 《山东医药》2013,53(35):9-10,I0002
目的 对5例中国散发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SCN5A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5例散发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SCN5A基因碱基突变位点的检测,测序结果用Chromas软件进行BLAST分析,再将测序峰与网上检索结果重新比对.结果 1例Brugada患者发现了一个同义杂合变异,即SCN5A基因第20外显子上发现一个碱基变异(C3549T),其所编码的第1 183位苏氨酸没有发生改变(T1183T).结论 在中国散发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了1个新的碱基杂合同义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例围生期致死型(新生儿型)低磷酸酶症(HPP)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以期能更好地认识该病。方法对l例罕见的围生期致死型低磷酸酶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取患儿及其亲属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L)基因调控区及编码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直接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儿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增高;骨骼显示骨软骨发育障碍类疾病样改变。ALPL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携带位于第5外显子及第10外显子上c.346G>A(p.A116T)和c.1171C>T(p.R391C)的错义突变。临床表现正常的父亲、母亲为杂合子,分别携带c.346G>A(p.A116T)和c.1171C>T(p.R391C)的错义突变。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围生期致死型HPP死亡率很高,骨骼发育异常、高血钙、血清低碱性磷酸酶在其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性尿崩症(congenit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全部基因各个外显子的序列变异情况, 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该家系其他成员的AVPR2与ABCG2基因的序列变异。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确诊CNDI的年龄≤14岁的患者, 统计其血尿酸水平。结果临床诊断CNDI仅先证者1人, 其余家系成员均无多饮、多尿表现。高尿酸血症除先证者外, 还包括先证者父亲。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存在AVPR2基因变异(p.S331R)与ABCG2基因变异(p.N308K), 前者为半合子, X连锁隐性遗传, 来源于母亲, 母亲为杂合变异;后者为杂合变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来源于父亲。该家系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排泄分数(FEUA)先证者为3.1%, 父亲为2.7%。回顾12例年龄≤14岁确诊CND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例痛风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患者为22岁男性,有低血糖、高尿酸血症、痛风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葡萄糖-6-磷酸酶(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60delG(p.V88Ffs*13)移码突变,第4个外显子检测到c.532C>G(p.P178A)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260delG(p.V88Ffs*13)及c.532C>G(p.P178A)突变的杂合子。蛋白结构预测显示突变引起蛋白结构改变。患者被诊断为糖原贮积病Ⅰa型(GSD-Ⅰa)继发痛风。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痛风患者的致病基础。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c.260delG(p.V88Ffs*13)的发现,拓宽了中国患者GSD-Ⅰa和痛风的致病基因谱。  相似文献   

17.
Mao JF  Wu XY  Nie M  Lu SY  Gong FY  Dai YF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24-1027
目的 阐明1个家族性男性性早熟(familial male-limited precocious puberty)家系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受体基因的突变状态,增加对LH受体激活突变导致男性性早熟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1)描述1例5岁男孩假性性早熟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和治疗过程;(2)对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LH受体基因的11个外显子进行 PCR扩增和DNA自接测序,同时对20例正常男性LH受体基因的外显子进行测定.结果 (1)患者临床确诊为男性假性性早熟,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后,身高增长速度减缓;(2)患者及其母亲LH受体基因存在杂合突变,c1193 T→C,导致398位的甲硫氨酸变为苏氨酸(M398T),持续性激活LH受体;(3)患者及其父母和20例正常男性均存在c935 A→G和c1065 T→C碱基改变.结论 (1)生殖细胞系LH受体基因杂合突变(c1193 T→C,M398T)导致LH受体功能持续激活,不断刺激睾丸Leydig细胞分泌雄激素,引起非LH依赖性男性性早熟的临床表现;(2)患者母亲存在相同杂合突变,但无异常临床表现,表明女性可为本病携带者,能将突变基因传给子代,但仅限男性患病;(3)汉族人群LH受体基因可能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多数无临床症状, 部分以心原性猝死为首发表现。该文报道1例家族性H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 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携带HCM4型的明确致病突变MYBPC3基因c.1504C>T杂合错义变异, 以及可能与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相关的RYR2基因c.6298C>T杂合错义变异, 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 强调了HCM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的已知致病基因MYBPC3进行突变筛查。方法:收集5例IVNC患者及一级亲属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设计MYBPC3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富集目标基因组区域DNA片段,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确定突变位点,并使用Sanger测序法在其一代亲属中验证。结果: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目标靶片段。在5例IVNC患者中,发现1例MYBPC3基因杂合非同义突变c.G1000A(p.E334K),该突变位于MYBPC3基因第13外显子中,测序深度249.65。经过数据分析与Sanger测序验证后,父亲发现此突变位点,母亲未发现提示突变的父亲的遗传。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 Cap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结合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发现了MYBPC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2例分别因“糖尿病”和“低钾血症”就诊,且均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高脂血症、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分别携带 ALMS1基因c.2179dupT和c.10825C>T、c.2433dupA和c.11042dupT复合杂合突变,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