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7):1113-1115+1108
目的:探究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对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术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88例重度IU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患者行经时间、月经量;治疗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子宫内膜厚度;以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betal-β1,TGF-β1)水平;并随访6 m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行经时间长于对照组,月经量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血清E2、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TGF-β1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重度IUA术后患者可改善月经情况,调节性激素及血清MMP-9、TGF-β1水平,促使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43只10w龄性成熟SD雌性大鼠行去势手术,2w后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溶媒花生油灌胃)、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500ng/g·BW·d)、大剂量组(大豆异黄酮2500μg/g·BW·d)、中剂量组(大豆异黄酮500μg/g·BW·d)和小剂量组(大豆异黄酮50μg/g·BW·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6周后测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C)、低密度脂蛋白(LDL),并测量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结果给大豆异黄酮6周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大剂量纽骨密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骨密度增加的程度和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相似,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异黄酮对股骨骨密度无明显影响.大鼠去卵巢后TC和LDL下降,给大豆异黄酮后使TC和LDL进一步下降,以大剂量组最为显著,中剂量组的作用与阳性时照组相似,小剂量组无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的腰椎骨密度,进一步降低由于去卵巢引起的血清TC和LDL下降,它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比.因此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它是否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戊酸雌二醇与醋甲羟孕酮不同剂量配伍对子宫内膜变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案选择。方法:将确诊的91例自然绝经妇女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以及戊酸雌二醇与醋甲羟孕酮不同剂量配伍组(C、D、E组),分别治疗3月后,对各组用药前后进行雌二醇、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吸管活检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部分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B组和C组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其他各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D组增厚最少。细胞学检测发现内膜增厚人数B组由1人增至7人;E组由4人增至9人;C组和D组均增加2人,其中各有1例细胞学报告内膜增生而组织病理学均无病变。结论:戊酸雌二醇与醋甲羟孕酮不同剂量配伍对子宫内膜变化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戊酸雌二醇1mg配伍醋甲羟孕酮2mg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陈梅  李银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366-1369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 acid,HA)联合芬吗通及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Foley)水囊在伴生育需求宫腔黏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生育需求IUA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IUA分离手术,参照组术后即刻在宫腔内涂抹HA凝胶及放置Foley尿管水囊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术后加服芬吗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m后,两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m后,两组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 m发现,研究组再次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U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A联合芬吗通治疗IUA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可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预防子宫再粘连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生理浓度范围的 17β 雌二醇处理未成熟的SD雌性大鼠 ,探讨 17β 雌二醇对其性激素分泌、体液免疫功能和胸腺内雌激素受体的影响。实验分三组 ,分别为高剂量组 (0 1mg )、低剂量组 (0 0 5mg )和对照组 ,给药 4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和免疫球蛋白G(IgG )的水平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胸腺内雌激素受体水平。结果表明 17β 雌二醇一方面可以下调IL 6、TNF 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IgG水平 ,并且可以提高胸腺内雌激素受体水平。由于本实验结果和睾酮并无关系 ,我们认为雌二醇在生理浓度下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该作用有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来实现。提示随着生殖周期的变化 ,E2 水平可能影响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钠减轻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采用博来霉素5 mg/kg气管内注射,自造模14 d开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0.5m L/d)、丙戊酸钠(300 mg·kg-1·d-1)和地塞米松(0.6 mg·kg-1·d-1)腹腔内注射治疗14 d。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14和、28 d处死。治疗组在造模后28 d处死。然后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羟脯氨酸(HYP)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变化,综合分析丙戊酸钠对肺纤维化发展的干预作用。结果:HE染色显示丙戊酸钠治疗组的肺泡结构、肺间质的形态优于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Masson染色及HYP检测用于衡量肺组织内胶原的分布及含量,可见丙戊酸钠治疗组肺组织内胶原的分布及含量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丙戊酸钠可以降低α-SMA的表达,同时上调上皮标志性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论:丙戊酸钠可以通过减少胶原的表达与分布及下调间充质蛋白α-SMA,同时上调上皮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从而减轻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以彩超多普勒M型检测法,探讨不同剂量法舒地尔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保护作用疗效。方法:用结扎LAD法制备AMI大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AMI组、法舒地尔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d-1)、卡维地洛对照组(2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给药4周后,M-model超声测心功能指标。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的EF、FS、LVAWd、  相似文献   

8.
背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雌激素能否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防治骨质疏松?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影响,以及骨密度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正常对照组行开关术,其余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造模后第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5 mL/只;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1 mg/(kg•d),以1.5 mL生理盐水混悬液形式灌服,共12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和胫骨骨密度;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及雌二醇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和雌二醇组两组血清雌二醇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表明大鼠去势手术制作成功。模型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雌二醇组(P < 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两组(P < 0.01);正常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股骨骨密度和胫骨骨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01),而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雌激素能够下调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上调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水平。提示雌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采用Ⅳ型胶原酶肝素生理盐水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大剂量干预组给予罗格列酮2 mg·kg~(-1)·d~(-1)灌胃,小剂量干预组给予罗格列酮0.2 mg·kg~(-1)·d~(-1)灌胃,连续7 d。在术前和术后每日进行1次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尾部微量血糖测量,在术后第2天和第7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大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4天到第7天,小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5天到第7天的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4天到第7天,小剂量干预组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的微量血糖低于对照组;大剂量干预组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血肿周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干预组术后第7天血肿周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加;大剂量干预组和小剂量干预组术后第7天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这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Frost根据骨重建的概念创建了骨重建干预理论——序贯疗法,即在骨吸收抑制剂之后可给予刺激骨形成的药物。目的:基于骨重建干预理论,序贯应用雌激素与辛伐他汀干预骨重建吸收期和形成期,观察其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势组与正常对照组。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正常对照组只进行下腹部皮肤单纯切开术。大鼠去势后1个月,将去势组随机分为3组:序贯组、雌激素组、去势对照组,并开始药物干预:序贯组,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mg/kg,3d给药1次,2周后,灌胃给予辛伐他汀5mg/(kg·d)2周,停药5周,再应用辛伐他汀5mg/(kg·d)灌胃2周;雌激素组,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mg/kg,每3d给药1次,连续用药11周;去势对照组,单纯的饲料喂养,无药物干预。11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骨钙素水平。结果与结论:各治疗组大鼠股骨骨密度、骨钙素水平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并且序贯组明显高于雌激素组(P0.05)。各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去势对照组(P0.05),并且序贯组低于雌激素组(P0.05)。说明雌激素和辛伐他汀序贯疗法可以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福辛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患儿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确诊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及IgA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福辛普利低剂量组、福辛普利中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予甲泼尼龙或泼尼松的基础治疗,福辛普利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福辛普利0.3和0.1mg·kg^-1·d^-1,对照组不予福辛普利治疗,3组均治疗24周。以开始治疗后2、4、8、12、16、20和24周为随访时点,测量患儿血压,行血常规、尿常规、SCr、肌酐清除率(CCr)、血K+和ALT检测;记录眩晕、干咳和水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诊断为SRNS患儿45例、IgA肾病患儿10例进入结果分析。福辛普利中剂量组22例、福辛普利低剂量组19例,对照组14例。①至观察终点,3组患儿无一例出现低血压。福辛普利中剂量组平均动脉压在治疗第8周时显著下降;福辛普利低剂量组在治疗第12周时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变化。②将福辛普利中、低剂量组患儿合并按治疗前基础血压分成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至观察终点正常血压组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组患儿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③至观察终点,福辛普利中、低剂量组、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福辛普利中剂量组较治疗前下降更显著;3组患儿的SCr、CCr、血K+、WBC、HGB、PLT及ALT均在正常范围。④治疗过程中,福辛普利中剂量组有1例患儿出现轻微干咳。结论福辛普利0.3mg·kg^-1·d^-1在24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慢性肾脏病患儿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清HCV-R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2例。健康人群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HCV—RNA含量分为A组(HCV-RNA含量:〈10^5IU/ml)、B组(HCV.RNA含量:105IU/ml)、C组(HCV-RNA含量:106NIU/ml)、D组(HCV-RNA含量:10^7IU/ml)。分别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HCV.RNA含量。分析PT、AFIT、TT、FIB指标在不同血清HCV.RNA含量组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除FIB值外,不同HCV—RNA含量组之间胛、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PT=32.91,X2APTT=25.78,X^2 TT=43.14,P均=0.000)。各组PT、APTT、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病毒含量≥10^5 IU/ml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FIB值,除了病毒含量≥10^7 IU/ml≥106~〈10^7 IU/ml组外,其余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随着病人体内HCV-RNA含量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对于HCV-RNA含量≥10^6 IU/ml的病人。应随时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以防出现严重的出血。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30mg/kg/d),大豆异黄酮中剂量组(100mg/kg/d),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300mg/kg/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计算肝指数,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SI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G、TC水平和肝指数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I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大豆异黄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泵注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脓毒症模型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生理盐水组、LPS+胰岛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均为8只。各组大鼠在实验前1d行右颈外静脉置管术。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LPS+胰岛素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胰岛素生理盐水溶液1mL·h^-1(胰岛素用量为0.25U·kg^-1·h^-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g·kg^-1,同时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mL·h^-1。测定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前和注射后2、6、12、24h的血糖水平,检测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6h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24h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观察各组腹腔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生理盐水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和6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24h,LPS+生理盐水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S+胰岛素组注射LPS后各采样时间点血糖、TNF-α、IL-6、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生理盐水组(P〈0.05),LPS+生理盐水组肝脏病理学检查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间静脉充血扩张;LPS+胰岛素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LPS+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结论早期胰岛素静脉泵注可通过抗炎和降低应激性高血糖作用减轻LPS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近4年总面积30%的烧伤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12例;常规治疗组根据体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行补液复苏,抗感染以及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配伍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2、5和7天血清中TNF-α、IL-6浓度变化;第7天PLT、PT、TT、FIB、APTT的变化。结果 (1)治疗第1、2和5天,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治疗第5天和第7天,血必净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第7天,常规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而血必净组和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治疗组PLT和FIB明显低于正常值和血必净组,而血必净组与正常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APTT、PT和TT明显延长,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APTT、PT和TT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的抑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APTT、PT和TT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花姜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SO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40);花姜酮(ZER)预处理组(ZER组,n=10),ZER药物对照组(ZER-CON,n=10)。其中SAP组又分为造模1h、3h、6h、12h四个时间亚组(n均=10)。SAP组及ZER组大鼠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硫磺胆酸钠(STC)溶液(1ml/100Kg)造模;SO组及ZER-CON组则向胆胰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ZER组及ZER-CON组于造模前30min由股静脉注射10mg/Kg的ZER溶液。比较各组大鼠于造模12h死亡情况、腹水量、血清淀粉酶(AMY)、磷脂酶(PL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级)。结果:ZER-CON组大鼠死亡率、腹水量、AMY、PLA2、ALT、AST水平以及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级)与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ER组上述指标与SAP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但均高于SO组和ZER CON组(P0.05)。结论:ZER对SAP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2例高胆新生儿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甲状腺功能即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测定,对照组参照文献结果。按黄疸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结果轻、中度高胆组T4、FT3低于对照组(P<0.01),T3、FT4、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FT3、FT4、TSH低于对照组(P<0.05~0.01),T3、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胆新生儿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TSH与TSB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新生儿高胆可引起甲状腺功能降低,T4和FT3降低可能是高胆新生儿甲状腺损害的敏感指标,FT4降低对预警病情严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腺炎对肝衰竭患者血细胞、肝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并发胰腺炎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非并发胰腺炎的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下降(t=4.088,P=0.000;t=3.419,P=0.002),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t=2.063,P=0.048),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t=3.172,P=0.004;t=3.183,P=0.004),发生急性胰腺炎增加了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39.4%vs3.0%,t=13.055,P=0.000),以及病死率(69.7%vs42.4%,t=4.982,P=0.026)。结论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使得病情严重,易发生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100A12在子痫前期患者母血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24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24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以及24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液,收集所有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S100A12蛋白表达水平,并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100A1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S100A12的表达水平与IL-6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S100A12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子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对子代胎鼠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雌鼠44只,随机分为11组,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子代胎鼠肝细胞微核检测)和9个实验组。实验组浓度甲醛剂量为(0.8mg/m^3、1.6mg/m^3、3.2mg/m^3),苯剂量为(495mg/m^3、990mg/m^3、1980mg/m^3),苯+甲醛联合染毒。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甲醛和苯的遗传毒性。结果(1)随着剂量的增加,各染毒组胎肝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醛与苯联合暴露对胎肝细胞微核率具有协同作用(P〈0.05)。(2)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小鼠胎肝细胞彗星率随苯或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其彗星尾部DNA百分率(%)与尾距随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甲醛染毒剂量增加高剂量染毒组明显低于中剂量染毒组(P〈0.01);联合染毒组中尾距随联合染毒中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联合染毒中甲醛染毒剂量增加高剂量染毒组明显低于中剂量染毒组(P〈0.01)。苯与甲醛联合作用经析因素分析存在协同作用(P〈0.01)。结论更多甲醛和苯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作用,能增强彼此的胎肝细胞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