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及骨微结构改变,骨折风险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OP的发病率高达56%,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1])。双膦酸盐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发挥抗骨折作用,是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最常用药物。阿仑膦酸钠是口服双膦酸盐,它的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60%~70%波及关节面[1]。近年来,对伤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多提倡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从而降低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但术后手术切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突出,其中以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等并发症最为常见。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得到重视和发展,其不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国成年人OP患病率约为7%,其中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50.1%,预计2020—2050年中国患有OP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分别为2.87亿和5.33亿。在中国发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会有>50%致残率和致畸率。基于OP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治疗已成为各专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本文简要介绍OP的规范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老龄化社会也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神经及微血管并发症,故导致骨质疏松(OP)患者骨折发生率增加~[2]。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MD)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反应骨代谢状况。本研究分析了80例住院男性T2DM患者OP的发病率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旨在探讨T2DM合并OP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加重了社会的负担[1]。随着现代化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OP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慢性颈、肩、腰、四肢等部位的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明显)肢体乏力,肌肉抽动或肢体抽搐。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2]。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尤其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正确认识和早期预防是减低发病率、减小危害性的第一步。骨密度(BMD)测量是临床上评估全身骨量丢失、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最佳定量指标。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临床中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2%,其中60%~75%为关节内骨折[1]。对于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而采用传统的跟骨骨折切口入路及钢板内固定,易存在术后切口坏  相似文献   

8.
关志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6-578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5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损伤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60%~70%,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与跌倒[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自然人口发病率每年为40~60/10万人,80%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多发于40~70岁,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和主要病因,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男性略多于女性,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1]。为探索一种即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又能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于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调查显示,随年龄增长,OP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OP患者早期常见症状不明显,疼痛、脊柱变形是其典型症状,严重并发症是脆性骨折[3],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脆性骨折的关键,临床上单一用药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
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腕舟状骨骨折是腕部常见骨折 ,外伤后腕部肿胀伴功能受限 ,早期治疗常常被忽视 ,且因其解剖特点 ,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 ,血管进入舟状骨仅限于韧带附着处 ,背侧血供占 70 %~80 % ,舟状骨腰部背侧有一斜的骨脊 ,是主要血管进入的部位 ;掌侧血供占 2 0 %~ 3 0 % ,在掌侧远极舟骨结节处进入 ,其它区域为关节面无血管进出[1 ] ,故舟状骨在腰部及近侧发生骨折后 ,造成近侧骨折端血供障碍 ,引起舟状骨骨折不愈合 ,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率为 5 %~ 5 0 % [2 ] 。1 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诊断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征 :(1)腕部桡侧疼痛及僵硬 ;(2 )鼻…  相似文献   

12.
1概述跟骨是最大的跗骨 ,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 ,约占全身骨折的2 % ,全部跗骨骨折的60 %[1]。多由高处跌下 ,足部着地 ,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 ,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 ,致残率高达20 %~30 %。其原因在于跟骨骨折后复位、固定难度大 ,骨折畸形愈合[2]。因此 ,力求恢复骨折后跟骨的正常形态和位置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2解剖概要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 ,以松质骨为主 ,呈长而略有弓形。跟骨后端为足弓的…  相似文献   

13.
<正>骨质疏松(OP)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之一,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系统骨病[1]。OP会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从而四肢、脊柱等部位的骨折风险增加,并引起致残及致死率增高[2]。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低气压导致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低,因此会对人体的骨质产生一定影响[3]。有研究表明,高原地区的居民骨量丢失现象显著,其OP  相似文献   

14.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宽 《淮海医药》2008,26(1):92-93
跟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1],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0%^[2]。跟骨骨折特别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以及内固定的不断进步,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有了长足的提高。本文就其分类、治疗方法、治疗进展、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为跗骨骨折的60%;约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由于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涉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易出  相似文献   

16.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远端内外骨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临床约占肘部骨折50%~60%[1],85%以上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2],如果治疗不当易出现肘内翻畸形。2004—2009年,作者诊治96例肱骨髁上骨折,对其出现肘内翻畸形的防治有一定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414-415
<正>内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骨折发生率较高,约占足部骨折的60%~70%[1-3]。2004年11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9例,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58岁。均为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按Paley分类方法:B2型1例,C1型1例,C2型5例,D型2例。术中证实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骨折9例,距下关节的中关节面骨  相似文献   

18.
<正>舟状骨骨折发病率在腕部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所有腕骨骨折的82%89%[1]。受伤后常出现腕关节处疼痛,因不严重影响手腕部的活动,受伤后患者往往不太重视,尤其是无移位的舟状骨骨折易漏诊,常引起舟状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2]。而Herbert等[3]报道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高达50%。舟状骨骨折,经过半年治疗未愈合,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达6.3%~24.4%,而脊柱是公认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部位[1]。本症的发生与年龄的老化、骨形成和骨吸收负平衡、骨质逐渐减少有关,与年龄成正比,好发于65~75岁[2]。我院自2004年  相似文献   

20.
颧骨与颧弓易受外伤,发生骨折,其发生率占颌面骨折的18%~40%[1],颧骨骨体坚硬本身不易发生骨折,而主要发生于相邻骨连接处,使其与邻骨之间的骨缝分离,发生向下、向后、向内移位,若早期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常遗留永久的颧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复视及眼球内陷。本文总结了我科1996~1998年84例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从手术时机选择、切口、复位标准、固定4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84例患者中男性66例,占786%,女性18例(2149%)。18~35岁36例,占428%;6岁以下2例,7~17岁26例,36~59岁21例,60岁以上1例。按1992年Zingg等[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