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Ibesartan)与培哚普利(Perindo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02例CHF病人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52):口服厄贝沙坦每天75 mg,培哚普利,每日4 mg;B组(n=50):口服培哚普利每日4 mg.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 分级)评估,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5).LVEDV、LVESV、EF、FS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2.
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6 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4例给予伊贝沙坦 15 0mg/d ,培哚普利 4mg/d ;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 4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类同 ,疗程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 ,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8.2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 .0 0 % ;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量、心脏指数 (CI)、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1) ,治疗组LVEF、CI及 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HF患者,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岁,心功能Ⅱ~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的观察组和培哚普利加安慰剂的对照组。缬沙坦40mg/d,培哚普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8~10mg/d。治疗前及治疗12周以后,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I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与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提高CHF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绍湘  卫智权  何贵新  黎芳  卢幻真 《内科》2007,2(3):322-324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5例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坎地沙坦组35例,加用坎地沙坦4~8mg/d;培哚普利组35例,加用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加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35例,培哚普利4mg/d及坎地沙坦4~8mg/d。疗程均为24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结果治疗24周末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LVEDd、LVMI、LVEF、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CHF的心室重塑,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三均予CHF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培哚普利、B组口服坎地沙坦、C组同时口服坎地沙坦及培哚普利,疗程均为3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尤以C组更明显.认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均可改善CHF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心室重塑,两者联用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7.
阎爱国  荣芳  李丽 《心脏杂志》2005,17(2):145-14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方法CHF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伊贝沙坦(Irb)150mg/d,培哚普利(Pe)4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类同,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记录心功能指标,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活性(PRA)和心房钠尿肽(AN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1)。AngⅡ、ALD、ANP显著降低(P<0.01),PRA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LVEF、CI及ANP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与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2~8mg/d,螺内酯20~40mg/d,均治疗8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试验距离距离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压的影响 ,并对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 6 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口服卡托普利首剂 6 .2 5mg ,2 4h后12 .5mg ,每日 3次 ;培哚普利首剂 2mg ,2 4h后 4mg ,每日 1次 ;安慰剂 1粒 ,每日 3次 ,均连服 2周。 结果 :首剂卡托普利使平均动脉压(MAP)降低 (16 .8± 2 .0 )mmHg(1mmHg =0 .133kPa) ,培哚普利作用不明显 ;2周后 ,卡托普利使卧位MAP降低(13.0± 2 .0 )mmHg ,立位降低 (16 .0± 3.0 )mmHg ,培哚普利使卧位MAP降低 (4.0± 2 .0 )mmHg ,立位降低 (6 .0± 2 .0 )mmHg(P <0 .0 1)。表明卡托普利首剂降压明显 ,而培哚普利无首剂降压反应 ,出现平缓的舒张压降低作用。结论 :培哚普利降压作用平缓 ,可作为CHF降压作用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亦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培哚普利加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Perindoprol)加黄芪注射液(Milkvetch Injection,M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器质性心脏病并发CHF心功能IV级(NYHA分级标准)。经2周足量的强心甙、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培哚普利加MI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32例用米力农静脉滴注2周,治疗前后作心肌酶谱、血浆肌钙蛋白I(cTnI)测定,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I浓度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为显著(P<0.01),对照组不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培哚普利加MI有助于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