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治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婴幼儿龋齿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长治市托幼机构儿童口腔健康检查人群中3~6岁儿童进行龋齿调查,收集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年龄、体质指数等相关资料,分析龋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学龄前儿童21941例,龋齿发生率为40.14%(8807/21941).经Logistic分析,龋齿发生与性别、血红蛋白无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加强对儿童龋齿的健康教育,定期检查儿童口腔卫生,可有效降低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彭敏 《吉林医学》2010,31(16):2455-2456
目的:为了解矿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切实做好学龄前儿童的防龋及口腔保健工作。方法:儿保医师在自然光线下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身体检查。结果:矿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5.9%,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增高。太原市矿区学龄前儿童龋患率高于古交市矿区儿童。结论:龋齿的发生与儿童的营养、机体抵抗力及儿童饮食、生活、卫生等习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泉州市某区3岁~7岁的儿童口腔卫生的状况,探讨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齿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3名儿童及家长进行访谈并填写问卷及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经X2检验,导致龋齿发生的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依次为:无刷牙习惯、未养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养成睡前吃食物的习惯、养成每天只刷1次牙的习惯等不良习惯。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与龋齿的发病原因直接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防止龋齿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龋齿病因,并且探讨龋齿的防治措施。方法:对高邮市汉留中心园和汉留幼儿园的2012年-2014年的儿童龋齿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分析龋齿病因。结果:影响龋齿的多种原因。结论:为了降低龋齿发生率,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叶海英 《大家健康》2016,(1):156-156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产生龋齿的因素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肥胖儿童进行研究,研究其出现龋齿的因素,并提出预防龋齿的方法。结果:导致幼儿园儿童出现龋齿主要有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喝甜饮。结论:肥胖儿童发生龋齿除了其特有的因素外,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口腔行为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儿童的饮食行为,积极的进行口腔保健,从而减少肥胖儿童出现龋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产生龋齿的因素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肥胖儿童进行研究,研究其出现龋齿的因素,并提出预防龋齿的方法。结果:导致幼儿园儿童出现龋齿主要有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喝甜饮。结论:肥胖儿童发生龋齿除了其特有的因素外,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口腔行为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儿童的饮食行为,积极的进行口腔保健,从而减少肥胖儿童出现龋齿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2011年浦江县在园儿童龋齿发生情况,找出集居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重点,并制定相应措施。方法:2011年4-6月对浦江县在园的4246例儿童进行龋齿调查,按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规定,凡龋齿、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一人统计一次。并按班级(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户籍、性别进行逐项比较分析。结果:2011年我县在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随着班级的提高,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乡镇儿童患龋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城区,本地儿童明显高于外来儿童;男女儿童患龋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幼托阶段是龋齿发生的高峰期,浦江县集居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较严重,儿童口腔保健应作为本县今后托幼机构保健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德令哈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及治疗情况,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1年11月德令哈市7所幼儿园的(3~5)周岁儿童1 355名,龋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 355名儿童中有486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龋患,患龋率为35.87%;本组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岁儿童发生龋齿的发生率为52.27%,明显高于3岁及4岁儿童的23.18%、2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儿童龋齿的充填率均较低。结论:儿童时期加强营养支持,增加牙齿抗龋能力,注意口腔卫生,降低糖摄入量,定期检查口腔,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患病率,同时采取充填等方法积极治疗龋患,可以缓解龋病发展速度,保障儿童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由于龋齿已被认为是儿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通过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状况,进一步探讨儿童的口腔保健及龋齿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按WHO龋齿检查诊断标准进行调查,由检查者提问并记录.结果:本幼儿园儿童龋患率为54.29%.龋均数为3.12.女童与男童相比较高.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结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艳杰 《河北医学》2008,14(2):235-236
乳牙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解辖区学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儿童龋患的情况及规律,以便找出有效的防龋措施,作者对899名儿童龋齿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抚州市548例学龄前儿童龋齿与窝沟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乳切牙及乳磨牙龋坏严重;乳磨牙及第一磨牙龋病严重程度与窝沟深浅成正比。结论:口腔保健应从儿童抓起,对乳磨牙及第一磨牙窝沟封闭符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攀  杨鹏飞  李亚奇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72-1373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有关因素的关系,探讨集体儿童龋齿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对该市2626例2~6岁集体儿童乳牙龋齿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患龋率为59.9%,总龋齿数5042颗,龋均3.2颗,其中女童患龋率为60.1%,男童患龋率为58.0%,龋损程度以浅龋多见,构成比为45.9%,其次为中龋,构成比为25.9%,龋齿充填率为8.1%。龋齿发生原因除与小儿生理原因及乳牙自身解剖影响较大外,与当地的饮食习惯,睡前饮奶后不刷牙,平素喜好酸奶、甜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结论:渭南市区学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充填率低。加强监督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协助清洁口腔,注意儿童膳食习惯,少摄取含糖食物,定期口腔检查,适时使用氟化物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齿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67颗儿童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齿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钻磨牙法进行去龋齿治疗,同时,两组患儿均采用光固化的复合树脂填充患牙.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手段及临床效果,分析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齿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可行性.结果:本组46例患儿全部治疗成功,观察组23例,无痛19例,轻微疼痛4例,较大疼痛0例;对照组23例,无痛3例,轻微疼痛18例,较大疼痛2例.结论: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齿技术治疗儿童龋齿,使患儿受到的疼痛比传统牙钻磨牙法减少许多,无痛比率增加,进而增加了治疗成功率.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调查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 974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结果:6~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龋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性别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龋齿患病率高。结论: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并对儿童龋病进行早期预防保健及治疗,从而减少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探讨儿童龋齿预防的措施.方法:对影响牙齿的不良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探讨儿童龋齿发病原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达到保障儿童牙齿健康的目的.结论:以预防口腔疾病,及早发现治疗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儿童龋齿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本口腔检查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组儿童龋齿患者增加护理干预,分析2组儿童龋齿患者不同护理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龋齿治疗颗数、患者家长对护理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龋齿的发生率2.86%,与对照组14.29%对比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龋齿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患龋齿对发育的影响及有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辖区3所幼儿园的4-6岁350例儿童进行回顾性监测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近70%患龋齿患者对身体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诱发一些感染性疾病。结论:通过在社区早期制定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合理指导干预,保持患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90%以上患龋齿的儿童能正常发育,龋齿带来的全身疾病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集体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英 《华夏医学》2009,22(4):677-678
目的:了解桂林市市区集体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方法:以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为标准,由我院保健部儿童保健医生进行口齿健康检查、登记,并由专人统计.结果: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患病增多,平均龋齿数由3岁的3.18颗增加到6岁的3.96颗,患龋率由31%增加到60.97%,20颗乳牙全部是龋齿的有18例,为0.22%,而龋齿的填充率只有2.87%.结论: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龋齿填充率低.必须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在托幼机构推行有效、经济、适宜的防龋技术,降低乳牙龋齿的发病率,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杜娟 《四川医学》2016,(4):441-444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与母亲孕期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全市范围内选取21所幼儿园中的216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对照组1084例儿童均未患龋齿,观察组1084例儿童均患有龋齿。对全部儿童的母亲孕期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母亲怀孕期间患龋齿、牙龈炎、牙髓炎、孕期补充钙和蛋白质、吸烟或被动吸烟及早产等因素与儿童龋齿患病率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齿与母亲怀孕期间的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为保护儿童乳牙,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该在母亲怀孕期间注意增加营养,做好口腔及全身的保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某城区36岁儿童龋病现状及影响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随机抽取1 592例36岁儿童龋病现状及影响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随机抽取1 592例36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592例儿童龋病情况,患龋齿率为57.16%,龋均为2.67,5岁组儿童患龋齿率较高为66.88%,不同性别患龋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男童高于女童,不同年龄段患龋齿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本城区36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592例儿童龋病情况,患龋齿率为57.16%,龋均为2.67,5岁组儿童患龋齿率较高为66.88%,不同性别患龋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男童高于女童,不同年龄段患龋齿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本城区36岁儿童患龋齿率较高,应加强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坚持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