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据估计儿童卒中发病率每年约为2.6/100000,其中半数为动脉缺血性卒中,此类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畸形、血管病、传染病、胶原组织病和某些罕见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既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还显示缺血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为主要致死致残慢病之一,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更为多发。而先天性心脏病(CHD)通过其未闭导管、异常分流、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血管系统异常,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既往关于年轻成人及儿童CHD患者与继发缺血性卒中风险间关系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大样本相关调研对照分析。受试对象为25 985例年轻成人及儿童CHD患者,均龄28.6岁,为病例组;259 750例年轻成人及儿童非CHD者,均龄29.5岁,系对照组。两组性别分布大致相仿。在病例组中均  相似文献   

3.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常认为PFO不会干扰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皮介入封堵PFO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PFO合并不明原因卒中患者再次卒中事件的发生;可以改善PFO合并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部分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PFO介入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及偏头痛疗效得到初步验证。现针对介入封堵PFO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和偏头痛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4.
据最近的Annals of Neurology报道,尽管儿童卒中比较少见,但通常有多种原因,其危险因素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Ganesan等对212例首次动脉性缺血性卒中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平均年龄为5岁,54%为男性。与以前的一些研究相似,大约半数(97例)有易患卒中的既往史,如先天性心脏病或镰状细胞病。在另外发病前健康的115例患儿中,23例有近期头部创伤史,68例发过水痘,这几种情况较以往的研究明显常见。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卒中后导致重型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能和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就其发病率及连续进程进行分析。卒中病人常伴有抑郁症,被调查的98人均由医疗部门确认患有卒中。其中16人在接受后早期死亡,1人因先天性精神残缺而被除外,另1个拒绝参与试验;余下80人服从本研究,平均年龄为73(44~100)岁,男49人,女31人。他们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由于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多种致病性及生理性增压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期高血压为引起冠心病、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最危险因素。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与临床关系较密切的高血压病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7.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之一,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主要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以及引流静脉构成的局限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出血性卒中、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是青壮年人群中发生自发性脑出血事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成人患病率为18/10万,  相似文献   

8.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PFO与不明原因卒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封闭卒中高危人群开放的卵圆孔,有望降低卒中发生率。另外,也发现PFO与减压病、偏头痛、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病症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本文报道1例发作性晕厥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提示PFO可能,完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cTEE明确PFO存在,故考虑PFO相关心原性晕厥可能性大,遂行冠状动脉导丝联合球囊下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后半年患者无晕厥再发。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优势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变异或是无意义的临床发现.许多研究表明,椎动脉优势造成的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一些研究显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卒中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卒中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幸存的致残患儿将面临几十年的残疾生活,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有限,以及诊断的延误,目前卒中患儿无法接受再灌注治疗。儿童卒中诊断和急性期处理的澳大利亚临床共识指南,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诊疗中的不确定性,并记录与成人卒中不同的危险因素、病因和假性卒中情况的最佳证据。临床问题的阐述来自于对2007年至2017年数据库的系统检索,但仅限于英语和儿科研究。该指南应用SIGN方法和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系统对证据进行筛选和分类,通过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系统(GRADE系统)对推荐进行强弱分级。该指南提供了60多项基于证据的推荐,以帮助参与院前和急症处理的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儿童卒中,选择最合适的初步检查方案来确定诊断、明确病因,并选择最恰当的干预措施以挽救脑组织、预防复发。同时,指南也提供了颅内压和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方面的推荐。该指南的实施需要将院前和急诊系统重组,包括建立区域性卒中网络,建立儿科卒中疾病编码,快速MRI,以及对能够提供再灌注治疗的初级儿科卒中中心进行认证。该指南能够审核治疗的基准时间线,获得急性期的干预措施及预后判断。它还将促进澳大利亚儿童卒中登记的发展,并与国际登记处建立数据联系,以便准确收集卒中发病率、治疗和结果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痴呆对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6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人文因素、血管因素、卒中特征资料收集和神经心理检查。在入院及卒中后3个月按美国精神病学会DSM-Ⅳ标准对卒中患者进行痴呆诊断,随访2年,分析痴呆患者的存活率及死亡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卒中后3个月共有146例(23.6%)患者被诊断为痴呆,其中39例为卒中前痴呆,107例为卒中相关痴呆。随访(19.4±8.3)个月,卒中后痴呆患者存活率为49.3%,随访(21.3±9.1)个月,卒中相关性痴呆存活率为53.7%,非痴呆患者存活率为92.0%。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后痴呆与死亡明显相关,脑梗死后痴呆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心房颤动、卒中史、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卒中后痴呆和卒中相关痴呆。结论痴呆降低卒中患者存活率,并可作为卒中后存活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78~1986年共收治青少年脑血管卒中28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22例,女6例,年龄4~29岁,均经脑血管造影、颅脑CT扫描或手术确诊。其中出血性脑卒中7例(脑血管畸形4例,妊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并妊娠及肝肾疾病各1例),缺血性脑卒中21例,病因为脑血管畸形6例,非特异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卒中危险因素的报告较多,但对老年人和收缩期高血压者卒中危险因素以及不同卒中类型是否有不同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作者以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价脑血管病,包括TIA、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腔隙卒中、动脉硬化性卒中和栓塞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卒中发病后1年时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在卒中单元(500例)和普通病房(445例)接受治疗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单元组通过到院随访、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1年,普通病房组通过电话随访1年.观察指标为:抗栓药物的使用率、戒烟人数比率、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和患者自身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结果:(1)卒中单元组抗栓药物使用率为92.76%,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的51.49%(P<0.01);(2)卒中单元组戒烟人数比率、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和自身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82,33%、91.04%和94.03%,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的54.75%、65.53%和70.37%(P均<0.01).结论:卒中单元重视卒中的二级预防和强调规范化治疗,显著提高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隐源性卒中是指虽经全面筛查仍未明确病因的缺血性卒中.研究显示,大部分隐源性卒中为栓塞性.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栓子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作为一种新的卒中亚型,并将其定义为除外颅内外血管狭窄和主要心源性栓子来源的非腔隙性缺血性卒中,有望为隐源性卒中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文章就其可能的潜在病因,例如低危心源性栓塞、反常性栓塞、非狭窄性易损斑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的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卒中后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等改变,心律失常引起的低血压可使卒中加重。文章探讨了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和与卒中定位的关系、预后等。为防止卒中后出现的猝死,提出卒中病人必须接受(?)的心脏监护,遇有心室复极化改变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道,首发卒中后早期的复发率为1%~10%,这种差异是方法学中的多种因素造成的。由于对最早期卒中复发无统一界定,作者对首发缺血性卒中后30d内复发卒中的原因、复发率及预防作了分析研究。 洛桑卒中登记处对早期复发卒中的危险度可能估测得最准确,2738例病人中121例30d内卒中复发,复发率为4.4%。Sandercock等的一篇系统综述和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的最新综述提出,急性卒中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需要更多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卒中后伴发的情感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为常见的情感障碍,PSD是由于卒中后导致的持续性的情感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卒中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为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相关,此外,临床上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也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关。筛选房颤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方法评估其卒中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抗凝治疗预防卒中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卒中分类对急性卒中的并发症、治疗干预和出院时病残的预测价值,作者对297例首发卒中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缺血性卒中213例,出血性卒中84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类,将其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不完全性前循环梗死(PACI)、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