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18例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1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HIF-1α、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5.0%、38.9%和77.8%.内膜癌组分别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3%、44.4%和83.3%.子宫内膜癌组分别与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HIF-1α与GLUT-1表达水平间呈正相关(r=0.559,P<0.01).结论 HIF-1α、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说明HIF-1α及其靶基因GLUT-1可能在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转变过程及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α能提高GLU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OX-2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及复杂性增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2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10例萎缩性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COX-2 mRNA,VEGFmRNA在萎缩性、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86±19.12、55.76±48.46、132.64±56.99和15.23±24.86、57.30±49.40、142.31±59.45.子宫内膜腺癌及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COX-2 mRNA,VEGF mRNA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萎缩性子宫内膜(P<0.001);子宫内膜腺癌COX-2 mRNA,VEGF 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P<0.01).且COX-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9,P<0.01).结论COX-2、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VEGF可能是COX-2促进子宫内膜腺癌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病理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和maspin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典型子宫内膜增生、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maspin阳性率分别为10%、37.5%和52.5%,12.5%、42.5%和43.8%。Twist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与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maspin没有显著相关(r=0.322,P=0.056)。结论: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和maspin蛋白表达不同,表明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UC1和E-ca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6例单纯性增生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UC1和E-cad蛋白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MUC1和E-cad的正常表达率逐渐降低,异质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0)。MUC1和E-cad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0.290,P=0.032)。结论:MUC1和E-cad蛋白异质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MUC1和E-ca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UC1和E-cadherin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36例单纯性增生内膜、5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UC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从增生期子宫内膜-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MUC1和E-cadherin的正常表达率逐渐降低,异质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0)。MUC1蛋白表达与年龄有一定关系(P=0.044)、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678)。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年龄变化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610,P=0.125)。MUC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γ=0.2897,P=0.0317)。结论 MUC1和E-cadherin蛋白异质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rsican和VEGF的表达。结果:Versica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8.0%、57.5%和5.0%;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6.0%、55.0%和10.0%。Versican和VEGF分别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肿瘤分级、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rsica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间质中富于Versican和VEGF,其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增殖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子宫内膜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内膜中hMSH6和p56的表达,探讨hMSH6和p5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08-01-2013-03-01刮宫及手术切除的6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中p53和hMSH6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SH6蛋白表达率为27.6% (18/65),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75.0%(15/20),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73.3%(11/1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55.3%(36/6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3%(2/15),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5.0%(1/20),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MSH6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2;x2=10.99,P=0.004),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6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01.结论 hMSH6基因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mi-1、C-myc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C-myc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 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Bmi-1、C-myc阳性率分别为83.3%和55%,78.9%和72.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Bmi-1和C-myc均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血管浸润、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C-myc呈正相关(r=0.029,P=0.006)。结论: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Bmi-1和C-myc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Bmi-1和C-myc对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CK-mit、Bax、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中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t)、抗凋亡基因Bax和细胞核抗原抗体Ki-67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殖及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殖标本CK-mit、Bax和Ki-67的表达.[结果]CK-mit、Bax与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呈高表达,癌组织分化越低,其表达越高.三者表达率,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非典型增殖差异无显著性,与单纯性增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非典型增殖与单纯性增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K-mit、Bax和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K-mit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志酶,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