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症系肢体外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更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我科自2002年~2003年问所见5例骨筋膜室综合症均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现将治疗及愈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临床体会赵红平作者单位:311700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造成人体严重功能损害的创伤急症之一。1986年3月~199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腿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着致伤原因的高能量化,其发病率在小腿外伤中有上升趋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本征的发病因素与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和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骤增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精心护理、及早发现、正确处理将会明显降低伤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沈沐  姜习凤 《当代护士》2014,(9):101-102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2013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因骨折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 VSD 引流合并尿毒症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地治愈了骨折及骨筋膜室综合症出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1年以来小腿外伤后防治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350例,男280例,女70例,年龄15~51岁。病因和种类:挤压伤210例,撞伤50例,砸伤90例。胫腓骨骨折经手术治疗310例(其中小腿上段骨折73例,下段骨折80例,中段骨折50例,中下段骨折10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未经手术者40例。经观察342例未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8例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其中7例经过临床观察,及时切开减压,1例由外院转入时已出现左膝以下肌肉坏死、液化,入院当天,立即给予截肢。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所收治16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12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过程,探讨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护理对策。结果:平均随访1.2—2年,16例患者中除一例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Volkmann肌挛缩)外,其余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快速发展的关键,切开减压、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及减少骨筋膜室综合症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问隔和深筋膜形成的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小腿前间室和后深间室,是胫腓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而且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不像骨折有明确的指征和检查确诊手段,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在这种意义上说筋膜室综合征比骨折本身的医疗风险更大,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每一位骨科护士都要细心观察,准确判断[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经切开减压,矫正并固定骨折及药物等综合治疗,创口,骨折愈合,无一例发生患肢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认为一旦确诊为本病,即应进行筋膜室减压,重视矫正骨折并固定;同时,术后妥善管理及其它辅助治疗也是减少后遗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收治了32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急诊行切开减压术,利用VSD加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折合并骨筋膜窜综合征的办法及疗效。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的胫腓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例,施行切开减压及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架固定。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比较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3~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元骨筋膜宝综合征的后遗损伤。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使切开减压与骨折固定一次完成,缩短病程,减少治疗风险及经济负担,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神经和肌肉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也是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本人总结1995年5月~1997年5月对45例患者护理的经验,认为:为了预防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对患肢局部情况进行早期观察与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宜教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45例。以发病部位分类:小腿部位25例,大腿部位2例,前臂部位16例,上臂部位2例。以病因分类:严重移位骨折44例,单纯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无骨折1例。以有无手术分…  相似文献   

12.
手部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同时骨折内固定治疗手部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43例手部挤压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松解肌筋膜室,充分暴露内在肌减压,同时对有骨折的行内固定术,术后辅以早期康复锻炼。结果:43例病人随访时间2~18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为优33例,良7例,差3例,总优良率93%。结论:早期切开减压(同时对有骨折的行内固定术)是治疗手挤压伤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以提高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骨科急性并发症之一,较常见于前臂与小腿,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少见,容易漏诊、误诊而造成患者终身伤残。我院自1984年以来收治了前臂及小腿以外的OCSS例,早期误诊率达sop,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8例OCS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8例OCS发生在骼肌筋膜室2例,臀中肌筋膜室1例,腕手部筋膜室2例,足筋膜室3例。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发生在手足部者合并有脱掌骨或附路骨骨折脱位。本院患者住院期间发生6例,外院转入2例。确诊至受伤时间最短16h,最长32d,早期确诊4例,晚期确诊4例。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保肢治疗六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保肢治疗的必备条件、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6月6例成功保肢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胫腓骨上段骨折2例,膝关节脱位并超时限胭动脉损伤血管移植吻合、胫骨平台骨折并胭动脉损伤血管吻合、胫骨平台骨折并脑外伤昏迷、胫腓骨中段骨折各1例。肌肉热缺血时间2~10d。保肢治疗时采取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彻底清除病灶,有效固定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术后适时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及下肢负重锻炼。随访5~20个月,创口愈合,骨无感染,肢体血运良好,足底感觉恢复,均可平稳站立,5例可弃拐行走。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坏死并感染的患肢,若皮肤无大面积缺损,胫后神经无明显损伤,胫前、胫后动脉至少1条血流通畅,骨折能有效固定,则保肢治疗可行。同时强调骨折早期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足底感觉恢复,择期行肌腱转位术或踝关节融合术,以改善和恢复下肢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回顾分析,总结出保证有效负压、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有效冲洗,保证营养支持和有效牵引、分阶段特色功能锻炼和有效止痛(腕踝针无痛技术应用)等护理方法。结果:2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及专科护理,骨折、伤口均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对减张伤口有充分的引流作用,术后保持持续负压,配合特色冲洗方法,有效牵引、个性化功能锻炼及有效止痛等,是促使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院骨科1998-03~2003-01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不愈合、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股骨下段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自 1990~ 2 0 0 3年来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2 4例患者 ,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切开彻底减压并联合用药治疗。结果 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 ,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肢体均成活。随访 1~ 4年 ,平均随访 1年半 ,随访 2 3例 ,1例失访 ;经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 ,创面愈合良好 ,膝关节活动范围除 1例 4 5°外 ,其余均大于 90° ,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诊断 ,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 ,并联合用药 ,辅以跟骨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治疗 ,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张青刘秀芬韩慧胫腓骨骨折,多伴有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出血、渗出,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进一步的渗出,使小腿筋膜内压力升高,压力大于5.33kPa(1kPa=7.5mmHg),即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造成恶性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联法在闭合性小腿骨折护理效果.方法:闭合性小腿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予冷疗、激光、功能锻炼方法.比较护理后患肢肿胀度、疼痛及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疼痛、筋膜间综合征减轻(P<0.01).结论:三联法护理降低闭合性小腿骨折后的疼痛、肿胀,减少筋膜间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赵伟  彭吾训  刘钢  李青  邓进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64-1965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治,防止血管损伤的漏诊。方法对2001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上段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血管损伤的患者28例,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溶栓、探查血管、重建骨架等治疗恢复肢体血运。结果19例患者行手术、溶栓等治疗,肢体血运恢复。7例患者形成缺血性肌挛缩,2例截肢。结论小腿损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和血管损伤的症状都相同,容易忽视血管损伤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