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永祥  张晨云  史伟  龙春莉 《光明中医》2023,(20):3951-3954
目的 观察水蛭酊湿热敷配合TDP照射对早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水蛭酊湿热敷联合TDP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2组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4周及8周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的动静脉内瘘成熟率、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NO及ET-1改善情况均优于试验组(P<0.01)。结论 水蛭酊湿热敷配合TDP照射对早期自体动静脉内瘘干预可促进内瘘成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柴爱娟  桂欧乐  郑云仙  张志忠 《新中医》2022,54(11):218-222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脏病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对照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加用中药湿热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瘘血流量、瘘口内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瘘口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AVF狭窄、皮肤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瘤样扩张、皮肤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功能锻炼在促进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方面的作用。方法 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在慢性肾脏病G4~G5期时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采用同样的方式,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于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中药熏蒸配合功能锻炼。术后2周时,用彩色多普勒测量治疗组单次中药熏蒸治疗前后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术后4、8、12周用彩色多普勒测量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头静脉血流量;并随访内瘘使用6个月内并发症(包括:近吻合口狭窄,硬结,血肿,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畅通率。结果与单次中药熏蒸前比较,治疗组单次中药熏蒸后桡动脉、头静脉内径增宽,桡动脉、头静脉血流量增多(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术后4、8、12周头静脉血流量增多,头静脉内径增宽,内瘘成熟率增高(P0.05)。与本组术后4周比较,治疗组术后8周头静脉血流量增多,内径逐渐增宽(P0.05)。对照组在4、8、12周头静脉血流量逐渐增多、内径逐渐增宽(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近吻合口狭窄、硬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内瘘通畅率虽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功能锻炼能促进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发育成熟,减少内瘘使用后的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瘘洗剂对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从本院选取尿毒症患者42例施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0例,比较2组内瘘的直径、成熟的时间和流量.结果:治疗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提前,流量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瘘洗剂局部热敷可缩短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时间,提高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龙护瘘涂膜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拟定行造瘘的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于术前2周开始,观察组使用桂龙护瘘涂膜剂、对照组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擦拟定手术动、静脉走行部位,2组均使用至术后8周;空白对照组未予药物干预。比较3组患者术前2周及手术当天的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手术当天血管组织病理指标及术后8周内瘘成熟情况。结果手术当天,观察组血清hs-CRP、MCP-1、IL-6、FIB水平及对照组血清hs-CRP、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2周(P均0.05),空白对照组各指标与术前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当天血清hs-CRP、MCP-1、IL-6水平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中膜面积比、平滑肌及胶原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清hs-CRP、FIB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3组间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8周,观察组静脉扩张直径、动脉近吻合口血流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均0.05),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桂龙护瘘涂膜剂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膜、中膜增生,从而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6.
薛健云 《光明中医》2010,25(8):1502-1503
目的观察护瘘洗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从我院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内瘘的直径、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直径及内瘘流量明显增加,并发症减少,使用寿命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瘘洗剂局部热敷可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高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7.
赵芸 《江苏中医药》2015,47(7):39-40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内科终末期肾病并且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观察造瘘术后第1、11、30天吻合口及以上血管的血流量、头静脉内径,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等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后30d内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吻合口及以上血管的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0d内内瘘闭塞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基础治疗加用中药湿敷能改善患者高凝状态,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瘘质量,减少内瘘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龙红琼  吴旭东 《新中医》2015,47(1):111-112
目的:观察截血膏外敷联合湿热敷、喜疗妥外擦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通过加压止血处理24 h后予湿热敷,并配合喜疗妥外擦;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截血膏外敷。观察2组血肿消退时间、血管硬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内血肿消退观察组为35例,对照组为18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血管硬化病例,对照组有5例血管硬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截血膏联合湿热敷、喜疗妥外擦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药熏洗对内瘘成熟的促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李亚清  孔雪琴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72-157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疗法对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熏洗治疗组,比较两组内瘘成熟的时间和流量。结果: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平均年龄51.7岁,男女之比为59∶41。中药熏洗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提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资料显示,使用中药熏洗治疗,可大大缩短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时间,提高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78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开放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良好患者数57例,开放率为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内瘘闭塞9例(占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39例(占4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针对性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的开放率,预防动静脉内瘘因感染、动脉瘤等导致的阻塞,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温和灸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成熟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血液透析的自体AVF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宽谱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艾条温和灸治疗。比较2组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头静脉血流量、内径,术后3 d自体AVF术切口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内瘘成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4 h,2组头静脉血流量、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头静脉血流量、内径均较本组术后24 h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疼痛率(66.67%)低于对照组(93.33%,P0.05)。观察组内瘘生理学成熟率(93.33%)及临床成熟率(86.67%)均高于对照组(83.33%,80.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早期温和灸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自体AVF术后内瘘功能,提高内瘘成熟率,减轻术口疼痛,临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赵化南辨证用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5 d开始用热毛巾热敷,术后第2天开始予喜疗妥涂擦,观察组术前5 d用益气活血通络方热敷,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中药局部热敷。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初次使用时间及内瘘血液量。结果:观察组在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初次使用时间、内瘘血液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赵化南辨证用药局部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促进其发育成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皖东  柴琳晶 《新中医》2019,51(5):179-18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的8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术后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内瘘血流量、术后并发症、首次穿刺成功率,并于术后评价2组内瘘成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间内瘘成熟时间、内瘘血流量、内瘘初次使用时间比较,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及初次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χ2=5.164,P=0.023)。首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3)。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给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辅助治疗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增加内瘘血流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治疗依从性情况、干预前后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表达水平以及内瘘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b、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B、Hb水平均升高,观察组PAB、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冲式注射法治疗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将50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脉冲式注射法和传统溶栓疗法。对两组患者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管再通的患者22例(88%),对照组12例(48%),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局部出血,疼痛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脉冲式注射法内瘘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边红萍  刘光珍 《山西中医》2012,28(4):12-13,15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方湿敷治疗血液透析所致动静脉内瘘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合并动静脉内瘘血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局部湿敷治疗,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均2次/日,1~2 h/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5.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活血通脉方可显著改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炎,临床疗效优于50%硫酸镁湿敷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维持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血栓形成护理、出血护理和感染护理。记录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悦悦 《新中医》2021,53(21):206-209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 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比较2 组治疗前后内瘘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功能,记录2 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 组内瘘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较治疗前降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高于对照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保护内瘘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维持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及血脂、肾功能以及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选择活血生肌中药膏外敷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的方式干预自体内瘘,对照组35例患者单纯给予远红外线照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指标、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自体内瘘内径、血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患者自体内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生肌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情况,对血脂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内瘘狭窄、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穿刺技术。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一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8 月收治的 130 例需要接受动脉内瘘血管穿刺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5 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穿刺,评估不同穿刺方法的临床 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技术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穿刺技术相 比,具有更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满足临床护理干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