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现况,并探讨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在糖尿病之后或同时确诊)31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SCL-90自评量表总分为(179.8 51.2)分,平均分≥2分的前5位的健康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紧张。患者应对方式的三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回避、和屈服因子。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与常模组相比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更低(P<0.05);环境和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得分则高于常模组(P<0.05)。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SCL-90总分与患者总体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结论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多数患者采用积极的面对方式,患者生存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现况,并探讨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在糖尿病之后或同时确诊)31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评量表总分为(179.851.2)分,平均分≥2.2分的前3位的健康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三个因子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屈服、回避、和面对因子。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环境和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屈服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患者总体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病情、负面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通常患者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但患者生存质量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与患者使用的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恶性骨肿瘤的患者102例,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治疗间歇期进行跟踪随访,调查其生存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组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在骨科恶性肿瘤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面对应对与SCL-90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除躯体化、敌对、恐怖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均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除躯体化、强迫、抑郁外的总分及其他各项因子均呈一定的负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除偏执、精神病性外的其他各因素均呈一定的正相关( P<0.05)。评分PIHS<45分的患者的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除了躯体化因子)明显低于PIHS>45分的患者(P<0.05)。与PIHS>45分的患者相比,PIHS<45分的患者面对、回避应对得分明显更高,屈服应对评分明显更低( P<0.05)。结论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采用消极应对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负面情绪及消极应对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大港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对,随机分为干预组(64对)和对照组(56对);入院1周内两组患者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评测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6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干预对患者及配偶的影响作用。结果:1)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高于配偶;配偶在焦虑、抑郁因子分上高于患者。2)与常模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分期、患者的抑郁、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SCL-90总分及家庭月收入。4)6周后,干预组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和配偶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患者及配偶的心理水平失衡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工作应重视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满宇  吕龙  何秋山 《中国肿瘤》2016,25(2):103-106
[目的]分析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生存质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15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测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生存质量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SCL-90总分为179.898分,高于全国常模160分.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面对因子、回避因子、屈服因子得分依次降低.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总体健康状况得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分低于参考值;疲乏症状、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高于参考值.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SCL-90总分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呈负相关,与疲乏、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呈正相关,与疲乏、疼痛、经济困难呈负相关;回避因子与食欲下降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总体健康状况、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呈负相关,与疲乏、疼痛、恶性呕吐、呼吸困难、睡眠困难、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呈正相关.[结论]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的心理状况、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直肠癌造口术后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立立  付炜  宓丽娟  王绍山 《肿瘤》2006,26(8):772-775
目的:描述乳腺癌家庭中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5例乳腺癌家庭中患者和配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测定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①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显著高于配偶;②与常模相比较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病程、治疗方式;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因子分以及配偶的SCL-90总分、焦虑、抑郁因子分也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论:除了患者本人和疾病因素外,配偶存在的心理失衡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针对乳腺癌家庭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况以及对死亡的态度.并探讨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对死亡的态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2例,在术后6 个月作为调查时间点,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unctional Asessment of Cancer Therpy-Cervix,FACT-CX)、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maire,MCMQ)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iude Pro-file-Revised,DAP-R)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和对死亡的态度进行测评,分析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对死亡的态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uncer Therapy-General. FACT-CX)总分为(109.90±13.88)分,一般癌症生活质量(FACT-G)模块得分为(73.48±10.50)分,宫颈癌特异模块(Cervical Cancer Subscale,CCS)得分为(36.42±6.16)分。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得分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维度(2.42分)、回避维度(2.00分)和屈服维度(1.53分),面对维度得分最高、屈服维度得分最低。对死亡的态度评分中,自然接受的维度均分最高(3.22分),其次为死亡恐惧(3.17分)和死亡逃避(3.07 分)。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一般癌症生活质量(FACT-G)、社会/家庭状况维度、情感状况维度得分与应对方式中采取的面对方式、对死亡态度中的自然接受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星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更多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面对的方式和更少的患者采用屈服的方式来应对疾病;绝大多数官颈癌术后患者面对死亡的态度都采取比较正面的方式。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大港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对,随机分为干预组(64对)和对照组(56对);入院1周内两组患者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评测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6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干预对患者及配偶的影响作用。结果:1)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高于配偶;配偶在焦虑、抑郁因子分上高于患者。2)与常模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分期、患者的抑郁、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SCL-90总分及家庭月收入。4)6周后,干预组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和配偶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患者及配偶的心理水平失衡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工作应重视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不同的应对方式、心理状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1-2015年11月对某两所医院确诊住院的248例大肠癌患者应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及简单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男性、居住于城市及经商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女性、居住于农村及其他职业的患者;无配偶只在躯体维度评分低于有配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方式和焦虑、抑郁是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方式、焦虑、抑郁与QOL-LC总分呈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QOL-LC总分呈正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是否合并恶性肿瘤的终末期肾病(ERS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恶性肿瘤与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行MHD的ER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作为分层因素进行组间临床特征比较,并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描绘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行MHD的ERSD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男性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透析龄、血管通路为临时管的比例、ESRD病因中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占比均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的ESR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及透析指标中,合并恶性肿瘤组患者透析前的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和钙磷乘积(Ca×P)亦高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而合并恶性肿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甲状旁腺素(IPTH)、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低于未合并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恶性肿瘤的MHD患者的1、2、3、5年存活率(OS)分别为94.90%、74.65%、63.27%、37.96%,未合并恶性肿瘤的MHD患者的1、2、3、5年存活率(OS)分别为97.66%、93.22%、80.17%、57.59%;经Log-rank检验,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更低(χ2=16.157, P<0.001)。结论:改善营养状态、积极纠正贫血、有效控制血磷代谢紊乱、提高透析充分性,将有利于提高合并恶性肿瘤ESR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2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严重程度分级多为轻度。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三因子得分较全国常模低,而强迫、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LS24)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量表对1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5%。EORTC QLQ-BLS24量表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尿路症状为21.14±17.77,治疗引起的问题为23.74±11.84,肠道症状为58.83±24.77,对未来的担心为25.80±11.26,性功能为73.84±8.63。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得分(2.42±0.45)高于回避因子(2.00±0.45)和屈服因子(1.52±0.50),面对、回避和屈服各因子得分依次降低。面对因子与总体健康状况(r=0.164,P=0.048)、躯体功能(r=0.208,P=0.012)和社会功能(r=0.169,P=0.041)呈正相关;回避因子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无显著相关,P>0.05;屈服因子与总体健康和情感功能呈较强负相关,P值均<0.001;而食欲下降(r=0.469,P<0.001)和经济困难(r=0.442,P<0.001)则呈较强正相关;其他有相关意义的变量都为弱相关。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估健康状况,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度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54例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国内常模差(P〈0.05);不同社会支持的患者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均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呈负相关;人际关系敏感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负相关;抑郁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呈负相关;焦虑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度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SCL-90因子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临床上解决这些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48例进行调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均高于常模(P〈0.05),人际关系得分低于常模(P〈0.05)。结论中晚期、不知情、疼痛、诊断初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较差,不同文化水平、性别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相应的化疗、放疗、最佳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每周1—2次。人院后1—2日内及4周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CL-90、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SCL-90检测提示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敌对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抑有Ⅳ焦虑量表SAS及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QOL量表显示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增强;睡眠障碍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SCL-90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 238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严重程度分级多为轻度.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三因子得分较全国常模低,而强迫、敌对、恐怖等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 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建议。方法利用癌症治疗方法评估表-乳腺癌分量表(FACT—B)、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调查病例、面访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26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生存质量总分因素为经济状况(偏回归系数β=2.024,P=0.003)、情绪调节能力(β=4.993,P=0.000)以及婚姻质量自我评价(β=-3.954,P=0.001);影响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为情绪调节能力(β=0.987,P:0.008)以及应激事件次数(β=-0.866,P=0.011);影响社会家庭领域得分的因素为经济状况(β=1.016,P=0.000)、婚姻状况(β=-1.018,P=0.041)、情绪调节能力(β=0.971,P=0.008)以及婚姻质量自我评价(β=-1.382,P=0.001);影响情感领域得分的因素为情绪调节能力(β=1.094,P=0.000)和婚姻质量自我评价(β=-0.892,P=0.006);影响功能领域得分的影响因素为地区因素(β=1.653,P=0.008)、情绪调控能力(β=0.962,P=0.01)以及生活质量自我评价(β=-1.705,P=0.000)。结论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乳腺癌,坚定生活信心,加强康复锻炼,并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必要的社会福利保证等可促进其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128例年龄≥65岁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CP)、生活质量评估量表(WHOQOL-100)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分别评价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的SPBS-CP量表总分为(79.5±20.6)分,自我感受负担各因子排序依次为:照护负担、家庭负担、经济负担、治疗负担、心理/情感负担。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独立性维度、社会关系维度、环境维度和精神/宗教信仰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处于中度水平,其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及照护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治疗负担各维度分与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住院老年胸部肿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普遍偏低,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相关。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患者中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在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2007年1月21日~2月7日,统一受训的调查员使用SF-36对526例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SF-36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和内部信度;除活力(VT)和社会功能(SF)外(信度系数≥O.6),各领域的内部信度系数均≥0.7。每务目跟相关领域的相关系数均〉0.53,而且高于该条目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系数,说明SF36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所有条目提取的7个主成分分布代表了各个领域,累计贡献达61.18%;8个领域得分提取2个公共因子,解释58.90%的变异。因子分析产生的结果与量表的理论结构假设基本一致。结论:SF-36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