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离髂骨移植重建胫骨平台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带有内板骨膜的自体髂骨游离移植重建碎裂的胫骨平台手术治疗,优良率达75%,可有效防止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及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胫骨平台骨折和胫骨髁间棘骨折都是膝关节内的一种常见损伤,常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上多年来沿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手术创伤大。近年来,我们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6~45岁,平均36.7岁。胫骨平台  相似文献   

3.
军训过劳致胫骨骨膜炎自赵刚[1]1993年报道以来,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已成为新兵集训中的常见病。赵刚、陈向军[2]等认为此病关键在于预防,治疗上主要是消除病因、休息、局部理疗和应用抗生素等。作者近4年来,用小针刀治疗疲劳性骨膜炎47例,疗效满意,现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患者中男45例,女2例,年龄15~22岁,平均17.5岁,入伍时间为1~6个月,其中训练2个月发病者32例,训练2~4个月发病15例。发病部位:单侧或双侧胫骨前侧中部、中上或中下部。1.2临床表现军事训练2~6个月后出现小腿前内侧中段、中上或中下部疼痛、肿胀、有时…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受损软骨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内软骨细胞的急性改变及其与骨关节炎发生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病程<2周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骨折复位时取少许受损关节软骨,利用透射电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等方法观察受损软骨细胞的改变。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后,遭受冲击创伤的软骨在2周内其部分其部分细胞发生坏死及凋亡。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内遭受冲击创伤的软骨细胞出现死亡,这可能是引起骨关节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特点与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5年6月31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31例,其中Meyers-McKeeverⅡ型5例,Ⅲ型12例,ZaricznyiⅣ型1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12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10例.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17例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B组)14例,进行平均2.9年的随访.结果 两组不同程度伸膝功能异常23例,屈膝功能异常13例.其中A组伸膝功能异常12例,B组异常11例,A组屈膝功能异常8例,B组异常5例.Lachman和前抽屉试验结果A组分别为(1.59±0.44)°和(1.36±0.66)°,B组分别为(1.65±0.45)°和(1.57±0.88)°.A、B两组轴移试验分别为(0.7±0.3)°和(0.8±0.3)°.KT-2000检查前交叉韧带松弛的健侧患侧差别A、B两组分别为(1.5±1.3)mm和(1.7±2.4)mm;Lysholm评分为(96.5±3.3)分和(95.6±3.8)分;Tegner评分为(6.3±0.5)分和(6.2±0.6)分,上述各种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髁间棘撕脱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容易合并MCL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要根据骨折类型、设备条件和技术能力确定,强调完全的解剖甚至适当的过度复位,三维、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胫骨髁骨折手术治疗(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以关节面塌陷和劈裂为基本特点,导致手术复位与固定困难,胫骨平台毗邻的膝关节软组织结构较多,阻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与固定,骨折伴发伤及手术损伤也会加剧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因此膝关节骨组织稳定性重建与周围软组织保护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难点,笔者就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手术入路、骨折固定技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技术、球囊成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数字骨科技术及软组织损伤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的正常人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骨骼模型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方法通过对1名健康成年人和1名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的多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将CT断层图像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人体胫骨三维面网格模型后,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生成两人胫骨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胫骨平台外加载荷后,正常人与患者受载面的峰值应变出现的方位相反,正常人出现在胫骨内侧,而患者则出现在胫骨外侧。两者的等效应力均沿胫骨向下逐渐减小,且均在胫骨上中1/3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而患者还在骨折处出现应力集中;正常人的形变位移梯度比骨折患者明显;两人在整体应力分布变化上差异明显。结论成功建立了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出了正常人与骨折患者之间胫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差异,为骨科医师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5具新鲜冰冻成年尸体胫骨上端及匹配的股骨下端标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1具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24具均造成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具,后侧分别采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A组)、"T"形钢板(B组)、直型重建钢板(C组)固定,后两组为对照组,测试各组钢板的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及失效载荷性能.结果 试验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强度和刚度超过N组(P>0.05),在扭转生物力学性能上接近N组(P>0.05);试验组在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性能和失效载荷性能优于B、C组(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及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材料好,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分析双胫骨疲劳性骨折在临床上误诊的原因,以引起基层临床医生对双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16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给予手术治疗,骨折均愈合。优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1.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内侧Lobenhoffer入路治疗MooreⅠ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Lobenhoffer入路治疗MooreⅠ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6例.自腘横线沿腓肠肌内侧头直切口,沿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暴露骨折端,骨折块直视下复位,后方放置支撑钢板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  相似文献   

13.
病例 男,3岁.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胫骨中段隆起来我院求治.专科查体:左胫骨中段触及大小约2 cm×1.4 cm×1 cm骨性隆起,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四肢近关节端的骨折颇为多见。对股骨上端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等部位的骨折 ,AO派设计的角度钢板、“T”形钢板及“L”形钢板已基本达到临床治疗目的。而胫骨远端的骨折因其特殊的解剖形态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现多采用克氏针、螺丝钉等固定 ,因固定不牢 ,故多需结合石膏固定 ,这样易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且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复位。为此 ,笔者研制出胫骨骨折固定弯板并用于胫骨远端骨折 5 2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钢板设计与手术方法1.胫骨骨折固定弯板的设计与性能 :采用 6孔、8孔葫芦形不锈钢板为原材料 ,将一端削磨成刀刃…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25 例) 和对照组 (25 例), 观察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 对照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结节中内侧线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结果 术后 2 周、1 个月及 3 个月, 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t = 1.584、1.186、1.182, P = 0.120、0.241、0.243), 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3.112、2.127、2.603, P = 0.003、0.039、0.012); 术后3 个月, 观察组患者胫骨结节至滑车中线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 ( t = 2.595, P = 0.013), 髌骨倾斜角以及屈膝30°、60°、90°时髌股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 t = 3.382、2.774、2.357、2.795, P = 0.001、0.008、0.023?0.007)。结论 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进行胫骨假体定位更有利于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 提高髌骨稳定性, 避免髌骨倾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应用高尔夫型加T型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将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胫骨平台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根据骨折的部位与移位程度,胫骨平台骨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好的分类方法应该便于记忆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sterior tibial anatomic plate. Methods A total of 25 fresh frozen adult tibial top and matching femur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ne specimen was used as normal control ( N group), and the remaining 24specimens were with Schatzker Ⅵ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nd accompanied by rear split and backward fracture displacement. The lateral margin of the tibia was fixed with a L-type plate, and the medial margin was fixed with the same plate after remodeling. The 24 specime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eight specimens per group. The posterior margin of the tibia was fixed by posterior tibial anatomic plate ( Group A), T-type plate ( Group B) or straight reconstruction plate ( Group C). The strength, stiffness, torsional biomechanics and failure load performance of the plates in each group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est group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Group N ( P > 0.05 ), and the torsional biomechanics of test groups was close to that of Group N ( P > 0.05 ). The posterior tibial anatomic plate was superior to T-type plate and straight reconstruction plate in aspects of strength, stiffness, torsional biomechanics and failure load performance ( P < 0.05 ). Conclusions Posterior tibial anatomic plate has excellent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t is superior to other materials in treating posteri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and resto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knee.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2~1994年采用髓内植骨加外植骨术治疗胜骨干骨折不愈合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3~50岁,平均34岁。胜骨上段2例,中段3例,下段7例。曾行跟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1例,V形髓内外固定1例,弓形弹力髓内针固定2例,普通钢板固定3例,加压钢板固定3例,短形弹力髓内外固定2例。1.2手术方法先于小腿外后侧作纵形切口,从外侧肌间隙进入,显露眯骨后切开骨膜,行骨膜下剥离,于腓骨小头下4~5cm处横形切取外侧1/2~2/3骨段,长6~8cm。以股骨干断端为中心作前外侧弧形切口(如为胫骨…  相似文献   

20.
胫骨骨折比较常见,且周围软组织挫伤严重,大多需要手术治疗。1995~2003年,我们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92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