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插管条件和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择期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松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无肌松组(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B组静脉泵注0.60 μg/kg右美托咪定,A组和C组泵注相同时间的生理盐水.泵注完成后,开始麻醉诱导.麻醉诱导药物如下:舒芬太尼0.30 μg/kg,咪达唑仑0.04 mg/kg,依托咪酯0.20 mg/kg.A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B组和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5 min基础值(T0)、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T3、T4和T5时的气道峰压,面罩给氧和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A、B两组的插管条件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T2时的MAP较To时均显著降低(P<0.05);与T2比较,A组和C组患者T3时的MAP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T1、T2时的HR较To时均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患者,T2较To时的HR明显减慢(P<0.05);A组患者,T3较T2时的HR显著增快(P<0.05);在C组中,T3和T4时较T2时的HR均明显加快(P<0.05).3组患者T2~T5时间点与To时间点比较,SpO2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3、T4、T5时的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肌松药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并有利于维持无肌松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应用放射性粒子与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治疗肺癌患者气道狭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应用放射性粒子,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观察两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肿瘤体积缩小比例,2年内患者气管镜治疗次数及住院天数等疗效;以及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比例、再发呼吸困难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2年内治疗组患者气管镜治疗次数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气道狭窄的疗效优于气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  相似文献   

3.
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气管良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内支架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恶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气道狭窄患者,其中恶性气管狭窄37例,包括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食管癌13例、肺癌4例、支气管腺癌3例、淋巴瘤2例、喉癌1例;良性气管狭窄8例,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胸骨后甲状腺腺瘤1例、气管插管后1例.对其中38例患者行气道内支架成形术,7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术.所有操作均在X线透视下完成.结果 38例患者共放置53枚支架,除1例死于痰液窒息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即刻缓解,随访无支架移位;4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分别行再次内支架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7例患者共行19次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复发.平均随访24.5个月(0~124个月),31例因疾病死亡,无与支架或球囊扩张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X线透视下行内支架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良恶性气管狭窄的安全、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Ainraq喉镜与Macintosh喉镜在无肌松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时的优劣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头颈部手术患者5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使用Airtraq喉镜(A组)与Macintosh喉镜(M组),两组均采用丙泊酚2.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静注,不使用肌松药,麻醉诱导注药2 min后行气管插管,根据气管插管条件评定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满意率,并观察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A组气管插管满意率为96%,M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期间以及气管插管后3 min,M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肌松麻醉诱导后,与Macintosh喉镜比较,Airtraq 喉镜声门显露清楚,气管插管满意率高,操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与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患者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在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并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释放支架。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月,1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随访5年仍无再狭窄。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应用效果,并评价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儿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6~12(9.2±1.7)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不采用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_0)、诱导后1 min(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气管插管后5min(T_3)时的血压和心率;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两组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在T_1时均下降,在T_2时均上升,但试验组的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中,收缩压和心率在T_2时与T_0和T_1相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则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肌松药推注完毕到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丙泊酚的用量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熵指数监测和肌松监测下,儿童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比较稳定,气管插管条件和声门暴露程度较好。熵指数维持在40~50范围内并且肌松监测的T_1肌颤搐抑制>90%时是气管插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125I粒子气管支架与普通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恶性气道梗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食管癌所致恶性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的患者46例,其中接受125I粒子气管支架置入24例,接受普通气管支架置入22例。主要分析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S),次要指标为技术成功率、气道狭窄程度、症状缓解、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5 d(全距,15~270 d)。 两组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支架置入后,125I粒子支架组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3.00下降到0.95,普通支架组由术前3.13下降到0.96(两组手术前后比较,P<0.001)。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125I粒子支架组的患者mOS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156 d比103 d,P=0.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5%比27.3%,P=0.374)。结论?125I粒子气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气道狭窄技术可行、安全,相较于普通气管支架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规格的金属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和胸腔胃-气道瘘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资料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段位置、长度,瘘口位置、大小、范围及程度,设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型管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26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裸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8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覆膜支架治疗胸腔胃-右支气管瘘5例,支气管残端瘘4例.支架均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病变部位.结果 43例共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管状裸支架24枚,覆膜支架7枚(5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重新置入覆膜支架).17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支架,其中9枚覆膜.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憋喘及呛咳等症状即刻缓解,碘水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出.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 依据影像资料选择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胸腔胃-气道瘘、支气管残端瘘,能迅即解除呼吸困难和封堵瘘口,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定向透药治疗对中重度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967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B组患者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治疗12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以及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剂量。结果 A组显著缓解2例,部分缓解21例,无缓解11例,缓解率为67.7%(23/34);B组显著缓解9例,部分缓解22例,无缓解3例,缓解率为91.1%(31/34)。B组缓解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d后,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剂量为(37.65±11.82)mg/d,明显少于A组的(51.18±16.47)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定向透药治疗可显著提高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并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胆囊切除术中持续静注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所致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纳洛酮组[纳洛酮0.25 μg/(kg·h)],麻醉诱导前15 min,至手术结束前5 min期间持续静注设计好的液体。测定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痛阈、VAS评分、Ramsay’s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0.5 h、1 h的痛阈值显著低于术前(P<0. 05),术后2~24 h的痛阈值显著高于术前(P<0. 01);纳洛酮组术后0.5~48 h的痛阈值显著高于术前的痛阈值(P<0. 01),术后0.5~1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2~24 h(P<0. 01),而Ramsay’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24 h(P<0. 01)。组间比较,纳洛酮组术后0.5~1 h的痛阈值、Ramsay’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身麻醉中持续静注小剂量纳洛酮能够拮抗瑞芬太尼麻醉导致的术后痛觉敏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特点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诱导方案:A组静注丙泊酚1.5 mg/kg、依托咪酯0.075 mg/kg;B组静注丙泊酚1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C组静注丙泊酚0.5 mg/kg、依托咪酯0.225 mg/kg。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3、5 min(T2~T4)三组患者MAP、HR、BIS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诱导后的MAP、HR低于B、C组,BIS高于B、C组(P<0.05);A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5);A、B组肌阵挛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丙泊酚1.5 mg/kg复合依托咪酯0.075 mg/kg用于全麻插管对血流力学和BIS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对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80例, ASAⅡ~Ⅳ 级,并根据MELD分值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Ⅰc组)、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Ⅰp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Ⅱc组)和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Ⅱ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切皮前(T1)、无肝前期3 h (T2)、无肝期30 min (T3)、新肝期2 h (T4)及新肝期4 h (T5)、术后2 h(T6)、拔管前(T7)及术后1 d(T8)时,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 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MELD分值两组间比较,MELD>15分患者输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0.05),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较高,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延长(P<0.01),T2~T8时血清CC16、TNF-α、IL-8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不同通气方式两组间比较,保护性通气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7.2±1.5)h和(12.1±5.6)h,短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尤其是MELD 评分>15分)的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12至2018-04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60例(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评分<15分),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肺保护性通气+5万U/kg乌司他丁(B组)和肺保护性通气+10万U/kg乌司他丁(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无肝前期3 h (T2)、新肝期2 h(T3)及新肝期4 h (T4),检测桡动脉血气及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记录术后2 h、拔管前和术后2 d的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血清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SP-D)和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sRAGE) 水平在T3时均较低,C组CC16水平在T2时也较低;B组BALF中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2、T4时较低,C组TNF-α水平在T2、T3、T4时,白介素-8(IL-8)水平在T3、T4时均较低;B组患者PaO2/FiO2仅在T4时较高,C组PaO2/FiO2在T2-术后2 h均较高,且平均拔管时间[(6.9±0.9)h &(6.5±1.3)h]和ICU存留时间[(1.9±0.6)d &(1.8±0.4)d]也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肺保护性通气能降低肝移植手术患者肺损伤血清标志物和BALF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较大剂量乌司他丁(10万U/kg)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田冶  葛帅娜  李军  陶天柱 《武警医学》2022,33(2):140-14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海水淹溺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 组)、20 mg/kg低剂量人参皂甙Rg1组(L组)、100 mg/kg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H组)。L组和H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参皂苷20或100 mg/kg, 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的生理盐水,给药2 h后建立海水淹溺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吸入海水前(基础值T0)、吸入海水后30 min(T1)、1 h(T2)、2 h(T3)和4 h(T4)各时间点检测动脉血PaO2和PaCO2的动态变化;于建模后2 h和4 h取出肺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W/D)、肺泡灌洗液蛋白定量(BAL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浓度,取建模后4 h的右肺下叶组织行HE病理检查。结果 T0时4组的动脉血 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4时S和L组PaO2明显低于 H组(P<0.05),S和L组PaCO2明显高于H组(P<0.05)。T3和T4时,S、L和H组肺组织 W/D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P<0.05),H 组肺组织 W/D明显低于S组和L组(P<0.05)。H 组 MDA浓度和MPO活性明显低于S组和 L组(P<0.05), H 组SOD活性明显高于S组和 L组(P<0.05)。H 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低于S组和L组。HE病理染色显示H 组肺泡塌陷、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S组明显减轻。结论 预防性使用人参皂苷Rg1(100 mg/kg)能显著减轻海水淹溺导致的早期(4 h内)肺损伤,其保护机制与减轻肺内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超前镇痛组:氟比洛芬酯+PCIA;多模式镇痛组:氟比洛芬酯+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NK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前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量显著减少(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时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6 h、24 h VAS评分均较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T1、T2时NK细胞百分比、CD3+、CD4+、CD4+/CD8+水平及T3时CD3+、CD4+较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多模式镇痛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免疫抑制,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中,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围术期镇痛更完善,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贾晓炜  王佳兴  段鲲 《武警医学》2019,30(5):383-387
 目的 探索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08医院ICU收住的脓毒血症患者17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APACHEⅡ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脓毒血症组(72例)、严重脓毒血症组(62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38例),同时选取普通病房的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中患者入ICU 28 d后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不同预后结局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入院24 h、4 d、10 d病例组的T3、T4、FT3、FT4、TSH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FT3、FT4、TSH的水平在病例组中呈现出脓毒血症休克组<严重危重组<危重组的变化趋势,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病例组中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增高的趋势,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T3、T4、FT3、FT4、TSH水平低于生存组,相关性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与T3、T4、FT3、FT4、TSH水平呈现负相关性(P<0.05),与PCT和CRP水平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ICU脓毒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其下降程度与危重程度有关,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12择期亲属供肾术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右美托咪啶组供肾者麻醉诱导前10~1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μg/kg,继以0.5 μg/(kg·h)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供肾者按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检测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监测术前、术后24 h及48 h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BUN[24 h, (6.41±1.23) mmol/L vs (9.24±1.25) mmol/L; 48 h, (6.62±1.30) mmol/L vs (8.41±2.4) mmol/L]和Cr[24 h, (98.2±4.7) μmol/L vs (111.4±5.1) μmol/L; 48 h, (104.4±6.2) μmol/L vs (119.5±8.2) μmol/L]明显降低(P<0.05)。T2-T4时右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手术后早期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立娟  田冶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2,33(8):650-65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PB)心脏手术后心内排气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至2021-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CPB心脏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TEE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记录两组心脏复跳时间,观察心内排气情况,记录不同时间点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乳酸值。并对两组手术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复跳时间[(25.12±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脏复跳时间[(29.45±2.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59,P<0.05);心脏复跳后观察组存在不同程度左心气体,TEE指导后充分排气,无并发症;两组T1-T3时间MAP、T0-T4时间乳酸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E监测在CPB手术中可指导心内排气,维持术中循环稳定,改善心功能状态,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晓梅  马丽  董兰 《武警医学》2020,31(12):1058-1062
 目的 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兔的效果。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兔模型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试验组(G组)以PRAM指导失血性休克兔的液体治疗,对照组(C组)以传统静态参数指导液体治疗。记录两组液体治疗期间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自体血输入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动物死亡数量,并记录造模前(T0)、失血性休克时(T1)、液体治疗30 min (T2)、液体治疗60 min(T3)、液体治疗90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数值。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减少,胶体液入量及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G组MAP明显高于C组,HR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2-T4时点MAP及HR均显著高于T1时点;T2-T3时点,MAP均显著低于T0时点,HR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与C组比较,G组T2-T3时间点PaO2、BE明显增高,pH、PaCO2、Lac显著降低。T1时点两组PaO2、pH、BE均较T0时点显著降低,PaCO2、Lac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T2-T4时点,两组PaO2、pH、BE与T1时点相比均有逐步升高,PaCO2、Lac均逐步下降,T2-T3时点各指标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M指导的GDFT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优化液体输入量和液体配比、减少自体血的输入,比传统液体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