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例,死亡140例。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1.61%和57.60%,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60.71%。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44.83%和90.71%,且病死率最高。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占总体的35.13%,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真菌类食品、肉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25.86%和11.78%,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2位。结论 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蕈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毒蕈和肉类制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种类。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别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时间、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起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检验方法。方法对2011年12月10日江苏省如皋市发生的一起由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患者及环境样品进行采集,参考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共6例患者由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在6例中毒者的粪便中及共同进食的羊肉中均检测到了沙门菌,中毒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共同进食带菌羊肉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伴有黄水样便。结论沙门菌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引起,应该加强食物挑选及制作的控制,减少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昕  王子军  冉陆 《疾病监测》2010,25(5):406-409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33起,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居第1、2位的是微生物类和植物类食物中毒,造成死亡的中毒原因主要是毒蘑菇、农药、鼠药和亚硝酸盐。微生物类食物中毒中事件起数占前3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沙门菌,发病人数占前3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结论需要加强对蘑菇、农药、鼠药和亚硝酸盐中毒的控制,降低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一般包括细菌感染与细菌毒素的中毒过程,故本病又称为“食物中毒感染”。我国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嗜盐菌(又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近年来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有所增加,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所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的鉴定结果,探讨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分析,确认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所导致的。这次食物中毒所分离的4株菌为肠炎沙门菌。目前,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检测部门应该探索先进的检测方法,力求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尽可能杜绝沙门菌的传染源(尤其是人源),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吴爱萍  汪皓秋  郑伟  张蔚  郑丽芳  王晓燕  李琳  俞骅 《疾病监测》2013,28(12):1027-1029
目的 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 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发生的一起校内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及溯源分析。  方法  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腹泻患者粪便、餐厨工作人员肛拭子、留样食品、厨房环境及餐厨用具涂抹样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共造成87人出现腹泻或其他症状。从1例腹泻患者粪便及1位餐厨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均为O146∶H10,志贺毒素基因均为stx1c亚型,且2株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带型。  结论  这起食物中毒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46∶H10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由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常见急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起的发病数多、流行范围广,危害人民健康十分严重的一组常见急性肠道腹泻病。其中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病占绝大多数,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与副霍乱、伤寒及副伤寒、沙门氏菌病、耶氏菌小肠结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腹泻、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不凝集弧菌腹泻、轮状病毒及其他病毒性腹泻等。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粪-口途径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是病原菌和一些病毒,如志贺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等,它们会引起肠道疾病等。人体携带这些病原体,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也是造成食品和水体污染的间接因素。每年我国发生由病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90%,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90%,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1]。目前病毒性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第9大引起死亡的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效用,总结检验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共开展食物中毒检测明确为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对85起事件中的食品,所有患者粪便、肛拭子和(或)呕吐物,28起事件中的厨师、销售者进行手拭子进行检查,对44处食品操作间采集涂抹样检查,检测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有关于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与酵母菌等细菌检查方法,霍乱弧菌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检测。结果致泻性大肠细菌占9.52%、副溶血性孤菌占31.43%、沙门菌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85%、变形杆菌占3.85%、志贺菌占3.85%、蜡样芽孢杆菌占2.86%、不明原因占40.00%;食物中毒第3季度38起、第2季度32起、第1季度20起、第4季度15起;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最高(14.25%),其次为变形杆菌(3.56%),再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01群霍乱弧菌,最后为蜡样芽孢杆菌(0.32%);粪便检出率最高(65.00%),其次为肛拭子(38.73%),再次为呕吐物、手拭子、食品,最后为厨具(1.05%);副溶血性孤菌O3:K6血清型占65.45%(144/220)株,相同1起中毒事件,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具、食品、手拭子中病原菌存在不一致情况;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增中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细菌60.78%(31/51例),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46.94%(23/4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其中A型8株、2株A-C型、1株A-D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有助于明确菌属、菌种与血清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还可寻找污染源,控制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05-2010年浙江省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 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时间分布、责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浙江省网络直报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发病3703例,死亡7例,事件以夏秋季高发。微生物类食物中毒事件数和发病数远远超过其余类别。造成死亡的中毒原因主要为河豚鱼、毒蘑菇及亚硝酸盐。学校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是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场所或责任单位。 结论 需加强海产品的流通环节管理,做好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落实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两大类:一类是由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而引起,如沙门氏菌属、嗜盐菌、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一类是由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后产生的毒素所引起,如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等。肉毒中毒的临床症状以中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 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 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 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8起,中毒1 035例,死亡19例。农村地区报告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78.95%。云南、广西和四川省(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全国前3位。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4.74%、22.32%和52.6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8.95%、56.33%和0。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31.58%和36.62%;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15.79%和39.90%。结论 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在农药使用中的防护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沙门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杆菌科细菌,可从人和动物中分离得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经口感染,可引起胃肠炎、菌血症、败血症、肠热症。都柏林沙门菌属D群沙门菌,与肠炎沙门菌的亲缘性最密切,其自然宿主为牛,是牛、羊等动物感染沙门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人类感染主要源自都柏林沙门菌感染的动物,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黏膜,引起胃肠黏膜充血、水肿;有些菌型具有侵袭力,可致肠外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山东省沂源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临床病原学检测与分析,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6—2020年山东省沂源县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对所有标本进行临床分析与病原学检测,统计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细菌阳性检出率、中毒事件季节分布以及阳性样品来源分布.结果 2...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国内报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菌引起的占70%~80%[1-2],其中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超过90%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2014年8月,广州市发生一起因为食用蛋糕店被污染的蛋糕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这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病原检测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下午10点广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市某小区数人出现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症状到医院就  相似文献   

18.
VIDAS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假阳性菌的初筛及确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并鉴定其致病微生物是否为大肠埃希菌O157。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法规,利用小型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mini-VIDAS)、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分别进行初筛和系统生化与药敏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试验作出最终鉴定。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被mini-VIDAS初筛为大肠埃希菌O157阳性菌株,后经系统鉴定为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9份标本中有6份检出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检出率为66.7%(6/9),其中食品1份,呕吐物3份,肛拭2份,所有标本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及其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引起。产毒型大肠埃希菌(O8:K40,K47血清型)标本经mini-VIDAS初筛可以产生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的21株沙门菌进行表型分型以确定该菌型别,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溯源,查明事件暴发原因,了解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 21株沙门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采用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对21株沙门菌以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得到的图谱用生物分析软件BioNumerics进行同源性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沙门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本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经过生化复核、血清学检测确定为肠炎沙门菌。来源于患者的15株肠炎沙门菌和分离至食品的6株肠炎沙门菌指纹图谱经BioNumerics软件分析具有极高相似性。该肠炎沙门菌对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类的头孢唑啉、喹诺酮类的萘啶酸、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耐药。结论引起宴席食物中毒的病原为肠炎沙门菌。通过药敏检测发现该菌多重耐药。来源于患者的菌株和食品的菌株有高度同源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为餐饮从业人员在加工食品环节中受到肠炎沙门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系指人们吃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吃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民以食为天” ,每个人都离不开食物 ,而在食用中从原料、加工、运输、储存、售卖、食用等众多环节之中出问题则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食源性疾患的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1 食物中毒的分类根据中毒的食品 ,可分为五类。1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其中一种为感染型 ,是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 ,如沙门氏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