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4例需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胃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胃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 FT3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节省医疗费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莉  李全营  唐红娜 《癌症进展》2022,20(6):641-644,64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壁屏障功能指标[脂多糖(LPS)、D-乳酸(D-LA...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快速康复治疗的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接受快速康复治疗5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第三天、第七天hs-CRP水平均出现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显著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每组52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观察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手术后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21例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地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可行性。[方法]60例结直肠癌患者参照FTS所要求的临床路径给予围手术期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肠道首次排气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患者比较。[结果]FTS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天数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FTS所倡导的临床路径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快速康复概念提出以来,其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便有了极为深入的应用。研究表明,接受快速康复的患者获得了早期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了住院的费用。根据英国NICE指南推荐,快速康复是值得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推荐使用的。从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发展、优势、对老年患者康复的作用及经济效益4个方面来探讨快速康复在结直肠癌领域近10年来的发展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ERAS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与常规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RAS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后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后者,术后并发症比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的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其进一步应用需多学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我国最新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尽管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综合辅助治疗愈发成熟,但目前最核心的治疗手段依然是规范性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相对于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明显不足的传统开腹手术,结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更具有优势.腹腔镜、机器人外科系统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及手术安全性前提下,可以达到减少创伤、加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治疗效果.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临床外科领域普及发展[2],经一系列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已证实,ERAS方案可改善结直肠癌手术康复过程,具有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等优点[3,4].因此,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微创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应用前景倍受关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促进ERAS理念在结直肠癌微创手术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上,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周内应用XEL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片)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〇一医院胃肠外科高危Ⅱ期及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中试验组25例,于术后2周内开始辅助化疗;对照组35例,于术后4周开始辅助化疗。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均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两组均应用XELOX 3周化疗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辅助化疗完成率及化疗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辅助化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患者。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辅助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基础上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行XELOX辅助化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梁冰  杨慧 《癌症进展》2021,19(2):207-210,21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集束化干预方案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将11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循证的ERAS集束化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ERAS集束化干预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炎性反应,可使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12.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围手术期治疗基于循证医学的模式转变,目标是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践证明,ERAS方案是有益且可行,其效果在结直肠手术中尤为显著。本研究对ERAS的发展、核心内容及其在不同腹部肿瘤外科和特定患者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protocols have been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ies including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however its impact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s unclea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RAS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Medline, EMBASE, CENTRAL, and PubMed was searched from database inception to December 2018.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comparing ERAS versus standard care in gastric cancer surgery were included. Outcomes included th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LOS), hospital costs, time to first flatus, defecation, oral intake, and ambulation after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Pooled estimat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is. The GRADE approach assessed overall quality of evidence. 18 RCTs involving 178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ER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OS (Mean Difference (MD) −1.78 days, 95%CI -2.17 to −1.40, P < 0.0001), reduced hospital costs (MD -650 U S. dollars, 95%CI -840 to −460, P < 0.0001), and reduced time to first flatus, defecation, ambulation, and oral intake. ERA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s (Risk Ratio (RR) 0.48, 95%CI 0.28 to 0.82, P = 0.007), but no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nastomotic leak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owever, ER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admissions (RR 2.43, 95%CI 1.09 to 5.43, P = 0.03).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was low to moderate for all outcomes. Implementation of an ERAS protocol may reduce LOS, costs, and time to return of function after gastric cancer surger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recovery. However, ERAS ma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readmissions, albeit with no impact on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5月间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改进前组,2019年6月至7月52例患者为改进后组。检查改进前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采用品管圈对改进后组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相关无形成果。结果改进后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们责任心、自我价值、团队精神、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提升。结论品管圈可缩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圈员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用胃癌术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25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炎症指标方面、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方面均较对照组显示出优势(均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554)。结论:ERAS理念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其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相比,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给予冰敷结合生肌玉红膏处理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开平市中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按照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术口局部冰敷结合生肌玉红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使用、切口炎性反应、积液或血清肿、术口周围感觉减退、胃肠道反应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术毕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48 h的疼痛评分研究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镇痛药使用例数和药物使用量、切口炎性反应和手术部位积液或血清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术后2 h感觉减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48 h感觉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12、24、48 h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冰敷结合生肌玉红膏外敷能降低术后患者疼痛感,减少镇痛药使用,减少术后切口炎性反应,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感觉减退,胃肠道反应小,功能恢复不受影响。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经济实惠,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分组,对照组行Pringle法(n=46),观察组行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可行性的作用。方法:我们进行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224名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团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我们分别采用NRS-2002评分和PG-SGA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2016年12月起我院采取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比较营养风险组和营养正常组术后住院天数、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独立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以及不同营养风险患者在ERAS和常规方案中的住院天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结果:营养风险组和营养正常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Gleason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况与BMI具有相关性。根据NRS-2002和PG-SGA量表,营养正常患者中,ERAS组较常规组住院天数、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独立活动时间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营养风险患者中,ERAS组较常规组住院天数和首次排便时间都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进行营养评估有助于筛选营养风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术后恢复风险,选择合适的ERAS患者,值得在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韩雪  欧阳玲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72-3275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妇科病房收治的妇科良性手术患者180例,因腹腔镜及开腹排气时间有差异,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其中良性开腹手术96例,良性腹腔镜手术84例。将2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实施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从术后开始,每天2次,每次30 min。疗程至患者肛门排气为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结果:无论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应用超声电导仪组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良性手术术后患者应用超声电导仪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方便、无创、无痛,患者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