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动态血压观测及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的特点。方法对12例AMI急性期高龄男性患者和12例高龄健康男性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行分析比较。结果 龄AMI患者急性期血压较高龄健康老人血压明显偏低,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龄AMI患者急性期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慎重选用扩血管药物,加强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RDS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龄心肌梗死和反复心肌梗死患比例的明显增多以及伴有2型糖尿病患比例的明显上升,同时老年性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增加了AMI患的救治难度和AMI的急性期病死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01~2004-10共收治AMI合并ARDS12例,应用机械通气给予抢救,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数天内血压的控制一直有不同见解,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控制是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血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相关的章,检索词“acute ischemics stroke,hvpertension,hypotension,neurological defection,prognosis”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12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功能缺失,预后”。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预后相关的献,排除综述类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篇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功能恢复之间关系的献,并选取了其中16篇,排除的17篇献中,9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8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16篇献中,7项临床实验(共计8445例患)涉及脑卒中急性期药物控制血压与功能恢复的影响,2项临床实验(共计76例患)为观察应用药物提高血压对脑卒中患的预后影响,7项研究为脑卒中急性期动态血压观测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共计19912例患)。结论:尚无充分证据支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进行非选择病例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和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心电图PV1终未电势(PTFv1)进行对照分析,探讨AMI患者PTFv1;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AMI患者81例均为住院病人,根据病史分为AMI急性期和AMI恢复期两组。1.1AMI急性期组50例,男性46例,女性4例,年龄37~75岁,符合AMI诊断标准,均为AMI发病4周以内患者;其中再发性心肌梗死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4例,死亡8例(48小时内死亡3例,第3~7天死亡4例,第10天死亡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5例、室颤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停搏1例),合并高血压16例。1.2AMI恢复期组31例,男性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高龄AMI溶栓治疗的患者充分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心电图,规范用药,注重心律失常、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在溶栓过程中8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12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规范的溶栓治疗和严密的观察护理,能显著提高高龄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特点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盖全武 《护理学报》2001,8(6):19-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血压变化特点和临床护理要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入院后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1个月后对血压监测记录结果进行分型,并对各型与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6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血压变化分为五型,每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合并症密切相关。结论 及时准确地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血压变化进行监测与分型,对正确制订护理措施,提高患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的病死率与他们的情绪紧张、是否及时就诊、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6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并与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和预后(死亡)两者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9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分为存在活组和死亡组,按出血部位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脑出血急性期较高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预示着预后不良,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无痛性AMI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结果:老年无痛性AMI临床表现隐匿,并发症多,急性期死亡率高。结论:提高对老年人无痛性AMI的识别能力,可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年男女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从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急性期预后因素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年龄≤45岁男、女性的AMI临床特点。结果:青年女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以及合并其他疾病。青年男性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病阳性家族史、糖尿病。46%的青年女性AMI有明确诱因,低于青年男性的82%。结论:青年女性AMI与男性相比主要危险因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高龄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特征: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26-5227
目的:脑卒中高龄患多种高危危险因素并存,就其康复干预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和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系统分析1例康复干预显滞后(病后59d)脑卒中高龄患的临床资料及康复干预过程。结果:提出综合应用功能重建、支持、姑息和预防原则,制定更加积极、动态的脑卒中高龄患整体康复目标,以及检验这些目标是否达到的SMART(Specific,Measurable,Achierable,Relevant,Time.1imited)原则。结论:早期康复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受到经济、化、社会背景和健康观念以及患、家属、医生和医疗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多学科或跨学科康复团队工作模式是脑卒中高龄患医院早期康复必不可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出适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AMI患早期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开展AMI康复护理经验及国外的先进理论,创建一种以AMI患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采用早期心理阶梯护理、早期阶梯活动程序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为达到促使患早日康复为目标的AMI患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 AMI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开展应从4个方面进行:即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是先导;早期阶梯活动是基础;早期开展健康教育是重要任务;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是实施的保障。结论 此模式打破了AMI患的传统护理观念与方法,不仅有利于对患的护理,而且也能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免疫指标sIL-2R、NK和Lak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LDH释放法分别测定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乏患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及30例健康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与NK、Lak细胞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乏患在急性期的sIL-2R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且也高于其在缓解期的水平(P<0.05);而病毒性心肌炎患体内NK、Lak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也明显低于其在缓解期的水平(P<0.05),而上述免疫指标在缓解期水平与健康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与体内免疫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前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且公认是降低AMI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我科采用国产尿激酶对8例高龄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1996年1月~1997年8月选择80岁以上,胸痛持续超过30分钟,合眼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及酶学检查为AMI,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80~85岁7例,86岁以上1例。1.2方法:(1)溶栓前,予以双管补液,一管静滴硝酸甘油15~60μg/min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21.3kPa≤收缩压≤10.7kPa,舒张压≤12.6kPa),另一管静滴极化液硫酸…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理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惠芳  程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26-1426
心理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及近远期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以住院的急性期AMI患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早期对AMI患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探讨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男性生殖系手术中患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对3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男性生殖系手术的患进行了循环动力学监测。结果:在术中牵拉或切除患睾丸时,患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值较牵拉或切除睾丸前、后显降低。作认为,加强手术过程中的循环动力学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救治措施.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38例AMI患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康复护理方案和传统护理方案,随访6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情绪,自觉健康情况,睡眠与性功能4个方面在统计学上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改善AMI后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无痛性AMI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痛性AMI临床表现多样,且隐匿,梗死部位以广泛前壁、前间壁多见,占69%;并发症多,其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占59.2%和26.5%;急性期死亡率高,达28.6%。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痛性AMI,加强防治其并发症,可改善无痛性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