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陶爱平  朱光  李新 《河北医学》2001,7(6):495-497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例(41眼)3-13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脱盲率87.80%,脱残率为58.54%,后囊混浊和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当的人工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产盲率88.24%,脱残率58.82%。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混浊。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脱盲率88.24%,脱残率为58.82%,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特点是前房反应较老年性白内障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混浊,结论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疗效 ,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9~ 2 0 0 3年间住院的 18岁以下已经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 34例 5 1眼先天性白内障和 6 1例眼外伤性白内障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其中 ,资料全面的 2 1例 35眼先天性白内障和 2 9例 2 9眼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并发症分析。结果 :术后先天性白内障组脱盲率 80 % ,脱残率 5 7.1% ;外伤性白内障组脱盲率 72 4 % ,脱残率 4 4 8%。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弱视、斜视、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疗效确切 ,已被广泛接受。但术后并发症仍影响视功能的重建 ,尤其术后屈光的矫正 ,弱视的治疗未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萍  朱光  李新 《河北医学》2001,7(2):138-139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讨论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时机、方式、屈光度的选择和术后处理。方法:23例34只眼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6只眼为先天性白内障,8只眼为外伤性白内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满意。但术后葡萄膜反应及后囊膜混法严重。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是恢复视力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屈光度的选择、手术技巧、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2岁~12岁(平均 7.6±3.5岁)儿童白内障 78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68眼(先天性白内障60眼,外伤性白内障8眼);Ⅱ期植入10眼(外伤性白内障6眼,无晶体眼4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共 37眼,占 47.4%;0.3~0.5共 28眼,占 35.9%;0.3以下 13眼,占 16.7%.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发障较重.结论:儿童期白内障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37例(37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手术脱盲率为91.89%,脱残率为78.3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葡萄膜炎、后囊混浊、晶体前渗出膜、人工晶体夹持。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并发症较多较重,应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平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5):273-274
目的探讨伴角膜穿通伤的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疗效.方法对19例伴角膜穿通伤的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角膜修补后同期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8眼,睫状沟位11眼,其中1眼晶体不全脱位行囊外摘除及前段玻璃体切割后,用缝线固定于睫状沟.后囊膜完整者,9例行2 mm×2 mm环形撕囊.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3例,0.1~0.4者5例,≥0.5者1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轻度水肿(19/19)、早期虹膜炎(9/19)、瞳孔变形(3/19)、后粘连(1/19)、人工晶体夹持(1/19)和后囊膜混浊(13/19).未发生角膜伤口裂开、细菌性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儿童伴角膜穿通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同期施行角膜伤口修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具有并发症较少、术后视力恢复较快、治愈率高、病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我院对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破囊及外伤性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或晶状体囊内摘除,不能按常规植入人工晶体的26例患者(26眼),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方法,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临床观察。方法:对38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观察。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7例,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虹膜炎症粘连,后囊混浊,人工晶体偏移,瞳孔夹持变形。结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其并发症比老年性白内障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0例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双襻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方法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30眼中矫正视力恢复0.5以上者20眼(66.67%),0.1-0.4者7眼(23.33%),0.1以下者3眼(10%),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结论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大幅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晶体异物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晶体铁质异物外伤性白内障5例,顺利取出异物,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疗效满意。视力最高者1.0,最低者0.5,视力低者与眼铁锈症有关。结果表明:虽然晶体异物引起外伤性白内障对眼部存在一定损害。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只要术中术后给予适当处理,施行异物取出白内障囊外摘除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可靠的。对于提高视功能,建立双眼单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宝辉 《医学文选》2000,19(3):317-318
晶体后囊混浊白内障在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往往因晶体后囊混浊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发率高达100%。1995年1月~1999年6月,作者对此类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后囊期切开术,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本科于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男性26眼,女性16眼;外伤性25眼,先天性12眼,原因未查明5眼;年龄2岁~68岁,平均年龄41岁。1.2 手术方法 常规做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人工晶体与后囊之间注入适量粘弹物质,保持…  相似文献   

14.
对62例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随记3-38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5才占51.6%,〉1.0者占20.9%,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前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处理好术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晶体,可以减轻术后并发症,使病人恢复更好视力  相似文献   

15.
王鹂 《吉林医学》2008,29(7):580-581
目的: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先天性25例,外伤性51例)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o.5以上者占72.1%,后囊混浊发生率高(93.6%)。结论: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3岁为宜,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时机,术式选择及其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61例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白内障一期和二期摘除、人工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术共56眼,经随访3~12个月,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一期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7眼,术后矫正视力在0.06 ̄0.8之间,其中0.1以上31眼,0.3 ̄0.8者22眼,二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单纯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9眼,术后视力在0.12~1.0之间,其中0.3~1.0者17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组的并发症较一期手术组少而轻。结论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组效果较好,对于后囊裂开,眼后段情况不明者,不要一期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眼白内障摘除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否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方法 将38例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术后分别观察其裸眼及矫正视力、双眼屈光状态 ,并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的状态。结果  38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 ,矫正视力 4 .8以上者 2 8例 (73.7% )。 38例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恢复良好。结论 单眼白内障应提倡早日植入人工晶体 ,以促进双眼单视及立体视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对62例(6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随访3~38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16%,≥10者占209%。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前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处理好术中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晶体,可以减轻术后并发症,使病人恢复更好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