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介岩  张为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46-1449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绝经过渡期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4例绝经过渡期女性因子宫肌瘤行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E2、P、T、FSH、LH、PRL激素水平;回顾性研究术后1年内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在40~44岁年龄段术后3个月E2下降,FSH上升,与术前和肌瘤剔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6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和肌瘤剔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潮热症状和总体更年期症状与肌瘤剔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在45~50岁年龄段各激素水平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和肌瘤剔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E2下降,FSH上升,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肌瘤剔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潮热症状和总体更年期症状差异无显著性。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比肌瘤剔除组、对照组更年期症状出现率高。结论:子宫切除术在45~50岁年龄段术后6个月对卵巢功能有影响,使之提早衰退。绝经过渡期体内性激素水平波动变化、更年期症状与激素水平变化可以不同步,卵巢衰退的诊断应根据多方面表现综合判断。子宫切除后增加了更年期症状出现比率。  相似文献   

2.
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2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组(栓塞组)和子宫切除术组(切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中生殖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监测卵巢排卵功能,比较每组之间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栓塞组FSH、LH、E2水平与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术后FSH、LH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1),E2水平较术前降低(P<0.001);栓塞组术后FSH、LH及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明显,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症与子宫不同术式后的相关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与子宫不同术式术后相关性。方法:对384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血激素FSH、LH、PRL、E2、P检测,并与发生乳腺增生症及相关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FSH、LH、PRL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与术前、肌瘤剔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发生乳腺增生及各种症状与肌瘤剔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乳腺增生,并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因体内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故发生乳腺增生几率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00~2007年因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功血选择子宫切除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腹次全子宫切除组为对照组,三角形子宫切除组为试验组,对两组术后3个月、1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角形子宫切除组血清INHB、E2、FSH、LH水平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E2、FSH、LH水平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而血清INHB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血清INHB、E2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FSH、L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角形子宫切除术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不同术式与乳腺增生症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6例因子宫肌瘤行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血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血清唯二醇(E2)和孕酮(P)检测,并与发生乳腺增生症及相关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全子宫切除纽、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年血FSH、LH、PRL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与术前、肌瘤剔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全子宫切除组、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出现乳腺增生及各种症状与肌瘤剔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子宫切除术后体内激素水平易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乳腺增生,并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因体内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故发生乳腺增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与单纯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寻找子宫肌瘤治疗最佳方案,提升子宫肌瘤患者身体及生育健康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卵巢功能相关指标: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并发症情况、自然妊娠率、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E2低于术前,同时低于对照组,FSH高于术前,同时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H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E2、FSH、L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8个月,研究组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短期内会对卵巢功能有所影响,但此过程可逆,6个月后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对生育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红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24-4527
目的:对比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1年该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3组各32例,A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B组患者给予子宫全切除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别比较3种方式治疗前后患者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变化。结果:①A组和C组患者术后3、6个月血清中促性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术前比较稍有增加(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FSH、LH水平较术前稍升高(P>0.05);术后6个月FSH、LH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术后3月时,B组患者FSH和LH水平高于A组和C组(P>0.05);术后6月时,B组患者FSH和LH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②A组和C组患者术后3、6个月性行为中异常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增加,其他指标评分低于术前(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异常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增加,其他指标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时异常症状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其他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月时,B组患者性功能低于A组和C术组(P>0.05);术后6月时,B组患者性功能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无明显影响,而子宫全切除术使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明显受损,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应尽可能保留子宫,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内分泌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卵巢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术后1个月月经恢复情况及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组内,手术前后血清FSH、LH、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显著,造成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且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生殖功能恢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子宫肌瘤患者全切或次全切除子宫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2组,Ⅰ组22例(34~40岁);Ⅱ组38例(40~50岁),均行次全子宫或全子宫切除。另同时选择行子宫肌瘤剥出术37~48岁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24月测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并记录有无更年期症状出现。对照组同期随访。结果:按要求完成6~24个月随访的共74例,术后6~12个月Ⅰ组E2与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Ⅱ组E2与FSH水平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术后12~24个月时Ⅰ组Ⅱ组E2、FSH水平与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相比均有差异(P0.05),Ⅱ组术后24个月时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发病率(P0.01)。对照组完成2年随访,与Ⅰ组血E2、FSH水平及更年期症状的发病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40岁以前子宫肌瘤患者无论是次全或全切子宫后1年内卵巢功能无改变,一年后卵巢功能就有改变;40岁者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就有改变,且可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式、阴式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子宫切除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与腹式子宫切除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具有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组与阴式子宫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个月3组患者的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E2显著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恢复至手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相比,术后1、6个月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与腹式子宫切除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组、阴式子宫切除组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P0.05),腹腔镜子宫切除组与阴式子宫切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总体疗效优于传统的开腹式手术。  相似文献   

11.
汪川  吴震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28-3829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1年3月入住某院妇科并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66例,选取在其他科室就诊的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月经、子宫卵巢均正常,年龄结构相近的妇女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B超、X光片以及探测宫腔检查,当确诊为子宫肌瘤,即行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术前月经d5及术后1、3、7月,对照组在月经后d5进行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PRL(催乳素)、E2(雌激素睾酮)等几种激素的免疫测定,同时对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7月的卵巢衰退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PRL(催乳素)3种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各类激素水平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在术后7个月时测量值最高,E2的水平在术前术后均处于较高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盗汗,脱发,阴道干涩等症状的几率显著增加,从术前的39.4%增加到术后7个月的69.7%.结论 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卵巢衰退迹象,且FSH(促卵泡激素)、LH(黄体生成素)、PRL(催乳素)3种激素水平与术后时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12个月雌二醇(estradiol,E2)、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2、FSH、LH水平术后6个月观察组分别为(50.76±1.49)pg/ml、(7.26±1.26)、(7.36±1.36)mU/ml,对照组分别为(27.84±1.65)pg/ml、(16.84±2.42)、(16.84±2.38)m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58、23.554、23.200,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分别为(48.73±1.53)pg/ml、(7.85±1.49)、(7.62±1.57)mU/ml,对照组分别为(21.36±1.38)pg/ml、(18.54±3.92)、(18.73±3.28)m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10、17.100、20.495,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妇女激素水平影响小,优于子宫全切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因功血行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40例,随机选取因功血腹腔镜下子宫体全切4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三个月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抑制素B(inhibin B)和抗苗勒管因子(AMH)。结果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前术后FSH、LH、E2I、nhibin B和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子宫体切除术术后FSH、E2明显升高,Inhibin B、AMH明显降低,术后三个月腹腔镜下三角形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体全切术相比FSH、E2明显降低,Inhibin B、AMH明显升高。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比腹腔镜下子宫体全切术更好地保护卵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UAE)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子宫血供、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组39例,聚乙烯醇(PVA)组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超声影像学指标、子宫肌瘤内部血供[平均流速(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阻力指数(RI)]、卵巢功能[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及术后综合征。结果术后3个月,PVA组总有效率为92.68%,PLE组为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较术前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9.216、22.361、46.388、22.393,均P<0.05),而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Vm、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5.022、26.973、16.932、14.620、26.535、12.462,均P<0.05),而两组RI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39.333、39.254,均P<0.05),两组术后Vm、Vs、最粗供血动脉管径、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SH、E2、P、LH水平较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且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A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术后综合征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LE组(χ2值分别为4.782、7.179,均P<0.05),而两组盆腔感染、闭经、恶心、呕吐、发热、下腹坠痛等术后综合征发生率单独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LE或PVA作为介入治疗的插管栓塞材料均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促进子宫肌瘤内部血供的恢复,并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PVA材料术后综合征总发生率及短期内复发率更低,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黄石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80例,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大部切除术、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病灶剔除术等其他方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全切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12月的相关临床症状(痛经程度及性生活质量)与相关生化指标[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及抑制素(Inlibin B,INHB)]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性生活质量术后6月改变不明显(P0.05),术后12月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痛经程度、性生活质量、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RI及IN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全切组术后6月、12月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采用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与全子宫切除术及其他保守手术方式相比,该术式最大的优点是把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有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郫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4例,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观察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以及不同时期的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月、3月Olson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未绝经的子宫良性疾病并需行子宫切除术的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性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27和3.11,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0.95、0.67、-0.33,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FSH、LH、E2、P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8、-0.21、1.65、0.20,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相比不会增加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疗效,以及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各种良性子宫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性激素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升高,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均可影响卵巢功能,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效果优于开腹组且未加重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