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12组(n=10)和<12组(n=20);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8).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5).测定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检测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较APACHEⅡ<12组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较APACHEⅡ<12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PMN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N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呈负相关(r=-0.897,P =0.019 <0.05).结论:脓毒症时外周血PMN凋亡率减少,且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脓毒症病情较严重时PMN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脓毒症时血清sFas浓度增加有关,脓毒症时PMN凋亡减少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无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发生以及与肺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患者,分离纯化肺灌洗液中的PMN,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MN凋亡、坏死、存活细胞比例及呼吸瀑发功能的变化,设健康对照组,并观察与乳酸脱氢酶(LDH)和胞浆游离Ca2 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灌洗液中PMN凋亡比例显著降低,24h持续在低水平(P<0.05或P<0.01);各检测点活细胞增多(P<0.05或P<0.01);而灌洗液PMN的呼吸瀑发明显升高,8h达峰值,并持续升高(P<0.01)。灌洗液中LDH水平2~24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MN胞浆游离Ca2 各检测点显著增高(P<0.05或P<0.01)。PMN凋亡与LDH水平有相关性(r=-0.7151,P<0.01),PMN凋亡与胞浆游离Ca2 水平有相关性(r=-0.6039,P<0.01)。结论ALI时PMN在肺组织中大量扣押,且正常的凋亡途径发生障碍,造成PMN持续处于激活状态及毒性内容物持续释放,与肺组织的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且PMN凋亡延迟可能与LDH、胞浆游离Ca2 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创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中性粒细胞(PMN)的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凋亡及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22例创伤后SIRS病人,分别于SIRS前、后不同阶段测定PMN的HSP70表达、呼吸爆发功能、24h凋亡率及血浆细胞因子(IL-6、IL-8)水平,并与14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①创伤后PMN的HSP70合成与mRNA表达即开始增加,创伤后各时段HSP70合成与mRNA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人水平;SIRS发生后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R/S发生前水平;②创伤后SIRS病人PMN24h凋亡率低于正常组;③创伤后PMN呼吸爆发功能增强,各时段O2^-产生能力均高于健康人水平;④血浆IL-6和IL-8水平在创伤后0~3d无明显变化,至SIRS发生后开始逐渐升高并维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创伤后伴随着以炎症细胞因子升高为特征的SIRS发生,PMN发生了热应激反应及功能的变化,提示PMN的HSP70表达可能与其功能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 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体积分数为56%的红星二锅头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8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酒速愈高剂量组、酒速愈低剂量组和葛花解酲汤组,每组16只。各组于给药后6 h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SOD、CAT活性和M 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M 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和CAT活性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升高小鼠肝组织SOD和CAT活性(P<0.05或P<0.01),并可降低M DA含量(P<0.05或P<0.01);与葛花解酲汤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CAT活性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酒速愈能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肝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M DA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通过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减轻急性酒精中毒对肝脏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P模型中Caspase3活性改变对急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水肿型胰腺炎(AEP)及对照组模型,按随机原则在制模后0h、3h、6h、12h、24h分期分批处死大鼠,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分离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凋亡情况,用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中PMN的caspase3活性。结果:ANP组PMN凋亡率明显降低,至术后24h降至1.87±0.41;AEP组PMN凋亡率则明显升高,术后12h达到峰值(12.33±0.41),其后稍下降,至24h降至11.30±0.60;对照组PMN凋亡维持在6.30±6.57水平。各时相点组间比较,0hPMN凋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3h、6h、12h、24hANP组PMN凋亡率低于AEP组(P<0.05)。caspase活性在ANP组术后3h升高后即逐步下降,在AEP组则持续升高,至12h达到峰值(154.17±6.94)。各时相点组间比较除0h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而AE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则存在较多的凋亡。提示急性胰腺炎的转归与循环中性粒细胞功能密切相关,caspase3作为凋亡的关键酶类,其活性改变可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及急性胰腺炎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生脉注射液对内毒素(LPS)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预防性治疗,观察其血液中CD4+/CD8+含量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保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C57小鼠38只,体重22~27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10只;LPS损伤模型组(模型组)10只;生脉注射液预防组(预防组)18只,同时分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分别接受生脉注射液0.05ml/只、0.2 ml/只、0.35ml/只.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小鼠的CD4+/CD8+分布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中性粒细胞凋亡:模型组和生脉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和模型组间差异不大(P>0.05);CD4+百分比:模型组及生脉组CD4+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与模型组及治疗组之间CD4+百分比(P>0.05),生脉组与模型组的数据基本持平;CD8+百分比:模型组CD8+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组CD8+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P>0.05),生脉组CD8+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在急性肺损伤中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并不显著,其对CD8+表达的抑制,可能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3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健康对照(HC)者的血小板及红细胞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胞膜中PKC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略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的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59),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分别应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比较两组插管即刻生命体征及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前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使用咪达唑仑对清醒急诊患者行气管插管能较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捌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夕匕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人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下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培哚普利及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口服硝苯地平片,组口服培哚普利片。分别于服药前及4周末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结果:血小板及纤溶指标:治疗前组和组GMP-140、TXB2、PAI-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GMP-140、TXB2、PAI-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t-PA高于治疗前(P<0.05);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改善纤溶活性,而硝苯地平对血小板及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