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中各诊断指标的利用价值,以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其中5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26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分娩1分钟Apgar评分,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p H值分析,对研究组进行复苏后转入儿科病房观察有无脏器损伤和进行鉴别诊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动脉血p H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p H值不正常新生儿(p H7.2)的比率为5.0%,而研究组p H值不正常新生儿均大于70%;比较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在新生儿窒息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时发现,Apgar评分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3.6%和71.1%,脐动脉血p H值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9.3%和93.3%;比较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与脏器官损伤程度的关系可以发现,随着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下降,脏器管损伤率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脐动脉血血气p H值比Apgar评分特异性更好,敏感度更高,在临床上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血气p H值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脐动脉血气分析与羊水性状,新生儿Apgar评分,探讨三者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缺氧的关系。方法对290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即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羊水性状,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值,P(O2)值也越低,P(CO2)值越高,且酸中毒发生率较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率高。羊水混浊者较羊水清者窒息发生率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客观,能直接反映胎儿缺血,缺氧程度。羊水性状及Apgar评分是有主观性,三者结合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关系及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开始呼吸之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测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min Apgar评分,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结果 1.胎儿窘迫组脐血pH值为7.22±0.09,无胎儿窘迫脐血pH值为7.1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1min Apgar评分的减少,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HCO3-及BE值相应降低,两者呈正相关(均P<0.01),而PCO2值相应增加,两者呈负相关(P<0.01)。3.Apgar评分正常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HCO3-、BE及PaCO2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PO2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在pH<7.20的48例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pH≥7.20的105例新生儿中有2例发生HIE,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能更客观、更灵敏的反应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有利于估计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窒息诊断的意义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293例,对新生儿分娩后1min内的脐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同时进行1minApgar评分并追踪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并发症。结果1min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PO2、BE呈正相关(r=0.994,r=0.941,r=1,P均0.01),而与PCO2呈负相关(r=-0.902,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的出现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82,r=-0.656,P均0.01);Apgar≥8分的出现率随脐血pH值的降低而降低,二者呈正相关(r=1.000,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HIE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903,P0.01)。随着脐血pH值的降低,新生儿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r=-0.651,P0.01)。结论脐动脉血气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是Apgar评分的有效补充,应结合脐动脉血气和Apgar评分来综合评估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检查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18429例。低Apgar评分103例,统计脐动脉血气的参考值及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及分析脐动脉血气与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后可导致多脏器受损,脏器损伤中以呼吸系统受损最常见。脐动脉血气pH〈7.00脏器损伤率为100%。结论单凭低Apgar评分诊断窒息易导致误诊,脐动脉血气应被纳入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产后脐动脉血气值与Apgar评分相关性及脐动脉血气在高危新生儿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40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低Apgar评分组(Ⅰ组)25例;正常Apgar评分组(Ⅱ组)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Ⅲ组),新生儿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脐动脉血取样进行血气分析,3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监测。结果三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异常(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脐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仍有缺氧、酸中毒的可能,不可忽视因宫内缺氧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产后脐动脉血气分析测定有临床意义,并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儿生后Apgar评分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以指导早产儿临床对窒息的诊断及处理。方法用i-STAT型血气分析仪对新生儿350例生后1、5min脐动脉血进行血气测定,并与Apgar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pH早产儿组为7.24±0.04,足月儿组为7.22±0.04;Apgar评分早产儿组1minApgar评分≤7的有75名,占总数的30%;5minApgar评分≤7的有50名,占总数的20%;1min或5minApgar评分≤7的有75名,占总数的30%;足月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7的有9名,占总数的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脐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早产儿组低Apgar评分有关系。血气分析结果为诊断早产儿窒息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新生儿HIE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脑电图检查表现。结果:69例HIE患儿的EEG异常率为73.9%(51/69);其中EEG轻度异常为44.2%(23/52),中度为42.3%(22/52),重度为13.5%(7/52)。EEG异常率轻度HIE为55.3%(21/38),中度HIE为96.2%(25/26),重度为HIE的EEG全部为重度异常(100%)。结论:脑电图能客观、直接地反映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早期发现窒息缺氧后脑功能异常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与围产期窒息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序贯试验研究方案,随机选择24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142例窒息新生儿和10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差异,评估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窒息组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MB与围产期窒息严重度指标1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呈负相关(P〈0.001),与围产期窒息短期不利预后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K-MB有助于早期预测围产期窒息程度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Apgar评分与早产儿窒息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早产儿窒息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同期住院的早产儿,分成三组:(1)无窒息组(Apgar评分8~10分);轻度窒息组(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组(Apgar评分0~3分),然后分析各组与围产因素、动脉血pH值、血糖及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1)重度窒息组的围产因素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而后二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2)首次动脉血气pH值≤7.2的病例,重度窒息组也显著多于无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P〈0.01),无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3)重度窒息组发生严重低血糖(≤1.1mmol/L)的病例要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后二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4)出现脑损伤的情况: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脑室周周-脑室内出血(PIVH)及脑室周周白质软化(PVL),重度窒息组均显著高于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P〈0.01),轻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则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Apgar评分评估早产儿轻度窒息时(4—7分),应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其准确性有一定的限度。但Apgar评分0~3时,则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大,需按窒息儿处理,以减少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娩出后,脐血pH、PaCO2、TCO2、AB.BE SATO2的变化与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7例Apgar评分≤7分以下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在尚未建立呼吸系统前,钳夹脐带两端后立即用经肝素处理的注射器从脐动脉近胎盘侧抽血约0.5—1ml,在密闭的条件下立即送检验科,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血气分析的结果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于出生5天后对严重缺O2新生儿作头颅CT片,了解颅脑损伤的情况,并作好登记和随访记录。结果研究组中的围生期新生儿的pH、PaCO2、AB.BE PO2有显著改变有114例占68.2%,Apgar评分≤3分的有23例占13.7%,23例重度窒息围生儿中头颅CT扫描,提示脑损伤有19例占重度窒息儿11.4%,其中14例死亡占8.4%,3例脑萎缩脑瘫发生占1.8%。结论有明确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产科病史,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出生时重度窒息,Apgar评分1min小于或等于3分、5min小于或等于6分时,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小于7.0以下,易合并神经损伤及心血管、消化道、肾脏、DIC等多器官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结果:并发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未并发HIE组(P<0.05).体质量与1-min 和 5-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未并发HIE组(P<0.05).HIE患儿和窒息患儿5-min Apgar 评分为0~3分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5-min Apgar 评分为4~7分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胎盘早剥、不规范产前检查、1-min Apgar评分5个因素均为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的危险因素(χ2=58.456,P=0.000).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窒息新生儿,应给予适当的干预和良好的新生儿复苏,可以防止围生期窒息,从而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UIE)生后一周内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及其在HIE早期诊断和神经学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45例HIE患儿在生后一周内进行脑电图描记,并将EGG监测结果与HIE患儿临床分度在生后1、3、6、9、12及18个月时的神经学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脑电图背景活动在HIE早期诊断和神经学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45例窒息儿其中轻度窒息32例,重度窒息13例,并据胎龄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足月儿组36.8%和早产儿组57.7%。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3%和11.5%。轻度窒息组脑电图异常43.8%,重度窒息组61.5%。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1%和23.1%。研究表明早产儿脑电图重度异常率高于足月儿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窒息组脑电图重度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HIE新生儿生后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背景活动分析能早期预测HIE病情轻重程度并预测其神经学预后,对早期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围生期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在发达国家,围生期窒息可导致0.3%~0.5%活产婴儿发生中度HIE,0.05%~0.1%发生重度HIE。HIE是新生儿死亡和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10%~60%HIE婴儿死亡,至少25%存活儿有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后遗症。对新生动物的研究和对新生儿的初步研究表明,对围生期发生HIE的新生儿给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后遗症的发生而无不良反应,目前将脑部温度降低2~5℃的亚低温治疗被认为是临床上可行的、改善HIE新生儿预后的手段。为此,国际上开展了大规模的RCT研究,旨在研究全身亚低温,伴全身轻度亚低温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颅内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足月儿HIE为HIE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IE亚组,以同期住院的非HIE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生后第1~7天检测血清NSE水平,采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至36月龄的头颅CT检查信息,探讨NSE对颅内结构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HIE组107例(轻度HIE亚组34例,中度HIE亚组41例,重度HIE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入分析。@HIE组和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分泌趋势,以生后第2天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血清NSE水平中度和重度HIE亚组均高于轻度HIE亚组和对照组(P均〈0.05)。②急性期头颅CT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29例。以生后第2天血清NSE水平49.8ng·mL-1预测HIE组急性期头颅CT严重异常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6.0%。③HIE组存活99例,89例具有头颅cT随访资料,cT异常40例(40.9%),生后第2天NSE水平45.7ng·mL。预测急性期后36月龄内头颅CT异常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9.3%。结论中重度足月儿HIE生后2—5d血清NSE水平与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头颅CT的异常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分娩是一个复杂过程,产程长短、孕妇精神及体力状况、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扭转、受压、打结等)、胎盘老化等因素均对胎儿及新生儿预后造成不同影响。Apgar评分是评价新生儿娩出后呼吸、循环、生理反应及肌肉张力等临床状况的指标,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异性较差。为确切了解新生儿体内的实际缺氧程度和酸碱失衡情况,近年来提出脐带动、静脉血气分析,是判断胎儿窒息最具价值的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切断脐带前胎儿机体内的血气和酸碱状态.脐动脉血气值是反映胎儿组织代谢状态的最好指标,用来判断酸碱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脐静脉血气值反应胎盘功能,与脐动脉血气值对照,可以鉴别引起胎儿酸中毒的一些原因。现就脐动脉血气分析与新生儿预后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即刻Apgar评分、经皮血氧饮和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情的影响.方法对由我院妇产科转入儿科的HIE患儿进行即刻Apgar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即刻Apgar评分与经皮血氧饱和度关系密切.结论经皮血氧饱和度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缺氧程度对监测予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新的治疗方法,观察脑苷肌肽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对症、支持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的基础上将脑苷肌肽注射液6ml加入10%GS20~30ml中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NBNA/〉35分:第7、14天分别为25(48.9%)、38(84.4%)例,对照组16(25%)、33(63.9%)例,2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对HIE有治疗作用,能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从而有助于其预后。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颈CT检查,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患儿BAEP异常率69%,CT异常率88%,二者差异无显著(P>0.05),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