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灵活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运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在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75%,总有效率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针刀疗法具有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的双重作用,能有效松解组织粘连,解除疼痛。  相似文献   

2.
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手术疗法,小针刀源于我国古代,该疗法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除应用针刺的原理外,主要是用针刀替代手术刀。对某些软伤疾病进行闭合性手术(剥离、疏通、松解、粘连)和优于传统针灸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刀的特点是手术创伤小,不需麻醉,无后遗症,病人痛苦小,手术过程无需复杂的大型医疗设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刀配合三联疗法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贵溪市中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三联疗法(关节腔冲洗、中药内服、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三联疗法,2组均治疗3周,并观察至治疗后6个月。对比2组疼痛程度、步行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膝关节间隙。结果 治疗前,2组疼痛程度评分、步行功能评分、IL-1、IL-6及胫股内侧、胫股外侧、髌股间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及胫股内侧、胫股外侧、髌股间隙高于对照组,IL-1、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配合三联疗法可有效减轻KOA患者疼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膝关节间隙,促进步行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比较针刀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结果针刀治疗组治愈率为95.6%,有效率为97.3%,针刺对照组治愈率为9.8%,有效率为79.5%,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省时省力,可以作为颈源性头痛病程长、病情顽固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中药内服、头皮针针刺、穴位注射、针刀松解结合康复锻炼治疗对急慢性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中药内服头皮针刺头皮带注射及患侧肌肉痉挛动态平衡失调采用针刀松解40例,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疗法,常规康复训练,临床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11例、好转28例、无效1例,有效率97.5%;对照组20例治愈率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结论针刀松解疗法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普通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30例和普通针刺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针刀组在症状与主诉的缓解程度上及总体临床疗效的显愈率上优于普通针刺组,影像学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刀疗法适合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以针刀为主治疗颈椎病6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方法:对各型颈椎病63例行针刀闭合手术,并随机选择30例作为针刺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刀组治愈率55.56%,针刺组治愈率36.70%,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刀组与针刺组有效率分别为95.22%,90.00%,P〉0.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肩峰下滑囊炎患者21例,以针刀疗法为主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1例全部完成治疗,没有退出病例。最多经3次针刀治疗后,治愈19例,好转2例,治愈率90.5%,总有效率100.0%。结论:以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充分发挥了针刀治疗定位准确、松解剥离效果确切的优势,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微创安全,收效迅速,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121届针刀手法培训班讲出新东西,教会真本事。2005年3月8-17日。针刀医学是在当今针刀各派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这一理论和疗法已为近30年的临床实践和上千万病例所验证,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刀疗法以“简、便、验、廉”为特色,施术仅需一枚小针刀,皮肤常规消毒即可进行,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后遗症,疗效快,大多数疾病需一两次治疗。医院投资小,病人花钱少。针刀疗法确系适应当今医疗改革和竞争形势的一项特色治疗新技术。该疗法于1987年由针刀医学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腰方肌、 臀中小肌激痛点对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作用.方法 整群选取自2015年1—10月该院收治的20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治疗组运用针刀松解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病例的症状、体征是否改善.结果 治疗组:102例,治愈76例,好转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102例,治愈56例,好转19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73.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松解腰方肌、臀中小肌激痛点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疗程短,效果良好,优于单纯针刺疗法,操作安全,适宜在骨伤科门诊及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特殊群体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针刀疗法分次手术治疗肘关节强直30例.结果:治疗后经随访3个月~4年优良率86.7%.优21例,良5例,可4例.结论:针刀治疗肘关节强直可以有效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近20年针灸在军事训练相关腰肌损伤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从针刺、艾灸、电针、温针、针刀及针灸综合疗法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六种治疗方法的取穴主要集中于太阳经、足少阴经和督脉上的穴位,但治疗的机制与效应不同.针刺注重经气的传导,电针注重经气的传导与生物电效应相结合,灸法为经气的热传导,温针集合了针刺与艾灸两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刀疗法配合远道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N=33)与针刺对照组(N=35)。针刀治疗组给予近取腰骶部局部阳性反应点进行松解切割治疗,远取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束骨或足少阳胆经输穴足临泣及血郄委中进行针刀治疗。每周治疗2次,2周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给予常规辨经取穴,选取华佗夹脊、大肠俞、肾俞(双)、殷门、秩边(患侧)及阳陵泉(患侧)等,留针期间配合电针及TDP照射治疗。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2组均随访1个月。疗程结束后,采取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刀治疗组对JOA评分的提高作用及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针刺对照组为77.1%;针刀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配合远道取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高效、远期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针刀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在慢性腰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的80例慢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刀疗法在腰痛的微创手术中广泛应用,其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疗效好,患者疼痛少,较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药刀疗法药刀疗法是笔者历经25个春秋研究发明的融针刺、电针脉冲、各种针刀松解精华、新注射疗法、疼痛阻滞、水针注射、药线植入、氧气注入为九联一体一次到位的新疗法,亦称注射刀疗法或水刀疗法。它是中医针刺、西医手术治疗和注射治疗三者相结合为一体的结晶,针指的是微血管神经束探针和药刀刺入出现的阿是穴针刺效应,刀指的是机械的手术刀(针刀)切开,剥离炎性粘连和准确粘连点,并以适当速度注射一定容量的药物或气体(氧气),可以起到液压或气压(即液气刀)分离炎性粘连作用;药指的是准确病变点或穴位注射药物或药线而发挥药物局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1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两组分别接受臭氧疗法、针刀疗法治疗。结果针刀疗法治疗后,对照组58例患者的VAS评分为2.37±1.24,ODI评分为7.38±1.08,明显低于观察组1.67±1.34、6.72±1.07(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患者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针刀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实现神经功能的修复。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能够释放周围压力,使血液循环得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痛症得到明显的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腰背肌筋膜炎,又称腰背筋膜纤维织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病变。传统疗法以口服消炎止痛药、封闭、针灸、理疗、按摩等为治疗手段,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一部分病程长、粘连严重、有明确肌硬结的病人,疗效不尽如人意。针刀疗法既发挥了小针刀的针刺效应,又运用了闭合性手术的新技术,标本兼治,效果满意,现将针刀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6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针刺疗法比较,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疗效评价。方法:治疗组针刀松解、手法矫治;对照组针刺、手法矫治。结果:治疗组(n=96)与对照组(n=63)相比,治疗组Ridit值0.442,对照组Ridit值0.5884,U=3.2962,P=0.001〈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手法能从病因病理上纠正颈源性旋晕的生物力学失衡,是一种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化治疗方案。方法对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运用针刺疗法、针刀松解、功能锻炼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愈62例,占63.27%,好转36例,占36.73%,总有效率100%。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针刀针刀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针刺针刺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针刺组和针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CD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针刀组和针刺组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针刀组VS、VD及VM值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针刺组仅VS及VM值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针刀组改善更明显,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O1,P<0.05).结论:针刀组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