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66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1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51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TBP)组73例,非活动性结核组46例和非结核肺部疾病组491例。计算不同参比条件下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和TB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分析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A抗原(ESAT-6)和B抗原(CFP-10)刺激产生的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目水平。结果 639例疑似活动性结核患者中外周血T-SPOT.TB阳性218例(34.12%),活动性结核(肺结核和TBP)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87.10%(108/124)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58.70%(27/46)、非结核肺部疾病21.18%(104/491)和对照组14.55%(16/110)(P<0.001);活动性肺结核组阳性率为96.08%(49/51)高于活动性TBP组80.82%(59/73)(P=0.013);患者组和对照组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CFP10-SFCs)均高于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ESAT6-SFCs);活动性肺结核组ESAT6-SFCs和CFP10-SFCs合并值高于活动性TBP组、非活动性肺结核组、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P<0.001);30~39岁年龄组患者合并SFCs为[1.00(0,29.50)]低于≥80岁年龄组患者[3.00(0,26.00)](P=0.001);非结核肺部疾病各亚组和不同年龄组患者T-SPOT.TB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非医护人员亚组和非结核肺部疾病组比较,外周血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和TBP的诊断特征性指标差异较大,非结核肺部疾病组NPV(99.49%,96.51%)高于对照组(97.92%,87.04%)和非医护人员亚组(96.00%,77.42%)(P<0.05)。结论潍坊地区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医护人员中LTBI发生率较高;在结核高负担地区,外周血T-SPOT.TB诊断活动性结核感染受到一定限制,结果阳性应综合判断、慎重解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结核抗体LgG/LgM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及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其中涂片阳性36例,涂片阴性34例;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健康体检者68人(健康组)作为对照。比较健康组、非活动性肺结核及研究组血清PCT、RBP水平,比较涂片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PCT、RBP水平;分析血清PCT联合RBP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PCT为(1.39±0.24)ng/ml,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与健康组(P0.05);研究组血清RBP为(25.13±3.09)mg/L,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与健康组(P0.05);非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且RBP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涂片阳性患者血清PCT为(1.51±0.23)ng/ml,明显高于涂片阴性患者(P0.05);涂片阳性患者血清RBP为(23.57±3.98)mg/L,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RBP及二者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0.685~0.910)、0.730(95%CI:0.608~0.852)、0.881(95%CI:0.801~0.961)。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尤其是涂片阳性患者血清PCT水平均明显升高,RB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PCT联合RBP检测对活动性肺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及结核分支杆菌糖脂免疫球蛋白G(LAM-IgG)联合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分期分为三个亚组:进展期28例、好转期41例、稳定期37例),选取101例同期住院治疗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9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健康组。比较各组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及LAM-IgG表达情况,并计算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LAM-IgG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及LAM-IgG 阳性表达情况: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时期IgG、IgM抗体、LAM-IgG阳性表达情况:进展期>好转期>稳定期,病灶≥3肺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LAM-IgG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灶<3肺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培养检查作为金标准,106例患者痰培养阳性率为37.74(40/106)。IgG+IgM+LAM-IgG联合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0%、98.46%、94.87%、95.52%,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效能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及LAM-IgG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其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监测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8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32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组54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7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肘正中静脉血4mL,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P<0.05),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最多,CD8+升高最明显,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IL-4、IL-10、TNF-α明显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5),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IL-4、IL-10、TNF-α升高最多,IFN-γ降低最明显,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IL-4、IL-10、TNF-α、IFN-γ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判断肺结核患者病情变化和结核活动情况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月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7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营养治疗和常规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的同时再给予氨溴索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痰液病原菌转阴时间和病灶吸收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61.97%和92.96%,对照组分别为47.69%和67.69%;观察组患者痰液病原菌转阴时间为(7.95±2.73)d,对照组为(11.47±3.2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灶显著吸收和总吸收率分别为50.70%和84.51%,对照组分别为27.69%和61.54%,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安全而有效,而且用药简单,可以在临床工作中作为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部感染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85例肺结核患者与44例急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性质分为肺结核组与非结核性肺部感染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85例肺结核患者中血小板增多者占37.8%,均数为288.6×109/L;44例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患者中血小板增多仅占2.27%,均数为183.9×109/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5303,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明显偏高,血小板计数在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部感染鉴别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微小RNA-28-3p(miR-28-3p)、miR-93-5p和miR-574-5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结核筛查的300例患者,根据肺结核诊断情况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136例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164例,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10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miR-28-3p、miR-93-5p和miR-574-5p水平,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iR-28-3p、miR-93-5p和miR-574-5p表达并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8-3p、miR-93-5p和miR-574-5p表达水平对区分活动性肺结核疾病预测价值。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吸烟、咳嗽、咯血、肺内空洞、淋巴结肿大占比高于非活性肺结核组(P0.001),而钙化结节、支气管扩张占比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01);活动性肺结核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与外周血miR-28-3p、miR-93-5p、miR-574-5p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与对照组(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治疗后外周血miR-28-3p、miR-93-5p、miR-574-5p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miR-28-3p、miR-93-5p、miR-574-5p的预测活动性肺结核疾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818、0.872(P0.05),且miR-28-3p的AUC高于miR-93-5p(P=0.002)。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iR-28-3p、miR-93-5p、miR-574-5p表达水平升高且治疗后呈下降趋势,对区分活动性肺结核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检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 《中国校医》2010,24(12):886-887
目的调查涂阳肺阳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检出情况。方法接受检查的家庭密切接触者1 236人,年龄0~14岁儿童进行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15岁人群摄X线胸片,对X线胸片提示肺部有异常阴影者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结果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检出率为3.0%,涂阳肺结核检出率为0.6%。肺部病灶有空洞和排菌量大的病人其家庭密切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较高。家庭密切接触者中年龄>60岁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高于15~60岁组结论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活动性肺结核筛查,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中的活动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对患者疗效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Ⅰ型Ⅱ型肺结核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化疗方案,另一组为观察组,行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每组各37例,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痰菌转阴率以及肺部病灶吸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Ⅰ型Ⅱ型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NP)、降钙素原(PCT)判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84例,分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NP、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血清N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血清N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与对照组(P〈0.01),而非活动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P值以35.40nmol/L为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3.0%;血清PCT值以0.21nmoL/L为临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和8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NP、PCT明显升高,其水平与活动性病情密切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月12月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86例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8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PCT与CRP检测,并对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PCT与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阳性患者56例、CRP水平阳性患者54例,联合检测出阳性患者84例,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联合检测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菌阳肺结核310例、菌阴肺结核196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48例,采集患者EDTA-K2抗凝静脉血2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hs-CRP含量,应用ROC曲线分析hs-CRP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结果 菌阳性肺结核组和菌阴性肺结核组hs-CRP含量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Z值分别为4.51、2.67,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hs-CRP判断菌阳肺结核和菌阴肺结核活动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80 mg/L和1.40 mg/L.菌阳肺结核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菌阴肺结核组的AUC为0.764,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结核抗体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肺部疾病住院患者2238例,其中肺结核患者799例为观察组,除肺结核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439例为对照组。分别用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金标法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抗体阳性率43.05%,对照组为1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涂片阳性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53.64%,高于痰涂片阴性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33.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活动性肺结核血清钙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葆丽 《冶金防痨》1995,6(2):107-108
本文以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间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住院病人34例与同期住院的肺炎30例分为二组进行了血清钙的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钙降低与对照组血清钙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钙的变化,可能与活动性肺结核病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独立式宣教与管理模式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为肺结核患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3年在玉林市结核病防治所诊断并登记治疗的54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1:1的比例,交替归入干预组和内对照组,将2013年在北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诊断并登记治疗的608例活动性患者归入外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玉林市共登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45例,成功治疗率为85.14%(464/545),登记治疗的农村肺结核患者465例,成功治疗率为84.09%(391/465);2013年北流市登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08例,成功治疗率为71.22%(433/608),登记治疗的农村肺结核患者572例,成功治疗率为70.63%(404/572)。干预组成功治疗率为90.11%(246/273);内对照组成功治疗率为80.15%(218/272);外对照组成功治疗率为71.22%(433/608)。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成功治疗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8、38.055,均P0.05)。干预组农村患者成功治疗率为89.22%(207/232);内对照组农村患者成功治疗率为78.97%(184/233);外对照组农村患者成功治疗率70.63%(404/572)。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农村户籍干预组的成功治疗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35、31.284,均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可减少肺结核患者的延误诊断或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掌握衡水市6所高中、大中专院校的新生的肺结核发病情况,了解主要病因,提出科学的防治肺结核的策略和依据。方法 对衡水市6所高中、大中专院校的29 828名新生进行结核菌素实验(PPD)监测,对PPD强阳性的学生进行X线拍片,对于确诊活动性肺结核要给予积极治疗,非活动性肺结核及PPD强阳性而胸片无异常要给予预防性治疗和追踪观察。结果 2011-2013年衡水市高中、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体检PPD强阳性率为12.3%,三年的PPD强阳性率分别为12.0%、12.1%、12.6%。新生活动性肺结核为107.3/10万,三年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129.2/10万、116.2/10万、77.6/10万。3年间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5例,衡水学院检出患者所占构成比比较高(25/33),本地与异地生源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这三年的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是逐年降低的,但PPD阳性率是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结核病防控工作仍然不容小觑,要重视加强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尤其是大学院校学生的结核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49例活动性肺结核接触者的发病情况李国俊,黄燕珍长乐市沿海4个乡镇农村4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布在49个家庭)的174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3年中共发现7例活动性肺结核,其中痰涂片检抗酸杆菌阳性5例,痰涂片阴性2例,3年总发病率为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CT与X线用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单位诊断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80例参与研究,分成两组,分别接受CT与X线诊断,同时对比病理检查结果,分析CT与X线对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不同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肺部炎症5例,肺结核12例,肺癌13例,良性肿瘤5例,对照组诊断率为70%,其中肺部炎症3例,肺结核11例,肺癌11例,良性肿瘤3例。结论:CT较X线对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更准确确定病灶的性质,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SPOT.TB检测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例肺外结核患者、14例肺部病变非肺结核者、9例肺外非结核性疾病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率。结果肺结核组T-SPOT.TB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部病变非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肺外结核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部病变非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检测对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57%、80.00%和93.33%,诊断特异度为85.71%、85.71%和88.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88.89%和96.55%,阴性预测值为75.00%、75.00%和80.00%。菌阴肺结核组与菌阳肺结核组之间比较,T-SPOT.TB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与菌阴肺结核和菌阳肺结核之间比较,T-SPOT.TB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肺外结核和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