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于CT扫描数据的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三维(3D)重建模型指导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资料与方法 采集11例住院患者的鼻窦CT薄层扫描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软件FitMe DICOM viewer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评估重建质量及对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选择CT薄层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和重建,分割后的图像边界清晰、完整,数据无丢失.重建的结构清晰、连续,可以真实反映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为术者提供符合空间想象的图像,以指导鼻内镜手术.结论 利用FitMe DICOM viewer软件对二维CT图像进行分割,方法简单实用,分割效果理想,重建后的3D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够显示鼻腔内部各结构的情况,又能准确反映鼻窦及病变组织与周围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耀德  王春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1):1050-1051
数字化倾斜是指通过计算机的后处理 ,获得与扫描平面有不同倾角的系列图像。它有别于常用的斜面重建 ,常用的斜面重建必须是扫描完成后 ,利用斜面重建软件逐层重建 ,一般情况下 ,1次只能获得 1幅图像。利用CT的数字化倾斜功能 ,在扫描的同时即可同步显示一系列与扫描平面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三维CT重建是指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将系列连续CT断层扫描所收集的数据信息重建为立体图像。1980年Herman首先将三维CT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和三维成像算法的不断改进,3DCT  相似文献   

4.
螺旋CT扫描是目前推广的一种先进CT扫描技术。由于扫描速度快,因而造影剂的用量可望减少,同时可以重建高质量的冠状、矢状及三维图像。然而与动态CT扫描相比,由于螺旋扫描信息获得所需时间较短。因此,血管及器官的强化易受扫描期间造影剂进入血循环内各种因素以及注入造影剂后扫描时间的影响。除肝脏外,尤其肾及脾等器官在行螺旋扫描时所显示的图像可较动态CT扫描所显示的图像快。目前为止,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某些螺旋CT扫描图像如何解释,尚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泌尿系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西门子SOMATOM Enotion 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10例泌尿系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容积扫描,再进行薄层1.25mm对比图像进行了重建,然后将重建所需图像导入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重建(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分别对10例泌尿系损伤图像进行了三维成像。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临床疑诊泌尿系损伤而行CT检查,其中肾脏损伤6例,输尿管损伤、断裂3例,膀胱破裂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技术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可靠依据,重建后的图像可全面,多方位直观的显示损伤部位及损伤后的间接或直接征象,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RT3D成像技术在诊断食管癌颈根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行强化螺旋CT扫描后将容积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设定CT阈值和透明度百分率加伪彩,实时重建颈根部三维图像,并进行图像切割.结果三种实时三维图像能较好地、多角度显示食管癌气管食管沟转移性淋巴结形态及周围相邻器官受压、浸润征象,不同的三维图像对不同征象的显示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综合运用RT3D多种成像方法,是CT横断图像的重要补充,可为临床快速准确地诊断食管癌颈根部淋巴结转移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血管性阳萎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阴部动脉立体图像。结果:(1)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三维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髂内动脉、阴部内动脉、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分支、走行;(3)6例动脉性阳萎者,阴茎动脉成像可见病变位于阴部内动脉3例,阴茎海绵体动脉3例。结论:螺旋CT阴茎动脉成像可以多方位观察,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可作为选择性动脉造影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螺旋CT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9例患者进行CT薄层扫描和三维(3D)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3D重建图像。结果:29例中26例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成像技术二维(2D)和3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结论:螺旋CT成像技术能对颌面部折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较为理想CT照片。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CT三维图像质量的因素。材料与方法:47例骨折和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法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进 行三维图像重建,观察三维图像的平滑度、骨折线显示的数量、图像的真实性进行分析。结果 5mm层厚、5mm层 间距时三维图像质量明显低于3mm层厚、2mm层间距时的图像质量(P<0.05),其骨折线显示量也较少(35:48); 采用平滑过滤时三维图像优于不采用的;而螺距为1时较螺距1.5时边缘光滑,少见阶梯状(P<0.05)。结论 1. 应尽可能地采用较薄的层厚和适当的螺距进行扫描;2.薄层、重叠重建轴位图像对提高图像质量是非常有效的;3. 根据重建的目的采用适当的阈值,并对图像进行多次平滑过滤;4.影响轴位CT图像的因素同样也会影响三维图 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鼻骨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鼻骨可疑骨折采用螺旋CT扫描和图像多层面重建技术,探讨鼻骨骨折最佳的诊断方法。材料和方法:使用GE Hispeed CT/i型螺旋CT机行鼻骨冠状位扫描采集数据,通过工作站的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多维重建,获取高清晰和立体的图像。结果:在对传统X线检查中疑有鼻骨骨折的病人做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后都显示有明显的骨折线,尤其对一例鼻骨骨折的病例更显示出该方法的优越性。结论:经图像重建后的影像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并且二维与三维相互补充,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赵雄  杜向东  万娜 《兵团医学》2017,52(2):47-48
CT扫描图像的重建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准确的设定窗宽窗位,正确的应用重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是获得较为理想CT照片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PHILIPS Brilliance-16螺旋CT扫描图像的重建技术与临床应用。1重建算法的应用(1)Smooth(A)柔和算法,主要应用腹部的胰腺及脾脏的薄层扫描。(2)Standard(B)主要应用于常规腹部、纵隔、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胸部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本文结合87例胸部扫描患者的CT轴位资料,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算法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在颈部低剂量CT扫描中对图像质量的综合影响。方法收集80例需行颈部CT检查的病例进行低剂量CT扫描。所有扫描病例行CT图像重建时均采用四种不同的重建算法(FBP、ADMIRE 1、ADMIRE 3、ADMIRE 5)分别进行轴位重建,然后对获得的重建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最后得出图像CT值、图像噪声、SNR、CNR及整体图像质量等的对比情况。结果图像CT值方面各重建算法没有差别,图像噪声高低排序为ADMIRE 1FBPADMIRE 3ADMIRE 5,图像SNR与CNR高低排序为ADMIRE 5ADMIRE 3FBPADMIRE 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劣排序为ADMIRE 3ADMIRE 5FBPADMIRE 1。结论在颈部低剂量CT扫描中,相比传统的FBP算法,ADMIRE算法(ADMIRE1除外)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图像的噪声,也能够显著提升图像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于39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叠重建及骨算法重建,然后通过软件功能行三维重建。通过旋转三维图像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颅骨及颌骨骨折20例,胸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例,髋关节骨折3例;左股骨慢性骨髓炎1例,胸椎结核2例,膝关节退行性变1例,肘关节感染2例,颈椎及胸椎先天畸形2例,踝关节合并足骨多发转移瘤1例。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作为横轴CT图像和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它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尤其在解剖结构复杂的颅底、颌面、脊柱、关节、手和足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膀胱立体图像。结果:(1)膀胱三维图像的好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膀胱三维图像上可清楚观察到向膀胱内突入的菜花状或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膀胱壁增厚;并可以多方位观察膀胱轮廓及肿块情况。结论:螺旋CT膀胱三维成像可以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性软件的开发利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形象化的信息,尤其是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则更加丰富多彩,如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以及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重建技术等,使CT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臻完善。我科对29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颌面部3D重建,适当提取并参考关键层面的横断面图像,提高了对颌面外伤的诊断率和全面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探讨肋骨疾病多种.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CR图像;SCT胸部扫描并薄层重建,薄层横断及倾斜扫描,薄层图像二维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MSCT扫描并薄层重建、MPR和三维容积(VR)及MIP成像。结果:CT扫描对肋骨疾病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及CR图像,后者利于定位:CT可清晰显示轻微病变,但定位不准;MPR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三维重建可立体显示病变,利于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SCT、MSCT扫描及其薄层图像的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病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扫描后图像重建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病螺旋CT(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颈椎病患者的SCT扫描图像及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立体图像的CT表现,并与X线平片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颈椎病的SCT表现及有关文献,可将其分为颈型(8例)、根型(11例)、脊髓型(12例)、椎动脉型(8例)、食管压迫型(1例)、混合型(16例)共6型。SCT容积扫描对颈椎病的诊断比X线平片能提供更多的信息(v=9,X^2=l7.9,P<0.05)。结论:SCT容积扫描后图像重建对诊断颈椎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横断扫描及重建对肩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及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及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及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