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鼠一次灌胃二巯基丁二酸(DMSA)混悬剂的LD_(50)为6g/kg,大白鼠为4g/kg。正常狗每天灌DMSA0.5g/kg共6周(5天/周)给药后食量减少,呕吐,体重减轻。血象、血糖、心电图、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解剖一狗见十二脂肠有少量充血。灌服0.2g/kg组无明显症状。兔一次灌服DMSA后半小时,血中SH含量达高峰,5小时内血中SH浓度已明显下降。 小鼠皮下注射~(210)Pb-醋酸铅后以骨和肾~(210)Pb含量最高。静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或灌服DMSA可排除体内吸收~(210)Pb,二者均非常显著降低骨和肾中~(210)Pb。 兔皮下注射硫酸铜后,DMSA可明显促进尿铜的排泄。加服NaHCO_3或枸橼酸钠可加强DMSA的排铜作用。 小鼠分别肌注~(125)Sb-吐酒石、~(90)Sr-硝酸锶、~(204)Tl-硫酸亚铊和~(147)Pm-硝酸钷后立即灌胃DMSA和NaHCO_3,DMSA明显增加放射性金属在尿中排泄。促使~(125)Sb排泄增加6倍、~(90)Sr 2倍、~(204)Tl 11倍和可提高~(147)Pm 12倍。血和大多组织中放射性都有降低。 上述结果提示口服DMSA可用于金属中毒治疗。DMSA比Na-DMS稳定低毒,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鼠一次灌胃二巯基丁二酸(DMSA)混悬剂的LD50为6g/kg,大白鼠为4g/kg。正常狗每天灌DMSA0.5g/kg共6周(5天/周)给药后食量减少,呕吐,体重减轻。血象、血糖、心电图、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解剖一狗见十二脂肠有少量充血。灌服0.2g/kg组无明显症状。兔一次灌服DMSA后半小时,血中SH含量达高峰,5小时内血中SH浓度已明显下降。小鼠皮下注射210Pb-醋酸铅后以骨和肾210Pb含量最高。静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或灌服DMSA可排除体内吸收210Pb,二者均非常显著降低骨和肾中210Pb。兔皮下注射硫酸铜后,DMSA可明显促进尿铜的排泄。加服NaHCO3或枸橼酸钠可加强DMSA的排铜作用。小鼠分别肌注125Sb-吐酒石、90Sr-硝酸锶、204Tl-硫酸亚铊和147Pm-硝酸钷后立即灌胃DMSA和NaHCO3,DMSA明显增加放射性金属在尿中排泄。促使125Sb排泄增加6倍、90Sr 2倍、204Tl 11倍和可提高147Pm 12倍。血和大多组织中放射性都有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口服DMSA可用于金属中毒治疗。DMSA比Na-DMS稳定低毒,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诊断为脓毒症而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脑血流异常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住院第1、3天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血管搏动指数(PI)、脑血流指数(CBFi)]差异。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7.1%,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1天,观察组患儿的Vs(182.47±22.36)cm/s、PI(1.25±0.13)均高于对照组的(160.30±40.45)cm/s、(0.82±0.12),CBFi(653.33±130.53)低于对照组的(783.65±8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观察组患儿的Vs(142.00±28.71)cm/s与对照组的(143.28±34.36)c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I(1.31±0.13)、CBFi(597.94±104.58)均高于对照组的(0.85±0.12)、(498.65±6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第3天的Vs低于住院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的PI及CBFi与住院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第3天的Vs及PI与住院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的CBFi低于住院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儿行TCD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并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某铅冶炼厂,接触空气中铅浓度0.56~12.0mg/M~3的工人137名,观察口服DMSA的驱铅效果。受试者每日口服DMSA1.5克/50Kg,连续3天,然后停药4天为一个疗程。每日收集晨尿,测定尿铅含量。结果表明;①服用DMSA后,在连续服药的三天中,尿铅排出量明显增加,约占总排出量的74%,停药后一个疗程结束尿铅为0.092m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巯基丁二酸(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铅中毒的效果,探讨药物与营养素间的最佳配伍方式及应用剂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对治疗后铅中毒小鼠的血铅水平筛选出DMSA与营养素联合治疗铅中毒的最佳方案,把筛选出的干预组分别同高剂量DMSA组和低剂量DMSA组相比较,判断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钙、维生素C和DMSA联合干预组小鼠血铅平均水平为234.7μg/L,在各干预组中血铅水平最低,且与低剂量DMSA组和高剂量DMS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MSA与钙、维生素C联合为最佳配伍方式,三者联合使用,在减少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驱铅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及用于抗菌素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第1天(未使用抗生素)786例、第3天493例、第5天415例和第7天217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第1、3、5、7天,PCT阳性检出分别为493、390、126和27例,占总例数的62.7%,49.6%,16.0%和3.4%,总阳性率逐渐下降;217例连续住院7天以上的儿童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第1、3、5、7天PCT值分别为(6.03±2.58)ng/mL、(4.98±1.97)ng/mL、(3.16±1.25)ng/mL和(1.45±0.67)ng/mL,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患儿入院第1天,PCT≥0.25ng/mL时有助于细菌或非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PCT测定可作为儿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及抗菌素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SCAP预后的评价,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按照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共同发布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指南中关于SCAP的界定,分析我院2006—2007年57例SCAP临床资料,并对住院第1、3、5天的CPIS分值进行分析。结果57例SCAP平均年龄(65±18)岁,死亡23例,病死率40%。死亡组住院第1天CPIS(7.0±1.5)、第3天(7.5±1.1)及第5天(9.0±1.7),存活组住院第1天CPIS(6.8±1.1)、第3天(6.2±0.9)及第5天(5.3±1.2),住院第5天CPIS>6分时病死率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82.4%。pH<7.35或二氧化碳分压(PCO2)≥50mmHg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P<0.01);呼吸次数≥30次/min、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个及以上器官受累、3个及以上肺叶受累、白细胞≥10×109/L或血清白蛋白<30g/L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pH<7.35、PCO2≥50mmHg、呼吸≥30次/min、合并COPD、3个及以上器官受累、3个及以上肺叶受累、白细胞≥10×109/L及血清白蛋白<30g/L是SCAP病死率的危险因素;CPIS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指标用于SCAP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或门诊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110例,予MTX 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第2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50 mg,2/d,共3 d,同时口服自拟中药方剂加减治疗,每天1剂,连用7 d,定期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四...  相似文献   

9.
陈亚民  杨国辉 《贵州医药》2012,36(9):787-791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和Ⅲ对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重症病人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病人进行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计算APACHEⅡ/Ⅲ评分和预期病死率,并与实际住院病死率对比.结果 存活组APACHEⅡ分值入院第3天(11.84±5.28)、第5天(10.66±4.36)和第7天(9.23±4.35)与第1天(15.72±7.26)比较,明显降低(P<0.001);死亡组APACHEⅡ分值入院第1天(18.40±6.60)、第3天(19.09±6.74)和第5天(23.34±7.22)与第7天(39.09±5.47)比较降低非常显著(P<0.001).存活组APACHEⅢ入院第3天(43.02±24.01)、第5天(38.48±17.28)和第7天(32.33±14.61)与第1天(55.74±29.30)比较时降低(P<0.001);死亡组APACHEⅢ分值入院第1天(71.48±34.85)、第3天(87.67±45.76)和第5天(113.02±49.55)与第7天(200.44±22.66)比较降低非常显著(P<0.001).APACHEⅡ/Ⅲ死亡组于入院第1、3、5、7天分值均高于存活组(P<0.001).APACHEⅡ评分与APACHEⅢ评分在第1、3、5和第7天呈正相关(P<0.001).结论 APACHEⅡ/Ⅲ评分可早期预测重症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试验对苯、甲苯、二甲苯进行了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OregonK 雄蝇每天接触11.3mg/L的苯、17mg/L的甲苯或0.3mg/L 的二甲苯30min连续2天,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苯在分阶段(2,3,3天)实验中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生殖细胞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1例47岁妇女,因复发性尿路感染接受口服诺氟沙星400mg,每天2次.24h后,出现眼睑水肿,8天后(仍然服药)主诉肢水肿.第10天停药,此时,未怀疑诺氟沙星会引起肾异常.第15天,患者开始应用呋塞米(每天40mg)并入院.医生观察到病人肢水肿,尿量每天300ml,血压17/10.7kPa;实验室检查结果:尿无菌,尿蛋白每天11.7g,总血清蛋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一名78岁的妇女因进行性无力而住院,该患者患有高血钾症(血清钾浓度为6.6~6.8mEq/L)。患者正在应用消炎痛栓剂(100mg,2/天)和每天并用氨氯吡脒(5mg)及双氢克尿塞(50mg)。当停用上述药物后,患者的血钾浓度恢复正常(4.4mEq/L)。随后又给予消炎痛(100mg,2/日)和并用利尿剂(剂量同前)4天;最后单独应用利尿剂4天。结果发现单独应用消炎痛或利尿剂时,其血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诊疗性疼痛强度与住院天数、性别、城乡居住地域的关系。方法:在住院7~13岁非危重症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入院第一~七天的每天静脉输液穿刺后进行疼痛评估(自评法和他评法),第二~七天的疼痛指数分别与第一天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居住地域之间儿童的疼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入院第一天,自评法和他评法疼痛指数分别为2.5±1.9和2.5±1.4。与第一天相比,第二、三天无差异,第四天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城乡居住地域儿童的疼痛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诊疗性疼痛(静脉输液)为轻中度疼痛,其疼痛变化规律是随着住院天数的延长而下降,不同性别、城乡居住地域之间的儿童疼痛强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小鼠ip Na—DMS,ig DMSA,ig DMSA加NaHCO_3或加Na-citrate。24h尿~(210)Pb排出分别为对照组的3.4,3.8,3.6,3.0倍,24h尿~(210)Hg排出分别为对照组的2.4,2.3,3.3,2.7倍,但粪~(210)Pb和~(203)Hg排出无明显增加,能降低组织中~(210)Pb和~(203)Hg的含量,但肾~(210)Pb则明显增加。结果证明ig DMSA驱~(210)Pb和~(203)Hg的作用肯定,其疗效和ip Na-DMS相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免疫毒理学方法、观察了孕鼠染砷对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用NIH种小白鼠。染砷各组孕鼠于妊娠第7—17天,每天一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0.15、0.75、4.50mgAS/kg体重)的As_2O~3水溶液,溶剂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于妊娠第1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15mg/  相似文献   

16.
杨洁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4):283-284
目的:探讨盐酸拓扑替康与顺铂联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 5例鼻咽癌患者应用盐酸拓扑替康0 .75 mg/ m2静脉滴注第1天~第5天、顺铂每天2 0 mg/ m2第1天~第3天,3周期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者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 3例,部分缓解(PR) 17例,稳定(SD) 5例,总有效率(CR+PR)为80 % ,结论:该方案为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一个可行方案,患者耐受性好。但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7.
例一,男,29岁,住院号81145。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因精神失常复发而入院。经氯丙嗪(600mg/日)、奋乃静(20mg/日)、安坦(4mg/日)及舒必利(200mg/日)治疗后症状好转,生活能自理。后因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而用丙戊酸钠(400mg/日)服后第3天表现呆滞,行动缓慢,进食慢而少,不会自己穿衣,问之不答,神志迷茫。第4天停用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第1~7天,10 mg·kg-1阿奇霉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第8~15天,10 mg·kg-1阿奇霉素分散片,每天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3天,1.5 mg·kg-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天1次,静脉滴注;第4~15天,1.0 mg·kg-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天1次,静脉滴注。2组治疗时间均为15 d。比较2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40例/40例)和85.00%(34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9.87±2.72)和(12.25±3.81)mg·L-1,IL-6分别为(5.13±0.72)和(6.62±0.81)pg·mL-1,TNF-α分别为(4.20±1.32)和(4.71±1.77)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2.01±0.47)和(3.34±0.62)d,咳嗽持续时间分别为(3.20±0.61)和(5.24±1.22)d,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分别为(5.37±1.72)和(7.53±1.9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在SMPP患儿治疗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清因子指标,缩短症状和体征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异基因脾细胞(SC)在促进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第-5~-3天,C57BL/6(H-2b)受体小鼠每天腹腔注入0.5 ml抗淋巴细胞血清(ALS),共3天。第0天,C57BL/6受体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均源自BALB/c(H-2d)的1×108脾细胞(SC)及2×107骨髓细胞(BMC)。第二天,受体鼠腹腔注入200 mg/kg的环磷酰胺(CP)。第六天进行从BALB/c到C57BL/6的尾-尾皮肤移植。每天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共观察100天。并于骨髓细胞移植后30天、50天及70天对受体小鼠外周血进行嵌合体检查。结果:抗淋巴细胞血清和(或)异基因脾细胞的输注能促进异基因BMC的植入,并能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在30、50天及70天,SC BMC CP、ALS BMC CP及ALS SC BMC CP移植组受体小鼠体内能检测到供体骨髓源性细胞,ALS SC BMC CP移植组的嵌合率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嵌合率下降,而且移植皮片存活时间与嵌合率具一定相关性。结论: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异基因脾细胞能协助异基因BMC植入,形成嵌合体,促进免疫耐受的诱导,使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比较了头孢唑肟(第三代)与头孢唑林(第一代)预防腹部术后感染的作用。将因胃癌、消化性溃疡、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病、胆囊息肉等住院手术治疗的117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要求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失血量等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头孢唑林组61名(男30,女31),头孢唑肟组56名(男29,女27)。所有患者术后每天2次iv头孢唑林(2 g/次)或头孢唑肟(1g/次),连续给药5天以上,直到病人体温和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