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庆贤  曹哲 《河南中医》2020,40(8):1277-1280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松解髂腰肌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h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DL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松解髂腰肌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y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0.0%和50.0%,治疗组优良率和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松解髂腰肌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VAS评分、JOA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及缓解腰椎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整脊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整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及腰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JOA评分、腰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联合电针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恢复腰椎生理曲度,改善腰椎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正骨手法对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postnatal pelvic ring injury,PPRI)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PPR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联合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正骨手法及针刺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JOA评分、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VAS和ODI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P<0.05).结论: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PPRI,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椎多方位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腰椎多方位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腰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改变。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腰椎多方位整脊手法比常规推拿治疗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 %高于对照组的84.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定点微调整脊手法联合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LDH,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患者腰背部疼痛的改善以及对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每组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冠状面Cobb角、腰椎弓顶距离、腰椎前突指数、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I)、骨盆入射角(PT)、脊柱矢状轴(SVA)、骶-股距(SFD)。结果: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P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腰椎弓顶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突指数、SS、PT、SVA、SF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联合针刺整脊手法能够有效缓解CNLBP疼痛,纠正患者腰椎曲度异常,调节腰椎-骨盆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针灸推拿门诊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分别给予常规推拿手法与美式整脊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美式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管注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宗腰椎四维牵引整脊仪牵引治疗,30例)与观察组(骶管注药联合以宗腰椎四维牵引整脊仪牵引治疗,30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量表评分(ODI)、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骶管注药辅助以宗腰椎四维牵引整脊仪牵引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以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25例以腰椎牵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腰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相比,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更能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南少林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布洛芬片+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南少林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南少林整脊手法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4.12%、76.47%,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JOA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中医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迅速缓解局部疼痛,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段伟利  陈红  陈双辉 《新中医》2022,54(15):188-191
目的:观察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对腰部功能、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6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背屈伸比较治疗前减少(P<0.05),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LDH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与腰椎平衡力,有利于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理功能及生物力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热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同时给予内热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ODI及LFR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O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与LFR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ODI、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JOA、LF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内热针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活动度,恢复正常功能,不失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消髓化核汤与按摩整脊手法联合治疗对于改善其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消髓化核汤,为研究组患者提供消髓化核汤与按摩整脊手法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29例患者病情缓解,总缓解率96.67%;对照组25例患者病情缓解,总缓解率83.33%,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总复发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消髓化核汤与按摩整脊手法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并可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3~24个月出现腰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铍针联合TDP照射治疗,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整脊推拿联合TDP照射治疗,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记录压痛点个数和腰椎活动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压痛点个数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压痛点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动作的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各个动作的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联合TDP照射治疗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出现的腰痛有明确的缓解作用,可有效改善腰椎活动度,效果优于整脊推拿联合TDP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福育 《河南中医》2016,(1):140-142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腰部治疗。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83.3%,治疗组优良率为95.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与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力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加中药熏蒸腰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有利于腰椎前屈力度的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15-118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治疗4周对比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进行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P0.05),究组腰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腰部活动及功能方面较基础康复治疗、整脊手法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