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淡色库蚊和缺乏库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筛选出3种引物,对淡色库蚊,致乏库蚊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不同条带状数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两种库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了有相同分子大小的DNA带外,还有一半条带为各自独特的条带,用淡色库蚊成蚊作RAPD-PCR的扩增带与相应的细胞株产生的主要条带相符,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方法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潍坊市高新区淡色库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龄末Ⅳ龄初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结果高新区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和溴氰菊酯产生抗药性,LC_(50)分别为0.004 048、0.001 866,对双硫磷抗性倍数为8.31倍,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为3.83倍,而对高效氯氰菊酯较为敏感,LC_(50)为0.001 798,抗性倍数为0.47倍。结论避免单一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可与其他种类的杀虫剂交替轮用或复配使用,预防和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三带喙库蚊新孳生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三带喙库蚊主要孳生于稻田、较清的污水和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如具有向阳泥底、水位较低、漂浮植物丛生的池塘、沼泽、水坑、洼地、容器积水、灌溉沟渠等。随着农村和郊区的不断城市化,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地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2006年8-9月,在北京市区某小区的下水道口污水中,首次发现了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孳生。不仅如此,还发现了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同时孳生于同一个下水道口的现象。2006年8月31日,检查小区中积水下水道口19个,发现孳生三带喙库蚊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有效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成蚊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和10 000 mg/L氯菊酯的1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结果 北京市、河北和海南省淡色库蚊及致倦库蚊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区分剂量下的24 h死亡率均<80%,均为抗性种群.7株淡色库蚊对10 000 mg/L氯菊酯的24 h死亡率均<50%;13株蚊虫对10 000 mg/L溴氰菊酯的抗性高低不一,24 h死亡率1%~66%不等.结论 北京市、河北及海南省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抗性,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开展抗药性监测,采取适当措施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的捕食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下的褐尾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观察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褐尾库蚊幼虫自身密度与其捕食白纹伊蚊的关系;观察被褐尾库蚊孳生的水体及温度对白纹伊蚊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猎物密度25条白纹伊蚊幼虫/(褐尾库蚊幼虫·d)以内〕,褐尾库蚊幼虫的日捕食量和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正相关(R=0.942,P<0.01),根据Holling圆盘方程算出捕食上限为55.86条。猎物密度一定时,褐尾库蚊幼虫的日捕食量和自身密度呈负相关(R=-0.943,P<0.01)。褐尾库蚊幼虫可通过改变水质降低白纹伊蚊幼虫存活率(χ2=8.661,P=0.002)。褐尾库蚊幼虫和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1)。结论褐尾库蚊对于白纹伊蚊的生物防治能力受温度、白纹伊蚊密度和褐尾库蚊密度等影响,其实际生物防治能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来评价其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利用褐尾库蚊捕食白纹伊蚊可作为生物防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淡色库蚊是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了解淡色库蚊的飞行行为,为淡色库蚊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吊飞技术对淡色库蚊实验室种群进行吊飞,设置为雌成虫1~10、15、20、25日龄,雄成虫为1~10日龄,每组至少10只试虫,采用单次最远飞行距离、单次最久飞行时间和单次最远飞行平均速度3项参数对不同性别淡色库蚊的飞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对淡色库蚊的成蚊吊飞研究发现,雌雄蚊的单次最远飞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P=0.1044);淡色库蚊在各个日龄之间的单次最远飞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P=0.0148);淡色库蚊性别和日龄的交互作用对单次最远飞行距离也有显著影响(F=2.00,P=0.0397);淡色库蚊雌虫各个日龄之间的单次最远飞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P<0.01);淡色库蚊雌蚊各日龄之间的单次最久飞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P<0.01);研究发现,淡色库蚊雌蚊羽化后的首次扩散距离高峰期(4日龄)、飞行能力低谷期(5、6日龄)、第2次扩散高峰期(7日龄)与雌蚊首次吸血高峰日龄、卵巢发育成熟的时间、卵发育成熟以后开始产卵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雌虫羽化后7日龄的第2次扩散高峰期对确定雌蚊产卵范围有较大借鉴意义;雌蚊在20日龄的扩散能力峰值对确定班氏丝虫病传播过程中雌蚊的第2次吸血活动范围有重要参考意义.结论 淡色库蚊不同日龄之间的飞行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淡色库蚊的生物学习性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指导班氏丝虫病的防控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在浦东机场的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帐诱法、灯诱法、人诱法、捞勺法和人工小时法。结果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浦东国际机场的优势蚊种,4-11月均有危害;灯诱法调查,季节消长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5-6月达到高峰,10-11月逐渐减少至消失;蚊虫活动(帐诱法)主要在晚上,黄昏时有群舞习性,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4h,白天基本不活动;刺叮(人诱法)高峰时间为21:00,叮人频率最高为42次/15min;入室蚊虫以19:00-22:00为多,入室率最高为9只/15min;幼虫主要孳生于池塘、水坑、洼地、下水道和容器等污染或干净的静止水体中。结论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是浦东国际机场危害人类的常见蚊种,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对媒介控制和虫媒病的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辽宁省三带喙库蚊的种群动态,为制定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3年在辽宁省14个市采用诱蚊灯法开展三带喙库蚊种群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消长调查。结果辽宁省三带喙库蚊种群主要分布于丹东、大连和盘锦市,全省三带喙库蚊构成比最高的是丹东市(78.43%),其中2007年密度最高达到780.20只/(台·h),另外大连、盘锦、营口、葫芦岛和锦州市在不同年份也捕获到少量的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集中在每年9月。结论辽宁省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的稻田种植区,包括丹东、大连、盘锦和葫芦岛市;密度和构成比最高地区为丹东市。辽宁省为乙脑疫情高发地区,三带喙库蚊出现早、密度高,可见三带喙库蚊种群动态与乙脑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密切调查乙脑疫情和三带喙库蚊的种群动态分布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蚊种之一,也是家用杀虫剂的主要控制靶标.为了解其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应用WHO方法,各地在不同时期开展了抗药性监测、调查或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经对发表文献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综述了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分布和特征,并对影响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对该蚊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抗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和不同区域抗药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与kdr等位基因的突变关联情况.方法 采用AS-PCR(allele-specific PCR)技术,检测不同种群淡色库蚊成蚊的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成蚊接触筒检测济南、济宁和青岛地区的淡色库蚊雌蚊,其死亡率分别为39.62%、37.25%和83.81%;通过回归分析AS-PCR检测的kdr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L1014F型和L1014S型突变表型与kdr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淡色库蚊kdr基因突变与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呈正相关,AS-PCR方法对于检测kdr等位基因的可行性亟待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lyses are given of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ender leaves of three species of Chenopodium (C. album L., C. murale L. and C. opulifolium Shraeder)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outheast Spain (Almería). The proximate composition, mineral elements (Na, K, Ca, Mg, P, Fe, Cu, Zn and Mn), fatty acids, vitamin C, carotenoids and oxalic acid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Low proportions of available carbohydrates were found. Vitamin C contents were high, especially in C. album (155mg/100g). Carotenoids were found in high proportion (12.5mg/100g) in C. album.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 green leafy vegetables. Fiber amounts were also remarkable (4–6g/100g). The ω3 serie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were major in the three species (C. album, 45.33%). Oxalic acid values and ratios oxalic acid/(Ca + Mg) were moderate, being higher in C. murale. We believe that these species of Chenopodium could be used for nutritious purposes, due to the amount and diversity of nutrients they contain.  相似文献   

16.
The U.I.C.C. standard samples of amosite, anthophyllite, crocidolite, chrysotile A, and chrysotile B have been studied by electron diffraction. The effect of fibre orientation on the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s was studied using a double-tilt stage. Rotation did not have a marked effect on the general pattern of weak and strong spectra. It has been shown that electron diffraction method may be used to identify single fibres of the samples.  相似文献   

17.
B. C. G     
HUGHES E 《Public health》1954,68(2):26-27
  相似文献   

18.
19.
20.
D.C. dilem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